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号列车(2011)

The Sunset LimitedUP:2021-01-04

剧照演员表影评
日落号列车

评分:7.5 导演:汤米·李·琼斯 编剧:考麦克·麦卡锡
主演:汤米·李·琼斯 / 塞缪尔·杰克逊
类型:剧情
片长:90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日落有尽
上映:2011-02-12(美国)
IMDb:tt1510938

日落号列车简介

一个房间、两个大叔,一场啾啾啾啾的深度争论,舞台剧式的电视电影,以及短促而深奥的生死命题与挣扎。 如果没有挂上《老无所依》编剧大名,没有看到汤米·李·琼斯与塞缪尔·杰克逊这两位好莱坞最著名的牛仔与枪手的飙戏片段,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对这部《日落号列车》产生兴趣,但他是HBO今年的电视电影力作,也有望成为明年金球艾美上的热门剧。
  《日落号列车》根据曾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著名作家、剧作家考麦克·麦卡锡的同名小说、话剧剧本改编,故事充满着黑色幽默与沉默伤感的意味深长,并有峙点舞台剧的感觉。故事讲述两个普通的无名氏,原作只赋予了他们“黑色”和“白色” 两个代号,他们是截然不同的陌生人:一个黑人宗教主义者和一个无神论的白人教授,在情节展开前,黑人曾从日落号列车的站台前救了要自杀的白人,接下来的所有的内容都集中在纽约一间普通的公寓里,两个人身处绝望的环境下,一起进行了有关宗教、人生、死亡,以及针对白人是否自杀的探讨与碰撞,他们在不同立场上,激烈争论了否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上帝,一个真的信徒和一个只是想获得救赎的罪人有什么差别。
  【幕后制作】
  这部HBO的电视电影由汤米·李·琼斯亲自执导,考麦克·麦卡锡为其编写剧本,这不是两位的首次合作,上一次精诚合作还是在科恩兄弟的经典之作《老无所依》中。
  将Cormac McCarthy(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著作搬上银幕是一件电影下载让多数人望而却步的事,而Tommy Lee Jones通过出演2007年的《老无所依》(根据Cormac McCarthy的同名小说改编)已是深谙其道。因此当他决定改编这位文坛巨匠的以自杀为主题的剧本小说《日落有尽》时,他打电话给McCarthy征得了许可。这位隐居的著名作家送上了自己的祝福,甚至还到片场探班。这部HBO出品的电影(2011年2月12日首映)的导演,Samuel Jackson的片中搭档,Jones说:“Cormac和我们在一起度过了许多排演的时光,这对我和Sam来说是一次很好的经历,可是对其他人来说却不是,因为我不让其他人插手。嗯,(我确实邀请)有HBO的一些人,但他们只能叉手靠墙干坐着。”

简评

完全用对话撑起的影片如果缺乏内涵和趣味的话,会显得毫无价值,不过幸好本片的剧本做的足够扎实,加上两位影帝的精彩演绎,让这个封闭空间,只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显得张力很强。黑人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原本旨在挽救白人的灵魂,却没想到最后反被其说服,也许这个世界确实充满了梦境,幻想和谎言,人们都欺骗自己,活在这样的幻境中,而当人们意识到这一切时,什么信仰也拯救不了自己,巨大的虚无驱使着他们奔向代表死亡的日落号列车。本片通过肤色、信仰、阶级不同的两个人之间的争执探讨了他们对种族、信仰、生死、友情等众多命题的看法,结尾黑人对于上帝的叩问充满了反思和悲观意味,不过还好,最后那一抹阳光平衡了一丝这种绝望的感觉

超吸闷片,中途居然睡着了,两个老男人在一个房间里一亘喋喋不休地对话争论,,信仰、自杀、生存、死亡、人生挣扎,一个蓝领黑人救下想自杀的白人老教授,并拼尽全力想说服对方不能自杀,黑人坚定地信仰上帝,教授却是理性的无神论者,到最后,黑人却被教授说服了。信仰变成了虚无,教授匆匆离去,黑人却陷入绝望虚无,电影全是对话台词,不明觉厉,考验理解力、考验智慧。也许是不同的文化,看这部电影,感觉有较大的隔膜。

