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女王(2018)
《玛丽女王》(英语:Mary Queen of Scots,香港译《苏格兰女王:争名夺后》,台湾译《双后传》)是2018年的一部历史剧情片,由乔西·鲁克(英语:Josie Rourke)执导,波·威利蒙(英语:Beau Willimon)撰写剧本,改编自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居伊(英语:John Guy (historian))的传记《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真实的一生》(Queen of Scots: The True Life of Mary Stuart)。电影由瑟夏·罗南饰演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玛格·罗比饰演她的表姑伊莉莎白一世,并记录了1569年两国之间的冲突。其他主演包括大卫·田纳特、杰克·洛登、乔·欧文和盖·皮尔斯。
评分:6.3
导演:乔西·洛克
编剧:鲍尔·威利蒙 / 约翰·盖
主演:西尔莎·罗南 / 玛格特·罗比 / 杰克·劳登 / 乔·阿尔文 / 大卫·田纳特 / 盖·皮尔斯 / 嘉玛·陈 / 布兰登·柯伊尔 / 马丁·康普斯顿 / 伊斯梅尔·克鲁斯·科尔多瓦 / 爱琳奥伊金斯 / 玛丽亚·德拉格斯 / 伊恩·哈拉德 / 詹姆斯·麦卡德尔 / 艾德里安·莱斯特
类型:剧情 / 传记 / 历史
片长:124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苏格兰女王:争名夺后(港) / 双后传(台) / 玛丽一世 / 苏格兰女王玛丽 / 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
上映:2018-12-07(美国)
IMDb:tt2328900
剧情
1561年,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皇玛丽,19岁的她随着丈夫—法国的法兰索瓦二世的去世后,她从法国返回她的祖国,并从她同父异母兄弟的莫瑞伯爵(英语:James Stewart, 1st Earl of Moray)手上拿回她的皇位。在邻近的英格兰,她的堂姊—28岁的伊莉莎白一世,是英格兰新教女皇,她未婚也没有孩子,并受到玛丽可能对其皇位的威胁。玛丽很快就跟新教牧师约翰·诺克斯起冲突,并于她的王廷里把他解任。诺克斯是新教教徒,亦是苏格兰宗教改革的领导者,他认为玛丽是对王国里新教的至高无上构成危险。
为了削弱其堂妹对其主权的威胁,伊莉莎白安排玛丽嫁给一名英格兰人,以让英格兰的天主教徒认可玛丽为他们女王的合法性。她选择了她的秘密情人罗伯特·达德利(英语:Robert Dudley, 1st Earl of Leicester)向玛丽求婚。虽然双方都不愿意成婚,但伊莉莎白患上天花的消息促使玛丽接受这个提议,条件则是玛丽成为伊莉莎白王位的继承人。伊莉莎白对达德利舍不得放手,故秘密地送达恩利勋爵到苏格兰,以他们的宗教自由下生活。尽管玛丽最初感到达恩利别有用心,然而她逐渐喜欢上他,并最终接受他的求婚。玛丽与达恩利勋爵即将到来的婚姻导致两个王国出现宪法危机:在英格兰,伊丽莎白的王廷建议她反对该婚事,因为他们恐怕身为英格兰贵族的达恩利会对玛丽的王位构成威胁;在苏格兰,玛丽的枢密院对达恩利的用心抱怀疑,因为他们担心英格兰人的渗透。这两个王国都要求达恩利返回英格兰,然而玛丽拒绝,此举激怒了莫瑞伯爵,使他狂怒地离开王廷,并对她发动叛乱。达恩利跟玛丽结婚,她却在翌日早上发现他跟她的朋友兼私人秘书大卫·里兹奥(英语:David Rizzio)在床上。面对此谋叛与不忠,玛丽决定镇压叛军,但同时留下了里兹奥及莫瑞伯爵。她要求达恩利给她一个孩子。当她怀孕时,玛丽宣称该孩子是「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继承人」— 这点深深地冒犯了英格兰人。
