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H(2013)
Shônen HUP:2021-09-20
少年H简介
昭和初期的日本神户,平凡的街道居住着经营洋装成衣铺的妹尾一家四口。一家之主盛夫(水谷丰 饰)和善可亲,思想开化;信奉基督教的主妇敏子(伊藤兰 饰)心灵手巧,操持家中的一切。长子肇(吉冈龙辉 饰)穿上了母亲编织的带有英文字母的毛衣,被朋友们称为少年H,妹妹好子(花田优里音 饰)机灵顽皮,讨人喜欢。经常与外国人接触,让妹尾一家待人接物上多了一份宽容。然而随着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日本普通人的生活也受到极大的影响。有的人被当作思想犯逮捕,有的因逃避兵役自绝。二战局势愈演愈烈,少年H用错愕的双眼注视着这个飞速巨变的残酷世界……
本片根据舞台设计大师妹尾河童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
第3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提名) 第38届报知映画赏最佳新人奖吉冈龙辉 第1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评分最高的日本电影(提名)
获得奖项
- 第55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提名:最佳影片 - 第87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获奖:最佳新人男演员 - 第3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新人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艺术指导 - 第38届报知映画赏
获奖:最佳新人
简评
渺小的个人被卷进历史的洪流,在之中能够看到人性的丑恶,也能瞥见人性的善良。懵懂的H在家庭的教导和社会的残酷中迷茫,而忍辱负重的父亲拼尽全力保护好他的“小家”。用孩子的单纯视角来看战争的残酷,感性中融合着理性。小孩子只是在模仿大人的模样,真正的大人应该反思这本无意义的战争了。
反战主义的情绪表达都快溢出了屏幕,哀伤的背景音乐始终充斥着整部电影,战争持续带来的生理和心理打击让父亲这个家庭的主心骨也开始变得脆弱,以父亲的教条为标准的儿子内心亦是对世界的看法有了动摇。如果在一个和平的国度,上面发动侵略战争到底给民众带来了什么?是灾难,是苦难,是思想禁锢,是物资供应不足,是强迫男人上一线,是摧毁家庭的最可憎的方式。
看简介很像《萤火虫之墓》,但故事要温暖许多,因为有一个信仰基督、文弱矮小无法参军的西服裁缝父亲,在潮流里虽自始至终只能妥协忍让,却也用坚定护守家庭,使孩子们没有像“萤火虫”一般溃散。场景塑造颇具文艺美感,无论是昭和初期的神户街道风光、洋人的洋房,还是空袭时散落满天如烟花般的流火、被火烧毁后隔日海边的一丝曙光。横跨六七年的时代记录,从二战初期、到街头巷尾的思想斗争、到一家从公参加防火练习、到战败、到战后难民休养生息,缝纫机从完好到被搬至二楼、被烧毁、再到被修好…以H角度看这个跨度,孩子们在森林里把枪支埋进土壤,不做权威里摇摆的海草,最后离开家实现画画的理想,影片整体基调温柔不残酷。
又是一部关于二战的电影,以小孩的眼光看待战争的片子很多,这一部的亮点在于没有大篇幅去描述战争的残酷,而重在表达战争造成普通人民思想和教育上的割裂。战后,少年质问父亲,为什么那些大人要像裙带菜一样追波逐流?父亲一脸木然,他不知道怎么解释。当你还能坚持原则的时候,有些人只想活下去。国家的重建和民众思想的重建都需要一个契机,国家有“我们的孩子不能白白牺牲综合症”,民众有“我们的生活已经乱七八糟,想让别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办综合症”,浴火重生谈何容易。
导演在这部剧中在尝试不用他的招牌性的唯美画面以及略微尴尬的煽情手法。近乎朴实的讲了一个平淡的没有特别剧情冲突的故事。欣赏片中传达的反战态度。喜欢父亲这个角色,有自己的坚持的原则,但是也有随即应变的灵活与隐忍,有始终保持旁观者距离的生活态度,也有为家庭为社会的责任感。
基本没看过一部讲日本普通民众战前,战中,战后生活的片子。战争受苦的始终是普通百姓,虽然是战争中的敌人,但是还是会为对方流泪,不管是哪国人,我们都是同命相怜的。这一家人怎么那么可爱,那么温暖,那么幸福,温柔。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做的就是不放弃,重新来过呀。
居然是妹尾河童san的自传体,也因此更加喜欢片子和他本人。片中很多细节必定是亲历吧,开脑洞的编都很难编出来 - 缺齿的叉子、因明信片被骂卖国贼、大轰炸抢出缝纫机、战败时因高兴被同学打(他有本书中好像还提到这段)。务实却有原则的父亲,善良而有信仰的母亲,培养出的是诚实、勇气和独立思考,真棒!
侵略者的平民生活,或许最值得探究的是:究竟是少数人胁迫还是多数人狂热?主角一家在战争的多数时间都想作为旁观者,但是你们可以做战争的旁观者,却做不了民族、国家、制度、文化的旁观者。从主角踏出房门的那一步起,就迈入了一个成体系的侵略氛围,要不是和欧美开了战,或许他们会在不知不觉间也感觉过上了还可以的生活。所以多数人肯定是狂热的,起码也是潜移默化的。坚守、忍耐、观察、记录,这是普通人苟活过那个年代能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唯一做法,但是就算这样做了就是无辜了的吗?不,正如苟活过战争的妹尾叔叔陷入了迷茫和自责一样,坚持了自我就可以逃避这一片焦土和饥寒交迫的报应吗?外面那些昨天还喊着天皇万岁的人何以没有受到更重的惩罚?只有将你的坚守、忍耐、观察和记录忠实地告诉世间的所有人,才是真正的赎罪。
一部不错的电影。战前的昭和风的确是为本片增光添彩,水谷丰夫妇的沉稳的演出风格,少年H的视角是一个不错的叙述故事的角度。面对战争更多人像裙带菜一样随波漂流。里面有一个很漂亮的演女形的男子,最后因为思想问题强迫入伍最后自杀。小孩子也能判断出新闻有假,但是大人们却对战争狂热,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在烈火中烧坏的缝纫机修好了,结尾的凤凰壁画,象征着对于战争之后的国家浴火重生。
。降旗康男导演作品。讲了神户的一家开洋服店的家人在1941-1946年的经历。他们信仰基督教,努力保全自己,帮助别人。父母亲的淡然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导演对战争的反思,那就是结束过去,开始新的生活。男一、男二、女一等演员均有不错的出演。片中的父母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夫妻,很是温馨。
以一个少年的视角描绘1941年左右处于二战的日本民众生活,影片里有充满种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好战分子,也有像H父亲一样多识、包容、自省的人,整体的对比的确是反战的主题。我并不赞同评论的【中国还沉浸在仇恨中】这种说法,忘记和原谅的前提,是对方认识到错误并且诚心道歉,并不是看了一部日本的民众自身利益视角的电影就可以原谅。你没有资格替几千万亡魂说忘记
影片中的小男孩被母亲套上一件亲手编织的毛衣,上面绣着一个大大的英文字母H,十分显眼,因而被周围的街坊和同学们称为“少年H”。由于这个家庭都信奉基督教,对西方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思维定式也与周围的人们格格不入,颇为另类,因而在狂热的二战时期日本,经常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就像影片中出现的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