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散(2003)
Good Bye, Dragon InnUP:2021-09-22
《不散》(英语:Goodbye, Dragon Inn)是蔡明亮执导的第7部剧情长片,同时也是第60届威尼斯影展正式竞赛片;该片向1967年胡金铨执导的武侠电影《龙门客栈》致敬,不只剧中不断出现戏院播放此电影片段,甚至《龙门客栈》里的演员石隽和苗天还坐在戏院里观赏自己以前所主演的电影。
剧情
老旧的福和大戏院在停止营业的前一天正在播映经典的武侠电影《龙门客栈》,外头下大雨,戏院极度冷清,日本青年在看电影时发现戏院里观众似乎特别奇怪,有仿佛是剧中演员衰老地坐在四周,也有神秘的观众,让日本青年怀疑这些人都是鬼魂。另一方面,戏院里跛脚的女售票员一直见不到年轻的放映师傅,她捧著吃到一半的寿桃前往机房想见他最后一眼,但仍找不到放映师,她在整个戏院里四处寻找仍未果;而在戏院终于关门后,男放映员在下班前发现售票处里电锅中有一半的寿桃,他穿着雨衣骑机车离去,在戏院门口仍走的售票员这时才见着放映师离去的背影。
奖项
奖项 | 奖项 | 受奖者 | 阶段/结果 |
---|---|---|---|
第60届威尼斯影展 | 金狮奖 | 《不散》台湾 | 提名 |
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 《不散》台湾 | 获奖 | |
芝加哥影展 | 金牌奖 | 《不散》台湾 | 获奖 |
夏威夷影展 | 评审团奖 | 《不散》台湾 | 获奖 |
法国南特影展 | 最佳导演 | 蔡明亮 | 获奖 |
第40届金马奖 | 最佳剧情片 | 《不散》汯呄霖电影有限公司 | 提名 |
最佳导演 | 蔡明亮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陈湘琪 | 提名 | |
最佳剪接 | 陈胜昌 | 获奖 | |
最佳音效 | 杜笃之、汤湘竹 | 提名 | |
年度最佳台湾电影 | 《不散》 | 获奖 | |
亚太影展 | 评审团大奖 | 《不散》 | 获奖 |
最佳女配角 | 陈湘琪 | 获奖 | |
台湾影评人协会 | 21世纪20大国片 第三名 | 《不散》蔡明亮 | 获奖 |
获得奖项
- 第25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
获奖:Young Audience Award / Award of the City of Nantes
提名:金气球奖 - 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剪辑 / 年度最佳台湾电影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音效 - 第6届台北电影节
获奖:Festival Prize —— Best Narrative Film / Media Choice Award - 第60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竞赛单元费比西奖 / FIPRESCI Prize —— Competition
提名:金狮奖 / 主竞赛单元
简评
蔡明亮导演的电影实在是太好睡了,特写画面定格在石隽脸部,一觉睡醒,他的眼里闪烁着泪花。看完后原觉得是全片最看不懂的一处,因为虽然拍的一个要散场、将暂停营业的戏院里放映最后一部电影的情景,不过没有人在看电影,唯独这位不单在看,还留下了两行热泪,找到这位演员的词条才发现,原来他看的是自己。/ 有人说空空无人的影院和现实中放映时坐满了大厅形成鲜明对比,如果放到去年来看可能就会感同身受对空空影院说“good bye”时的留恋。/让静态画面中的人物持续保持同个动作或状态,凝视中看到了无尽等待背后的孤独寂寞与暧昧不明