莫瑞伯爵与达恩利的父亲第马修·斯图亚特勾结,散播关于玛丽通奸的谣言,以及她的孩子是跟里兹奥非法所生的。听信谣言的约翰·诺克斯向他的教区强烈宣扬指玛丽是个淫妇。达恩利由于担心众人对玛丽的指责,以及有可能发现他的同性恋事实,他受到了阴谋者们的胁迫而加入谋杀里兹奥的行列,并不情愿地向里兹奥刺下最后一刀。玛丽发现了这个阴谋,她得到达恩利参与的证据后同意赦免涉事的人们。玛丽最终原谅了莫瑞伯爵,并要求伊莉莎白成为她孩子的教母。她们一起同意这个孩子为国家继承人的推定,此举让英格兰的王廷非常懊恼。在苏格兰,玛丽放逐了达恩利但拒绝跟他离婚,尽管她的枢密院提出上诉,然后接触她的顾问及保护者 — 博思韦尔伯爵(英语:James Hepburn, 4th Earl of Bothwell),让达恩利被杀害。在达恩利去世后的乱斗中,玛丽被迫逃离并被迫把她的孩子遗下。第二天早上,博思韦尔伯爵建议她的委员会立即决定把玛丽嫁给苏格兰人,她犹豫地同意了。这导致诺克斯向苏格兰人讲道指玛丽是个让丈夫被杀的「妓女」,引致莫瑞伯爵及王廷里的众人要求她退位。尽管玛丽拼命反对,但她最终被迫退位并逃往英格兰。
伊莉莎白在得知玛丽抵达英格兰后,她安排跟玛丽秘密会面。玛丽问及伊莉莎白可否帮助她夺回她女王的宝座。伊莉莎白不情愿地代表天主教徒参战,并承诺只要玛丽不帮助她的敌人,她可在英格兰安全流亡。玛丽愤愤不平地回答,如果她这样做,那只会是因为伊莉莎白强迫她这样做,并且威胁著说,如果伊莉莎白谋杀她,她应该记着她「谋杀了自己的亲妹妹及女王」。伊莉莎白下令把玛丽软禁于英格兰,并最终得到令人信服的证据,玛丽与伊莉莎白的敌人密谋把她暗杀。在巨大压力与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伊莉莎白最终下令将玛丽处决。玛丽走上断头台,极为懊悔的伊莉莎白为了玛丽而哭泣,玛丽露出一件鲜红色的连衣裙,暗示著自己是个烈士。在玛丽最后的想法中,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詹姆士能够活得好,在他的统治下有和平的希望。
在电影结尾的字幕显示,伊莉莎白于1603年去世,詹姆士成为了第一个同时统治英格兰及苏格兰的君主。
演员
- 瑟夏·罗南 饰 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其姓名为玛丽·斯图亚特,伊莉莎白的表姪女。
- 玛格·罗比 饰 伊莉莎白一世:英格兰及爱尔兰女王,苏格兰女王的表姑。
- 盖·皮尔斯 饰 威廉·塞西尔(英语:William Cecil, 1st Baron Burghley):第一代伯利男爵,伊莉莎白一世的顾问。
- 乔·欧文 饰 罗伯特·达德利(英语:Robert Dudley, 1st Earl of Leicester):伊莉莎白一世的情人及顾问。
- 大卫·田纳特 饰 约翰·诺克斯:新教牧师。
- 杰克·洛登 饰 达恩利勋爵:玛丽斯图亚特的第二任丈夫。
- 马丁·康普斯顿(英语:Martin Compston) 饰 伯斯维尔伯爵四世(英语:James Hepburn, 4th Earl of Bothwell):玛丽斯图亚特的第三任丈夫。
- 意斯梅尔·克鲁兹·科尔多瓦(英语:Ismael Cruz Córdova) 饰 大卫·里兹齐奥(英语:David Rizzio):玛丽斯图亚特的密友及知己。
- 陈静 饰 伊莉莎白·哈德威克(英语:Bess of Hardwick):又称哈德威克的贝丝,伊莉莎白的密友,玛丽斯图亚特的守护者。
- 布兰登·柯伊尔(英语:Brendan Coyle) 饰 第四代伦诺克斯伯爵马修·斯图亚特:达恩利勋爵的父亲。
- 伊恩·哈特 饰 梅特兰勋爵。
- 艾哲伦·雷斯特 饰 托马斯·兰多夫(大使)(英语:Thomas Randolph (ambassador))。
- 詹姆斯·麦卡德尔(英语:James McArdle) 饰 莫瑞伯爵(英语:James Stewart, 1st Earl of Moray):苏格兰的摄政王,玛丽斯图亚特同父异母的哥哥。
- 玛丽亚-维多利亚·德拉古斯(英语:Maria-Victoria Dragus) 饰 玛莉·弗林明(英语:Mary Fleming):苏格兰的贵族,玛丽斯图亚特的儿时好友,两人互为表姊妹。
