胜利大逃亡(1981)
《胜利大逃亡》(英文:Escape to Victory)是一部1981年拍摄的电影,由约翰·休斯顿执导,米高·肯恩、麦斯·冯·西度、足球明星比利和席维斯·史特龙主演。影片中盟军俘虏在德军集中营中挖掘隧道逃走,期间他们为了引开德军的注意,举办了一场足球比赛。
评分:7.8
导演:约翰·休斯顿
编剧:雅铂·布隆斯基 / 杰夫·马圭尔 / 伊万·琼斯
主演: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 迈克尔·凯恩 / 贝利 / 鲍比·摩尔 / 奥斯瓦尔多·阿迪列斯 / 保罗·凡·西姆斯特 / Kazimierz Deyna / Hallvar Thoresen / Mike Summerbee / Co Prins / Russell Osman / John Wark / Søren Lindsted / Kevin O'Callaghan / 马克斯·冯·叙多夫
类型:剧情 / 运动
片长:116分钟地区:英国 / 美国 / 意大利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胜利 / Escape to Victory
上映:1981-07-30(美国)
IMDb:tt0083284
胜利大逃亡简介
二战末期,德国纳粹的攻势渐显疲态。位于法国的某纳粹集中营内,德国军官为鼓舞士气,同时打击盟军的气焰,竟别出心裁地想出了一场国际足球赛。由兵强马壮的德国队,对抗羸弱不堪的国际战俘队。前英国国脚科尔比(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 饰)认为这是绝佳的越狱良机,于是欣然接受德军 的提议。
科比一方面网罗足球方面的人才,抓紧训练,一面委派美国人哈奇(Sylvester Stallone 史泰龙 饰)逃出集中营,联络巴黎的地下组织,准备在比赛那天里应外合,集体越狱。比赛的日子逐渐临近,他们最终能否成功?
获得奖项
- 第12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提名:Golden Prize
简评
记得当时策展人给了一个命题活动,要做了一个关于足球的电影沙龙,现在回想这可能是我做了一百多个活动里比较头疼的几个之一,因为没有时间……每天鸡毛蒜皮的工作之外就是抱着足球电影看,最后定了三部的节选,《胜利大逃亡》《一球成名》《少林足球》,准备内容、邀约嘉宾、组织观众。做完这个沙龙我也就告别工作了五年的美术馆,其实我也是逃亡,胜不胜利无所谓了。今天重回故地,疫情当下大门紧闭,里面的回忆出不来,外面的情绪进不去,就这样吧。
本片雖然是一部好萊塢式的商業娛樂片,但實際背後卻有著真實的歷史原型。編導對真實中的慘痛事件進行改編美化,把足球運動員(該片大半演員都是真實足球運動員出身)精湛的球技表演融進緊湊的劇情當中,用這場足球比賽側面地反映二戰的陰影,並加入了越獄和諜戰等類型片元素,算是保持了一定的娛樂性,邁克爾凱恩和史泰龍雖然球技平平,但以他們的硬漢魅力彌補了不足之處,同理貝利等真實球員以他們眼花繚亂的球術彌補了人設的呆板和劇作的薄弱。
比起故事原型,本片中战俘队的待遇已算不错,当然不公平与威胁仍旧存在。全场最秀的当属贝利,各种只能以犯规阻挡的过人,然后就是负伤上场倒钩绝平。那一时刻起立鼓掌的德国军官,或是全片中人物性格最丰富饱满者。之前的节奏都不错,但最后扑点已有些“假”,接下来的狂欢式结尾更有掩盖矛盾的意味。
超出预期地好看,逃狱和足球竞技mix的题材,有专业球员和贝利保证了球赛的质量,但拍摄剪辑以及叙事的把控方面仍然是惊人地老练。我是不看足球的,但清晰的比赛脉络仍然抓住了我,当然对于真球迷来说肯定彩蛋非常多。遗憾的是本子过于浪漫了,但即使是这样,主角团们成功脱狱的模式还是被设计得令人鼓掌叫好,这才是他们转身回去的意义。原本史泰龙作为icon之于我只是一个既定事实,真正亲眼看到他演戏,眼睛就无法从他从头到脚的每一处线条上移开了,每一寸恰到好处的肌肉都在合适的灯光下配合着合适的衣服做出了合适的浮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影本身就像史泰龙一样完美且梦幻