,蔡明亮以空间为线索探讨人物关系。依托空间,蔡明亮的作品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对白容量下,展现丰富的人物关系和剧情张力。“客串”,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陈湘琪,陈昭荣、杨贵媚,石隽、苗天,悉数登场,以及怎么能够缺少李康生(电影已接近尾声李康生还没有出现,直至那个转头,真的激动感动得令我快要奔出泪来;蔡明亮果真深情且长情)。,以破败且濒临倒闭的电影院为背景,跛脚女售票员撑着一把坏了的伞,缓缓走来又走去;随后老歌《留恋》歌声响起,电影结束。
两个版本影评。|认真版:楚原去世后的一个晚上,寒气四溢的粘稠冷雨夜,独自一人,某老旧文艺影院,观看4K修复版,似乎冥冥中注定要营造一个最适合观看此片的氛围。与其说是电影还不如说是视觉装置艺术(事实上导演本人后来也转向此道),从观众到影片,一切都在观看也在被观看。视角一换空间马上反转,时间到了终末才会回头看起首,最幽暗的角落也有光影,被遗忘的影片仍有观者,鬼魂封存在最像人的时刻,以为不见原来仍可再见,像一条幽深的隧道从影史深处投向每个人。|吐槽版:比王墨镜揾feel乱拍更高的境界就是完全自嗨,不需要跟观众交流,我就是电影我就是镜头,按头迷影戏中戏算鸠数,肥肠后现代先锋艺术风,与其说是电影还不如说是反电影,咁撚先锋异类就不要高调宣布永远退出金马奖、后来金马奖又给了还要去装一轮逼发议论啦屎忽鬼
【81%】蔡明亮的空间意识强烈,对于演员的把控也极其纯熟。在有限逼仄的封闭空间内,让音乐/光线等超然于空间外的元素暗含其中,使得固定镜头具有了流动性同时也会运用细节/行为/灯光来营造空间情境。让演员自由游荡在戏院内同时安排镜头固定在高处俯视,不聚焦于演员而着重捕捉细节。对于演员的把控上,基本围绕【镜头固定,人物前进】【镜头固定,人物远去】两点进行拍摄,对于如何表现人物心理上,拒绝使用其他方法而专注于演员举止,显得尤为朴实真切。电影中的荒茫大漠与室外的阴潮大雨形成强烈对比,暗喻电影与真实世界是不同的存在,电影的主旨在两位老人的怀旧谈笑间缓缓流现,即“相聚有时,电影不散”充满了平凡生活的感动。
太抽象了,全片台词不到10句话,又名《再见龙门客栈》,胡金铨《龙门客栈》的主角石隽和苗天出演该片。片名虽然取为「不散」,但事实上最后一切都散了、曲终人散了。在老歌的歌声中,湘琪走出了镜头。歌词中不断复述著「留恋」,以优美的歌声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很值得留恋的。然而,画面上却是滂陀大雨,福和戏院被一片雨幕所遮蔽、所隔开了;镜位的安排也让戏院居于前景的栅栏后方……只剩下戏院外墙上一幅色彩鲜丽的《龙门客栈》手绘大型海报,漫灌在一片大雨之中……荧幕一黑之后,彷佛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如果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能够激起观众心中的情感,开始去思考生命和生活中那些消逝、或正在逐渐消逝的事物,以及开始去留意身边人事物的微小细节,这部电影的功能和目的就已经达成了。
早年看过《天边一朵云》,那时候是硬装文艺青年看完的,完全不知所以然。这部算是我入门观影之后的首部蔡明亮吧,很不错。最开始路人甲靠过来跟日本人坐的时候就大概知道这几个男人之间那点同性气息。开场半小时才有第一句台词,之外的声音全部是靠影院中播放的《龙门客栈》在调节,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尝试。中途在厕所那三人长尿立马让我想起多年前汽车总站厕所的那个变态基佬,总会故意站在男子旁边看别人小便。而后通过戏中荧幕的光在调节杨贵媚脸部明暗,再通过戏中戏的配乐来调节情绪,竟然通过一种如此独特的方式营造除了“有鬼”的气氛,实在是精彩!最后的石苗相见,让看过胡金铨的我是如此唏嘘。雨越下越大,戏院关门,观影人散,而电影对于我的内心,不散。