- 艾琳·奥海金斯(Eileen O'Higgins) 饰 玛莉·比顿(英语:Mary Beaton):玛丽斯图亚特的侍奉者
- 艾力克斯·贝克特(英语:Alex Beckett (actor)) 饰 沃尔特·米尔德迈(英语:Walter Mildmay):英国财政大臣。
制作
电影原先计划列入施嘉莉·祖安逊的系列,计划于2007年年中以2,500万至3,000万美元的预算拍摄。在祖安逊退出之后,这部电影在开发地狱(development hell)中徘徊了好几年。
2012年8月9日,电影公司宣布瑟夏·罗南将饰演玛丽·斯图亚特。2017年4月21日,玛格·罗比加入剧组,饰演伊莉莎白一世,而电影计划于2017年8月开始其主体拍摄。电影是根据约翰·居伊(英语:John Guy (historian))所写的传记《我的心是我的:苏格兰玛丽女王的一生(My Heart Is My Own: The Life of Mary Queen of Scots)》制作,剧本由波·威利蒙(英语:Beau Willimon)编写,乔西·鲁克(英语:Josie Rourke)执导,Working Title Films的提姆·毕文、艾瑞克·费纳和黛博拉·海华(英语:Debra Hayward)则负责监制。
2017年6月13日,电影的公司确认由杰克·洛登饰演达恩利勋爵,而乔·欧文饰演罗伯特·达德利(英语:Robert Dudley, 1st Earl of Leicester)。2017年6月22日,马丁·康普斯顿(英语:Martin Compston)据报导加入剧组,饰演玛丽斯图亚特的第三任丈夫博思韦尔伯爵四世(英语:James Hepburn, 4th Earl of Bothwell)。翌日,德裔罗马尼亚女演员玛丽亚-维多利亚·德拉古斯(英语:Maria-Victoria Dragus)加入剧组,饰演苏格兰贵族及玛丽斯图亚特的儿时好友玛莉·弗林明(英语:Mary Fleming),此为其以英语的首次演出。2017年8月17日,布兰登·柯伊尔(英语:Brendan Coyle)、大卫·田纳特和盖·皮尔斯加入剧组。随后嘉玛·陈于翌日加入剧组。2017年8月22日,意斯梅尔·克鲁兹·科尔多瓦(英语:Ismael Cruz Córdova)加入剧组,饰演玛丽斯图亚特的密友及知己大卫·里兹齐奥(英语:David Rizzio)。
焦点影业负责处理电影于美国国内发行的业务,环球影业则负责国际发行。电影的幕后工作人员包括《奥斯卡奖》最佳服装设计得奖者亚历山德拉·柏恩(英语:Alexandra Byrne)、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得奖者珍妮·席尔寇(英语:Jenny Shircore)及最佳电影剪辑得奖者克里斯·狄更斯(英语:Chris Dickens);《艾美奖》最佳美术指导(英语:Primetime Emmy Award for Outstanding Art Direction for a Miniseries or Movie)得奖者詹姆斯·梅里菲尔德(James Merifield);《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摄影(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Cinematography)得主约翰·马锡森(英语:John Mathieson (cinematographer))。
电影的主体摄影始于2017年8月17日,地点包括英国的不同地方,包括了苏格兰。
发行
电影于2018年11月15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举行的AFI Fest的闭幕晚会上首次亮相。电影原订于2018年11月2日在美国上映。2018年4月,电影公司宣布美国上映日期延至12月7日;在英国,电影于2019年1月18日上映。
历史正确性
历史学家和粉丝都严厉批评了这个故事的不准确之处:
- 玛丽和伊莉莎白彼此的来信是他们唯一的交流来源,他们从来未曾面对面地看过对方。
- 玛丽并没有苏格兰口音。
- 五岁的玛丽被送到早期法国(英语:Early modern France),并在法国的宫廷里长大。