勉强两分。老汤米跟杰克逊在一个小房间里从头聊到尾,故事直接介入他俩的谈话,二人因汤米失败的卧轨而结识在对话中慢慢交代。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话剧改编电影:演员因无法解释的理由非得在一个固定空间向观众表演,开场的谈话,杰克逊在已经听见汤米说读了一部分的情况下,非要汤米回答读或者没读过某书,索要一个绝对的答案,这不就是二极管思维吗?什么样的人会跟一个二极管聊天?这就是个非常扯淡的话剧场景。电影的内容,是二极管、前犯人且有信仰的杰克逊与有文化、感到虚无的汤米凌乱的自说自话陈述自己的立场,用个外交辞令,就是广泛交换意见,但实际啥也没谈成,就像前面说的,我也不知道这俩人有啥可谈的。杰克逊讲监狱往事那段的表演是他的代表风格,但“演”的动机太明显了。原著作者可能就是用这么个剧本表达困惑,然后除了困惑也没别的了

人生没有意义。虽然这是个简单的事实,但是不是谁都能意识到,并且能坦然接受的。汤米李琼斯可以把这个深奥的终极命题搬到荧幕上,并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呈现出来,就很值得给5分了。至于这个影片的结尾是否意味着这场思想较量的输赢,或者人类如何面对种群的终结,则见仁见智。毕竟,我们谁都没有看4000多本书。也许不用看那么多,就会明白。但是看太多,也可能走向阴暗面(在Black看来,日落号那才是解脱)。关于未来,光靠思辨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结论,有的最多是结局而已。

印象很深,在不到十岁的时候我开始被对死亡的恐惧缠绕,那个时候我一看到要做的事会不受控制的想到终点是死亡,当时会怕得睡不着觉。但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去想这件事情了,我也不知道是因为变得忙碌还是麻木,可能是太多的“不快乐”让我对生活没什么期待,我很难诠释自己到底是什么性格的人,时而内向时而活泼,但从一而终的底色是“不快乐”。很久很久,我忘记死亡和虚无这件事情很久很久,直到我再次感受到爱的时候,才又开始害怕,害怕永恒的虚无会消解我的幸福,害怕必然的死亡会毁灭我的爱意。在反复无常变幻莫测的冲突中,我意识到了自己实际就是个悲观且虚无的人,只是活的感性而已。

故事很简单,镜头就聚焦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在一个热烈虔诚的宗教主义者黑人与一位崇尚虚无主义的无神论白人教授之间的,一场有关人性,生存意义等等话题的深刻碰撞。一开始还挺担心教授“妥协”的,面对黑人一直殷殷恳切的说教和激励,多么阳光款的生活观世界观。然白人教授不仅没有“回心转意”且在发现黑人不会放弃“拯救”自已后,决然把自己暗黑的世界撕开了一道缝隙,让我们见识了一番什么叫真正无法拯救的绝望心念。“事实上,我看到的事物的外形,渐渐的空泛了。它们不再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它们只是某种形状..一辆火车..一面墙一个世界,一个人,一个在没有逻辑而言的喧嚣空间。摇摆不定的东西,它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为什么我要与这样的东西同流合污呢?”“我不认为我现在的心境,是看待世界悲观。我认为我的心境就如同这世界本身一样。”

话剧剧本改编,对话驱动。在一间公寓里,一个黑人信徒和一个无神论白人教授之间进行的一场关于宗教、人生、死亡、种族主义等方面的的深刻辩论。电影开头就抛下悬念,整个辩论过程经历了多次的拉扯与反转,结果令人沉思。双人对话可不可以吸引人坐下来看90分钟?答案是可以,前提是有极具戏剧张力的剧本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