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将至(2020)

朝が来るUP:2021-10-20

晨曦将至

评分:7.1 导演:河濑直美 编剧:河濑直美 / 辻村深月 / 高桥泉
主演:永作博美 / 井浦新 / 莳田彩珠 / Reo Sato / 中岛博子 / 平原哲 / Ren Komai / 田中伟登 / 山下莉绪 / 森田想 / 叶月瞳 / 石桥菜津美 / 利重刚 / 浅田美代子
类型:剧情
片长:139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True Mothers
上映:2020-09-16(多伦多电影节)
IMDb:tt1041863

晨曦将至简介

患有不育症的栗原夫妇通过领养制度迎来了他们可爱的儿子栗原朝斗,然而6年的幸福生活顷刻被打乱——一位困窘落魄的年轻女性突然造访,并坚称自己才是孩子的亲生母亲,然而比起孩子,她似乎更想得到金钱上的补偿…日本著名导演河濑直美的新作关照女性、生育、领养等社会议题,以充满戏剧性和冲击力的笔触再次探讨“母亲”这一身份,以多样的叙事风格为观众提供真切又复杂的情感体验。

第73届戛纳电影节入选过戛纳导演作品(提名) 第4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提名)河濑直美 第68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金贝壳奖(提名)河濑直美

简评

片仓光确实不解,为什么总是自己,为什么生活就不能给她一点晨曦。只能说,真的好可惜,生在一个真正意义家教缺乏的家庭本身已是一种不幸,加之,自己又走错了人生的第一步。虽然平静的海面时而会给予她反射的阳光,无奈这样的光是在太短暂,犹如温暖的婴儿接力棒的创始人一样,迟早要很快离开这个人世,所以,生活给她的答案只能是悲凉的。不想诟病什么东西,只是想说,人生已经如此艰难,一定记得给这个世界一点微光,一定记得时刻去寻找这样的微光,最好还是晨曦带来的微光。因为一旦晨曦将至,大片的光明还会远吗?

河瀨直美。永作博美,蒔田彩珠。母親,女性。自然光攝影,敘事的轉換靈活,不時有紀錄片式的類採訪性鏡頭。不孕夫妻與嬰兒領養計畫。母親與母親的連結,生母的威脅勒索。青春少女之愛與軟弱少男的背叛。傳統家庭與社會大整體的惡與恨,還有放大描繪『小單元組成的善意個人』之可親。懸疑、誤導,轉場,『我並非他的母親』。我存在,我曾經存在,我將來也希望能繼續曾經存在著,最後觸碰到一種無法再探見底的人類現實,『我現在終於重新看見你』/宣稱。河瀨直美風格對於演員表演的要求與表現都比想像中高,看完電影很喜歡蒔田彩珠。

《晨曦将至》主要包括两条故事线:一条是养父母线,另一条是生母线。这两条线都有着丰富的情节,在文本上本片可谓是满满当当。随着情节的不断进展,我们能看到影片展露出许多社会问题,但可惜的是,导演似乎并不试图对其中大部分进行深入(甚至是严肃的)讨论,这些问题往往昙花一现便不再被提起,这显然让影片的深度大打折扣,同时大量的废戏也拖垮了影片的叙事节奏。此外,片中出现了大量由精美光影与大特写构成的戏份,这也与题材的现实主义风格起了冲突。

在大多数关于未婚先育的题材里,我们看到的总是处在叛逆期的“失足少女”,年少不懂事是她们肆意挥霍青春的借口,于是无数个她会在接下来的人生中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代价,也因此被刻在了名为“反面教材”的耻辱柱上。但《晨曦将至》却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野,我们得以窥探到围绕在“少女”这两个字周围的危险,当人生中最后一丝幸福和欢愉被迫拱手送出,少女的世界里只剩下残忍。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会彻底丧失希望,因为总有人会找到我,抓住我,像晨曦,像夕阳。

这个世界上必然有几种感情是可以极致且纯粹的:比如14岁时候学校里那个可以让她不顾一切喜欢的男孩;比如与自己的身体息息相关的生命,即便他们只是匆匆见过几面;比如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依然甘愿奉献和信任的母爱与亲情……这样的情感基本都是男性无法体会的。叙事手法和影片结构是本片值得探讨的部分,把关于生育和领养的议题纵向、横向都进行扩展,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并且直至结局也在无限延伸的故事。

私2020年最佳:《023456789之地》→《晨曦将至》。〈家庭与孩子〉的母题,相比于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男性、女性视角的交替,河濑桑则更加决绝、单纯,大量的女性视角,不断的回溯,突破以往时长,用两个多小时娓娓铺开了一副母亲群像。多条故事线虽已完全剥离,仍不能泯灭河濑桑女性视角的极度柔软。逆光的反复割裂,渐渐透析出最深层的情感,更让美好的母性离开不堪的现实,回归自然。!!!