- 对于伊丽莎白一世事物的专家埃斯特尔·帕拉纳克(Estelle Paranque)告诉《每日电讯报》指:「起初它显示了一种友谊,但这里不是一种友谊,伊丽莎白一开始就试图对她很友善,但玛丽从来未把伊丽莎白视为对等,她从一开始就把视对方为竞争对手。」
- 这部电影描绘了英国驻苏格兰法院大使汤马士·兰多夫(英语:Thomas Randolph (ambassador))为一个黑人,但他并非黑人。
- 嘉玛·陈的角色伊丽莎白·哈德威克(英语:Bess of Hardwick),实际上是个白人。
- 导演告诉《洛杉矶时报》指:「我很清楚,我不会执导一部全白人时代的电影。」
- 在电影中,玛丽被多次称为「苏格兰女王」。然而,作为一个「人民的君主」﹙Popular monarchy﹚,苏格兰君主称为「苏格兰人的国王/女王」(正如电影的标题与同名人物准确地说明那样)﹙King / Queen of Scots﹚,这种称号直至威廉三世及玛丽二世时使用量开始下降,才改称「苏格兰人的国王/女王」﹙King / Queen of Scotland﹚。
反响
票房
《双后传》于美国及加拿大的票房收入为$1,650万美元,其他地区为$2,560万美元,全球票房收入共$4,210万美元。
电影于开画周末于4家影院上映,票房收入合共$194,777美元,平均每个场地赚得$48,694美元。电影于开画第三个周末扩展至795家影院,总计280万美元,随后于第四周至841家,赚得$270万美元。
评价
根据汇总媒体《烂番茄》,电影基于236个评论获得持有62%的新鲜度,平均得分为6/10。该网站的关键共识写道:「《双后传》传递了不稳定时期的政治惊险刺激外,还同时为其旗鼓相当的主演提供了精彩的展示。」在《Metacritic》上,电影根据46个评论得出分数为60/100,显示为「混合或平均评论」。《PostTrak》调查的观众给了这部电影2.5/5颗星,以及当中的38%为「明确推荐」。
影评人批评了电影的历史性,它的剧情与性爱场面。《纽约杂志》「秃鹰网站(Vulture site)」的艾米丽·吉田(Emily Yoshida)称之为「甚么都没有的电影。它既不是严谨的历史课,也不是一部特别有趣的戏剧及人物作品」;《每日电讯报》的莎恩·华生(Shane Watson)把它称为「Instagram一代的历史色情片」;而《纽约时报》的安东尼·史葛(英语:A.O. Scott)说「修读苏格兰历史的学生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国家的命运部分取决于舐阴的行为。」
奖项
日期 | 颁奖礼 | 奖项 | 得奖者/提名 | 结果 |
---|---|---|---|---|
2018年11月14日 | 澳大利亚影视艺术学院奖 | 最佳女配角 | 玛歌·罗比 | 提名 |
2019年2月24日 | 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服装设计 | 亚历山德拉·伯恩(Alexandra Byrne) | 提名 |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 | 珍妮·席尔寇(英语:Jenny Shircore)、马克·佩尔彻(Marc Pilcher)及 洁西卡·布鲁克斯(Jessica Brooks) | 提名 | ||
2019年2月10日 | 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服装设计(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Costume Design) | 亚历山德拉·伯恩(Alexandra Byrne) | 提名 |
最佳化妆及发型设计(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Makeup and Hair) | 珍妮·席尔寇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英语:BAFTA Award for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 玛歌·罗比 | 提名 | ||