要理解本片自然要先去看一遍《龙门客栈》。时间的不匀,在本片20分钟处,《龙门客栈》是刚好放到17分钟左右,也就是说本片时间和《龙门客栈》处于相差不大的状态。但在本片30分钟时陈湘琪看银幕的时候,《龙门客栈》已经放到1小时。再到后来《龙门客栈》在石隽流泪之后结束。本片用了一小时放完了《龙门客栈》。似乎要寻找到时间上的对应关系已经不太可能,现实被拖慢了。那么有没有现实和电影完整同步的时候呢?答案是肯定的,就是在陈湘琪望向银幕的时候,类似正反打的剪辑突出了“同时性”。只有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我们的时间才和电影同步。
有限空间、大量固定镜头考验的其实是导演的装置艺术,楼上楼下的空间感,楼梯延伸成屏幕的对角线,人物的运动轨迹。我觉得这是一部讲时间的电影,影院放映影片的两三个小时里,观众在干什么,放映员在干什么,保洁在干什么,注意力游离于大银幕的时候他们又在想什么。电影结束后,空荡荡的观众席给了足足几十秒的镜头,试想如果你也是在影院里看的,你的戏尚未散场,戏中戏已散,只留下空荡荡的座位,在那几十秒里,会不会有一种空间置换感,其实散场的是自己的戏。电影的英文名是《再见龙门客栈》,《龙门客栈》可以一场连着一场地放,这个意义上来说,影院是不散的。但除此之外呢,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理解但是不喜欢。蔡明亮Slow Cinema的魅力在于利用Dead time塑造影片的整体氛围和感觉,更加注重的是观众观看影片时的感受以及与影片中人物的共情。全篇86个镜头每个镜头长达1分钟为的就是让观众更清晰地感受人物的每一个细节动作,男人无数次坐在电影院中左顾右盼的寻找也在强调电影中描绘的边缘人群的生活。电影院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场所,封闭的世界里感官被放大变成了一个集体共情的时间。或许两位年老的演员观看龙门客栈的也是蔡明亮的自叙,没有人愿意再走进电影院看他的电影,电影中一切都被定格什么都没变但是戏外似乎一切都变了。
#1000#看蔡明亮的片子时总有一直在做题的感觉,叙事的省略省略乃至消失,构图与空间把握的精准,还有与《龙门客栈》相和的元,仿佛都蕴含着无数的踩分点以供得分。当看到投影的波光打在了陈湘琪脸上,呈现出本片切得最快的镜头时,蔡明亮的世界才入侵了我。我才恍然发现我进入了蔡明亮布置的迷宫,与我同行的是电影里游荡的幽灵。一场无尽的雨,一场无尽的戏,观看电影与观看自己的人,不会停止转动的放映机,不会停止抽烟与进食的鬼,都在这个迷宫里打转,又互相保持距离。但似乎这些在固定镜头的背后也隐藏着可供想象的故事。当石隽与苗天寒暄之时,似乎就拉响了迷宫收束的信号,一切都要退场,只有寂寞与过去留下,随之亮出了时间。
到苗天和石隽对话前,影片基本上没有什么缺点,这试听调度太牛逼了,前面半小时才出现的五句左右对话也是不得已交代过场人物日本人的身份信息,以及传达影院有鬼这个既定概念给观众,为后面杨贵媚出场做铺垫。其余信息量全部都是靠试听调度来完成的,这个不得不再称赞一句。后面可能要扣昔日老的电影院及电影人逐渐跟不上时代,才出现苗天和石隽比较浅显直白的“现在没人记得我们了”“大家都不爱看电影了”一段对话,这个比较泄气。另外空间感和持续下雨带来的潮湿感蔡明亮也营造的非常出色。
电影是一种重塑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曾经坐满了观众的大厅,顷刻间就人去楼空,电影不曾停止放映,游走在影院的人却心猿意马。贾樟柯说电影要有自己的口音,蔡明亮的口音藏在缓慢的流速里——并非没有叙事和类型,陈湘琪何尝不是在山中行走寻人,杨贵媚则又借着配乐不动声色地演绎鬼片。银幕上下的对视,传递着无法言传的力量。李洋说看电影的人是最美的,因为他们终于卸下了语言和功能,只与银幕进行情感交流。在《不散》里,这个最纯粹的人是石隽,任周遭环境再嘈杂,他只怔怔地望向银幕上初次触电的自己,在剧终前悄无声息地落泪,散场时碰到当年教表演的“大档头”,一句“苗老师”似乎让他变回电影里的萧少镃——“都没人看电影了,也没人记得我们了”,但电影帮你们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