河濑直美在镜头语言上就是日本的泰伦斯·马利克,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取代了人物的情绪,成为了故事最好的诉说者。有两个特别值得谈的点,一个是晨曦这一意象,在人物的手心里,在窗帘的背后,在繁茂的森林上,你都能看见那让人有无尽遐想的光,而后半程初中生情侣脸对脸之间的夕阳,就是对自己旧作《光》海报构图的致敬,同样是展现黎明,比《悬崖之上》高太多了;另一点是怀孕互助组的纪录片拍法,手提式摄影加怼脸拍法,让电影的真实感更上一层楼。好的摄影构思还有开头男孩刷牙的镜头,从正面而非镜面拍摄,就是告诉观众这是母亲在注视孩子。故事的确支离破碎,没办法成为2020最佳,但绝对是当年最美的电影。

阿姨水准中流的作品,但打破了诸多对她的预设。没想到会是如此强设定、强冲突的剧本,悬疑类型下流转双视角与多重时空,从女性议题一点点嬗变到阶层与时代的唱和,可以视作是阿姨从未有过的野心。而那些风与光的空镜,也不似前两作般浮皮潦草的“文艺癌”/“清新式油腻”,蛮言之有物,随人物与时空蒙太奇而动。虽然后半段对底层的看视方式还是处理得有诸多缺漏,岛上的部分段落也充满了“力求自然”反显矫揉造作的质感。叫人动容的,更多其实还是来自两位女主演的表现:永作博美是一个从外在到内里都充满故事的女演员,有着坚实、敏感的表演质地;莳田彩珠相较差一口气,但双重形象也能给人很大的说服力。阿姨的电影时至今日也会如此主流化,靠演员撑场,不过也没什么不好的。期待阿姨下一步的变化。

感性的镜头像无私的阳光照抚在每片自然和人物上,通过好似会呼吸的风土镜头连接双线都叙事,相比于交错感性的人物关系,年轻母亲肮脏且美丽的故事线略显俗套,但镜头确实为某种社会现象给予了母爱般的人文关怀。大海是生命的起源,而两个母亲分隔的两地通过河流和大海相连暗合母性的共通。名为“光”的生母和被起名为“朝”的孩子,双关的片名,是无法生育夫妇的曙光。有更深可挖掘空间,故事意义浅了些。

想起是枝裕和,但没有那么多叙事,自然空镜(尤其是海浪)表达心绪起伏与事态变迁;意外怀孕初中女生让我想起《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但比起美国片子的近乎白描,本片又多了情绪渲染;初中男生很帅(看了演员照片更觉得帅);理还乱的女子关系,栗原夫人和小光之间仿佛一组看不见的母女,朝斗的存在让她们既对立又共生。从未有人教过如何为人母,也无法期待在对的时候降生婴孩,阳光在指尖抓不住,但它终究温暖,孕育希望。

【7】河濑直美剧情写作两段式的割裂和缝合并不违和,是觉得有点可惜。情感的转折催情推动故事pov的转变非常生硬和套路。总有一点想要指代的东西可惜最后也说不出两句什么话。欲用简单的情感转换带投射诸多社会议题的影子,好多场母子戏以及电影最美妙的镜头就是光影的营造都特别好。可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最后那场和解戏还要玩一个自以为很伟大的母系情感捉迷藏,更是把这种三两拨千金的映射彻底给闪光没了。

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本来是相当有张力的一个本子,结果全被毫无意义的空镜堆叠、自以为直击痛点的感情渲染桥段打乱,有些部分的刻意得实在太浓烈了,镜头恨不得直接怼到演员脸上去。从头到尾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思路有问题,导演真的知道自己想拍想传达什么吗?暧昧不明和恰到好处的留白有时候是一种精妙的优势,但在连最基础的人物动机都立不住的前提下一切都是白搭。又或者是我年纪太大以至于现在无法好好消化河濑阿姨小清新式的电影创作手法,无数个瞬间我都忍不住脱口而出这些安排有必要吗?镜头语言再美再绚丽,作为一个非实验性电影这么碎的剪法是很扰乱观影体验的,你可以选择去解离一些元素,时空的无序多得是作品这么选,但缺失一个能撑起来上述一切的核心的话,能够唤起的情绪也自然逃不脱总是虚浮于半空的窠臼了。

获得奖项

  • 第68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第68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金贝壳奖
  • 第15届亚洲电影大奖
    第15届亚洲电影大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佳剪辑
  • 第3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第3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椰奖-最佳影片
  • 第4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4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录音 / 最佳新人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剪辑 / 最佳摄影 / 最佳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