2019年2月19日 | 服装设计师协会奖(英语:Costume Designers Guild) | 服装设计师协会卓越时代电影(英语:Costume Designers Guild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Period Film) | 亚历山德拉·伯恩(Alexandra Byrne) | 提名 |
2019年1月13日 | 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 最佳服装设计(英语:Critics' Choice Movie Award for Best Costume Design) | 亚历山德拉·伯恩(Alexandra Byrne) | 提名 |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英语:Critics' Choice Movie Award for Best Makeup) | 《双后传》 | 提名 | ||
2018年11月14日 | 荷里活电影奖 | 化妆及发型设计奖 | 珍妮·席尔寇、莎拉·凯莉(Sarah Kelly)及 汉娜·爱德华兹(Hannah Edwards) | Honoree |
2018年11月14日 | 荷李活音乐媒体奖(英语:Hollywood Music in Media Awards) | 最佳原创乐曲 - 剧情片 | 麦斯·里希特(英语:Max Richter) | 获奖 |
2019年2月16日 | 化妆师与发型师协会奖(英语:Make-Up Artists and Hair Stylists Guild) | 最佳时期及/或角色发型 | 珍妮·席尔寇、马克·皮尔彻(Marc Pilcher) | 获奖 |
最佳时期及/或角色化妆 | 珍妮·席尔寇、莎拉·凯莉,及 汉娜·爱德华兹 | 提名 | ||
2019年2月17日 | 卫星奖 | 最佳电影 – 戏剧类 | 《双后传》 | 提名 |
最佳服装设计 | 亚历山德拉·伯恩(Alexandra Byrne)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玛歌·罗比 | 提名 | ||
2019年1月27日 | 美国演员工会奖 | 最佳女配角 | 提名 |
电影于2018年11月15日于美国电影学会的《AFI电影节》闭幕之夜举行全球首映,并于2018年12月7日在美国发行,而英国则于2019年1月18日发行。这部电影获得了褒贬不一的评论,特别对罗南及罗比的演技以及服装得到赞赏,但对于剧本及一些不准确的历史而受到批评。这部电影于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上获得三项提名,以及在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最佳服装设计奖及奥斯卡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奖的提名。对于罗比的演译,她分别获得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女配角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获得奖项
- 第2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电影最佳女配角 - 第21届美国服装设计工会奖
提名:年代电影最佳服装设计 - 第22届好莱坞电影奖
获奖:最佳化妆与发型 - 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女配角 / 最佳化妆和发型设计 / 最佳服装 - 第23届金卫星奖
提名:电影部门-最佳剧情片 / 电影部门-最佳女配角 / 电影部门-最佳服装设计 -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化妆与发型 - 第24届评论家选择奖