一群战俘为了逃亡参加一场与德国纳粹的比赛,上半场比赛输掉,地道已挖好,可以放弃比赛一走了之,但为了战胜纳粹暴政,战胜一切的不公平,他们回来继续下半场比赛,心中压抑着对集权的反抗,对胜利的渴望,当全场唱起激进奋勇的马赛曲的时候,我热泪盈眶,他们将比分扳平,扑出了点球,击碎了德国纳粹不败的神话,击碎了德国宣传机器的洗脑谎言,这群囚徒球员被反抗的人群山呼海啸般的救走了,对抗强权就是要靠人民的力量,胜利永远属于人民。
除了足球本身外,其他各种荒诞,这战俘营真的好比度假村一般,西欧战俘们各个养的膘肥体壮,还有个大足球场和浴室供消遣,破绽百出的越狱部分基本就靠德军的各种“被弱智”,结局借着足球的狂欢性干脆走向抛弃计划的非现实,上万群众演员直接穿着自己的衣服留着嬉皮长发享受起拍摄现场了。好在影片的三观很正,反战主题鲜明,嘲讽精英自私,同情东欧战俘,很有国际主义精神。贝利的参演让影片与他自己都具有了一种神话的印刻性,而作为演员的史泰龙在真正的职业球员面前就笨拙如牛,守门员确实是唯一的位置选择。
前几天看《足球周刊》,里面提到了当年的英格兰强队伊普斯维奇的多个球员参与了本片的拍摄,于是在记忆里便回忆起了这么一部小时候就听说过并且看过一些片段的电影。当时年纪小,还不认识史泰龙。现在重新下载看了看,发现那个战俘营的德国军官还挺绅士。可怜的东欧人,战俘营和集中营还是千差万别的。
休斯顿+凯恩+史泰龙+贝利等一众足球明星,真的是大牌云集。故事上没有特别的地方,本来是普普通通的越狱片,但是最后的足球比赛拍得非常精彩——然而我并不是特别喜欢足球,再加上影片前半部分拍得不够紧凑,所以只给三星。但对于喜欢足球——还喜欢休斯顿的人来说,这部电影绝对不能错过。强烈推荐。
【补標】HD高清再看:在没有蓝光修复的情况下,这样的画质配备曾经的耳闻能详的【上译经典】也是一种享受;电影是虚构的故事,当然更像《虎口脱险》那样的喜剧化,战俘营也,=没有以往的纪实电影那样严密和残酷,主要就是描写了人在逆境下的乐观向上的情绪,而英军指挥官之间也是对这样的比赛和越狱计划各持己见。電影的成功也有很多当时欧洲著名的职业球员的参与让電影的比赛有了真实感,電影在最后的彩蛋部分用球员的名字和剧照来了一个电影方式的特殊致敬,有了解足球知识的爱好者可以定格观赏。故事虽然是喜剧的虚构,一场帝国为了炫耀自己而举办的足球赛被同盟军战俘拿来做逃跑的机会,一场只是装模作样的半场比赛,最后成了战争期间法国人民为了荣誉(也是欧洲被纳粹德国占领铁蹄下的人民)而战,场上的11名代表各个国家的“同盟国”成了抵抗战士
一部打着越狱旗号的足球片,由于背景是二战盟军战俘对战同德国官方足球队,并趁机逃出战俘营,一部足球片包含了极大政治色彩,比赛也有意向性,一个球也有意向性,政治即是意向性,输了输的不只是足球,于是盟国队宁愿错事逃亡机会也要继续踢球赢过德国队,可作为足球队员出身的德国军官却完全沉浸在球赛作为游戏的纯粹性之中,为盟国队的好球喝彩,看来还是德国人比较高啊,这编剧其实是高级黑啊。
史泰龙与迈克尔·凯恩主演,更有八十年代一众当红球星加盟的以二战为背景的足球电影,本来球员们可以直接在中场逃之夭夭,但是为了尊严与胜利,毅然决定踢完下半场,在球员们将比分追平的时候,德国军官也忍不住起立鼓掌喝彩,想必这个时候足球这项运动已经让他超越了国家、民族、政治、信仰更方面的局限,只是对球员们的由衷敬佩。盟军队胜利之后,观众们蜂拥奔向球员们,掩护他们在人群中逃出纳粹掌控,既赢得了尊严,又全身而退。
分。.29,初看,蓝光。本片不是1963《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原型是个令人唏嘘的悲剧。1942年,苏德战场陷入僵持。为粉饰太平,占领乌克兰的德军,组织了一场国际足球比赛。基辅一家面包店的老板科尔迪报名参加。组建了一只球队,命名为“俄罗斯”,大败纳粹军队。赛后,因乌克兰球员“不给面子”,纳粹展开了丧心病狂的报复,将他们抓进集中营,经过一番酷刑折磨后,大部分球员被杀害。。。电影拍得挺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