提名:最佳发型化妆 / 最佳服装设计 - 第6届美国化妆及发型设计工会奖
获奖:电影类最佳年代戏发型设计
提名:电影类最佳年代戏化妆
- 乔西·洛克 Josie Rourke导演
- 西尔莎·罗南 Saoirse Ronan饰 Mary Stuart
- 玛格特·罗比 Margot Robbie饰 Queen Elizabeth I
- 杰克·劳登 Jack Lowden饰 Lord Darnley
- 乔·阿尔文 Joe Alwyn饰 Robert Dudley
- 大卫·田纳特 David Tennant饰 John Knox
简评
苏格兰玛丽女王和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玛丽是失去了三种皇权的女王,失去了三位丈夫的妻子,失去生命为英国统一为儿子铺路的继承人。有一种讽刺的宿命感:玛丽从来都是直面人生中的种种挑战和激情,却是历史中的失败者;伊丽莎白一辈子各种犹豫,各种逃避,不婚不育,按兵不动却笑到了最后。女性力量刚柔并济的双雄对峙张力贯穿整个剧情,描述了男权觊觎和掌控下的作为棋子和傀儡的女性之间的互相厮杀。
电影多次出现玛丽和血的镜头,搞得我这个不了解英国历史的还以为这位就是著名的血腥玛丽,后来才知道两者没有任何关系。为了突出玛丽女王的美,有丑化伊丽莎白的嫌疑,那丑陋的鹰钩鼻那秃顶还有恶心的麻风病,甚至把她的不结婚说成是没有勇气,害怕被男人抢王位?剧情也是莫名其妙,也不明白为什么这场王位争夺战最后伊丽莎白就赢了,一个太过强势,一个懂得示弱更有心机?瑟莎演的也不好啊,相比之下伊丽莎白一世那部好看些吧。至于那些歪曲历史的选角,真觉得历史片这样乱演,难道不是在说以前没有奴隶制没有贩卖黑奴的历史了
片子太长了实在是…这片子充分展现了小丑女对形象的不屑一顾。这片子的化妆师实在是坑啊,这Queen们都好惨。这片子大概是说男人都是大猪蹄子吧。其他的我也不懂了,毕竟是根据历史事件改编的。至此,罗南妹子的片子就都刷完了。真的是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呀,有人说像年轻的的梅姨,我其实也不知道。但是一个演员愿意尝试各种流派时代风格的作品,并且都表现不俗,确实是很厉害了。年轻演员中不走偶像派路线,真的挺需要勇气的。
权当戏说了,颜值和演技都在线的一众演员也救不回剧本。无论是把苏格兰的玛丽一世塑造成对异教徒和性少数群体宽容的圣母(literally)形象,还是从女性主义视角去呈现玛丽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的关系,在当下都显得俗套且刻意。同样刻意的是多处模仿中世纪画作构图的场景。.大提提除了狂热宣讲就没别的戏份了,可惜。
历史是现先对过去的创造(伪造),跟两个朋友为了小组作业看了这个电影,笑得人仰马翻——玛丽皇后完全是个现代女权的化身,黑人和亚裔出现在女王的寝宫,伊丽莎白一世的情人,玛丽皇后的丈夫达德立是同性恋——凑女权,种族平等,性向自由也不是这么个凑法吧。查了一下历史,都铎宫庭里确实有黑人,但不会当女王的贴身侍奉,达德立确实和女王的男仆发生过性关系,但作为虔诚天主教徒的女王不可能对男仆说:“你没有错,只是在按你自己的本性生活。”这种话——好歹他睡了你丈夫这是实实在在的啊!而且鸡奸对天主教来说是大罪。我不管现代人对自己的人权意识有多么骄傲,或者傲慢。但请尊重历史的原貌,不管它(看起来)多么不堪和野蛮,就像在几百年后的(同样傲慢无礼)的人眼里我们也会是不堪和野蛮一样
她说,我不会成为女版亨利八世。本片完完全全遭到低估了,我觉得非常好看啊,不理解为什么风评这么差。苏格兰的玛丽和英格兰的伊丽莎白,其中一个是作为女性怀着高尚的品德但始终遭到背叛,另一个是成为男性怀着嫉妒和无奈对姐妹痛下杀手,最后还是玛丽的孩子带来了两地的统一与和平。电影的主题是封建时代女君主的婚姻和权力,两大新生代演员罗南和罗比贡献了精彩又深刻的表演,主配戏份协调合理得当,配角里面其实也是星光熠熠。玛丽真的太惨了啊,特别喜欢两位女王相见的剧情还有最后她们俩的内心独白,把角色呈现得真实又立体。两位女王进行统治都遭到贵族或议会的压制,女性即使成为领导者也不得不接受妥协,她们不会走到同一阵线,因为在残酷的时代里,一位女君主只有成为男人才能活下去
影片的重点放在了“女性主义”上,不论是儿戏似的政治阴谋、权力争夺,还是更匪夷所思的“秘密谈话”中流露出的嫉妒、怜悯,尽管有不少人认为女性导演的视角展现了两位女王的“女性力量”,但我个人认为片中所有相关情节的展示都是对“女性主义”赤裸裸地嘲讽,当伊丽莎白作为一个女王(政客)统治一个国家时,那些导演认为很有必要描画的女性情态更像是一种侮辱,潜台词仍旧是“女性向往着成为妻子、母亲”“女性更富有善意”,这是一种类规训的潜在表达,怎么历史上一个政客可能心狠手辣、完全不在意亲情人伦是那么不堪呈现的吗?说到两位女主的选角,都完全不适合,罗比太抓马(当然本片里她更吸引人),罗南太平淡(像是古装版迷茫倔强的少女),缺乏层次感和必要的庄重感。服装造型尚可,场景搭建凑合。
很贴近史料所呈现的现实了,重点为二个女王在性别势力上的孤立无援,她们的同与异,远距离的相互理解与试探。玛丽根基不稳,理所当然的优越感和不够谨慎注定了她无法成为英格兰的女王,只有悲剧——这一关键后由伊丽莎白当面点出(电影戏剧化地构建了二人见面的场景,历史上玛丽求见面,未被应许)。当下的痛快与长远的成功无法兼得吧,女王之路不易,所以伊丽莎白很有能耐…电影前一部分的展开有点无味…场景切换也给人一段一段的感觉,故事还是好的,
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看啊。故事取材视角独到。虽然预告片的确有点误导观众的嫌疑。女导演在角色塑造上的偏向非常明显。Mary和Elizabeth和满是男人的群臣之间风格鲜明的对弈风格。Mary聪明坚韧,却最终还是逃不过沦为生育工具和政治牺牲品的命运。反观Elizabeth,非常懂得和稀泥,偶尔撒个泼,总是静观其变,反而稳坐王座45载。两位女演员的演技都非常棒。服装取景也很细腻好看。电影中各种男性和他们的贪婪及命运,恐怕只有女导演会这么拍了吧。女主的男闺蜜在电影中也让人印象深刻。我觉得豆瓣6分的分数打低了。
上初中时为了学英语偶然读到苏格兰的玛丽女王在临死前写给儿子詹姆斯的一封信。她和一岁的詹姆斯分别之后就再也没有见面,而是一直被英格兰的伊丽莎白女王囚禁。她希望能通过这封信让她的孩子知道自己真实的一面,而不要相信那些为了污名化她而编造出来的谎言。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传记改编,和我阅读记忆里的挺像。作为君主,她最大的失误就是不愿为了权力放弃自己的天主教信仰,同时又不愿意联盟去铲除新教。她想要和平共处,可惜最终换来的是自己毫无容身之地,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上断头台的女王。但这也是让我对她印象深刻和产生敬佩的地方。所以我一直都很喜欢苏格兰的玛丽女王。电影的画面(苏格兰高地)和音乐都很壮阔,非常搭。配乐来自当代著名的(德国出生的)英国作曲家Max Richter。
用当代的眼光来演义中世纪背景的故事是近年很多作品的尝试,其中大部分成功的尝试都选择了有更大虚构空间的故事,甚至完全架空历史,而这部电影选择了两个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两个人作为主角,这大概也是电影口碑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这样的选择需要更加审慎更加扎实的处理才能使人信服,而本片的缺点就在于把血淋淋的斗争,其中的利害关系,每一步的凶险,描绘得过于“浪漫主义”了。没有真实的凶险作为基础,斗争就显得像是儿戏,背叛,囚禁,对峙,死亡都失去了重量。
“我嫉妒你,我嫉妒你的美丽……可我现在不嫉妒你了,因为你的天赋,让你走到今天这一步。”“可是我现在比男人还要男人去。”作为一部讲述史实的电影,立意在姐妹争权上,格局确实小了;但如果当一部人物传记来看,还是可以的。灯光、镜头、布景非常美,燃烧的壁炉,铺了一地的动物毛皮,在落满树叶的阶梯下听一场演奏。以及玛丽产子的镜头,一幕是沾染鲜血的布,一幕是亲手编织的花,权力之路,从来是冰冷、孤独、虚假而又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