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1998)
《伊丽莎白》(英语:Elizabeth)是一部1998年的英国历史电影,由锡哈·加培(英语:Shekhar Kapur)执导,凯特·布兰琪主演。
剧情
伊莉莎白(凯特·布兰琪饰)继承一个积弱的英国,靠老臣威廉(李察·艾登堡禄饰)及青梅竹马情人罗拔(Joseph Fiennes饰)辅弼,威廉力劝伊莉莎白下嫁法兰西或西班牙皇族以保江山,但伊莉莎白芳心已许罗拔。法兰西皇后向苏格兰出兵,英军大败。伊莉莎白终认清自己的权力,重用情报大臣法兰西斯·华尔辛汉(杰弗里·拉什饰),将权臣逐一清除……。
演员
- 凯特·布兰琪 饰 伊丽莎白一世
- 杰弗里·拉什 饰 法兰西斯·华尔辛汉
- 基斯杜化·艾克斯顿 饰 第四代诺福克公爵,汤玛斯·霍华德(英语:Thomas Howard, 4th Duke of Norfolk)
- Joseph Fiennes 饰 第一代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
- Kathy Burke 饰 玛丽一世
- George Yiasoumi 饰 腓力二世
- Emily Mortimer 饰 Kat Ashley(英语:Kat Ashley)
- Edward Hardwicke 饰 第19代阿伦德尔伯爵,亨利·弗兹阿伦(英语:Henry FitzAlan, 19th Earl of Arundel)
- 丹尼尔·克雷格 饰 约翰·巴拉德(英语:John Ballard)
- 詹姆士·弗莱恩 饰 Alvaro de la Quadra
- Kelly Macdonald 饰 莱蒂斯·诺利斯(英语:Lettice Knollys)
- Angus Deayton 饰 财政大臣Waad
- Wayne Sleep 饰 舞蹈教师
- 李察·艾登堡禄 饰 第一代伯利男爵,威廉·塞西尔
- 约翰·吉尔古德 饰 教宗
- 芬妮·亚当 饰 玛丽·德·吉斯
- 凡松·卡塞 饰 安茹公爵
- 埃里克·坎通纳 饰 de Foix先生
关于伊莉莎白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英国女王(1558年-1603年)。英王亨利八世与其妻安妮·博林之女。生于伦敦附近格林威治。1553年爱德华六世去世后与同父异母的姊姊玛丽一起反对琴·格蕾郡主与诺森伯兰公爵。但她信奉新教引起玛丽的疑惧,借口她牵涉1554年环亚特叛国案而将其下狱。
她于玛丽女王死后即位。她感到要当英国女王就必须信奉新教,所以正式建起圣公会教堂。她还和法国、苏格兰合作,帮助这些国家的新教徒,从而加强了自己的势力。苏格兰女王玛丽也落入她的手掌中,并被囚禁而引起了英国天主教不断阴谋反抗。1586年她察觉玛丽阴谋后签署死刑执行令,将玛丽处死。后来又继续迫害天主教徒,激起众怒。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于1588年率领「无敌舰队」进攻英格兰,但被击退。
1603年伊莉莎白崩于里奇蒙宫。
在女王的交往中,只有莱斯特伯爵达德利最得她的欢心。达德利死后女王悲痛欲绝。若非女王顾问塞希尔苦谏,女王本会与达德利结成佳偶。
伊莉莎白一世性格坚强,人称「童贞女王」,颇得臣民爱戴,后被人作为作为「天佑女王」称颂。她在政时期使英国进入强国之林。
奖项
获奖
- 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化妆:Jenny Shircore
- 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凯特·布兰琪
- 第3届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主角:凯特·布兰琪
-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凯特·布兰琪
- 第70届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导演:Shekhar Kapur
- 多伦多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主角:凯特·布兰琪
- 拉斯维加斯影评人协会奖最具潜力女演员:凯特·布兰琪
- 伦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主角:凯特·布兰琪
- 卫星奖电影类最佳女主角:凯特·布兰琪
- 东南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主角:凯特·布兰琪
- 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英国电影
- 最佳女主角:凯特·布兰琪
- 最佳男配角:杰弗里·拉什
- 最佳摄影:Remi Adefarasin
- 最佳化妆:Jenny Shircore
- 最佳配乐:David Hirschfelder
提名
- 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影片
- 最佳原创剧本:David Hirschfelder
- 最佳女主角:凯特·布兰琪
- 最佳艺术指导:Peter Howitt、John Myhre
- 最佳摄影:Remi Adefarasin
- 最佳服装设计:Alexandra Byrne
- 最佳化妆:Jenny Shircore
- 第56届金球奖最佳导演:锡哈·加培(英语:Shekhar Kapur)
- 第3届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 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影片
- 最佳原创剧本:Michael Hirst
- 最佳服装设计:Alexandra Byrne
- 最佳剪辑:Jill Bilcock
- 最佳艺术指导:John Myhre
参见
- 伊莉莎白:辉煌年代
- 伊莉莎白一世
- 都铎王朝
电影以16世纪的英格兰为背景,描绘年轻伊莉莎白,如何成为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
获得奖项
- 第55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Max Factor Award - 第2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8届MTV电影奖
提名:Best Breakthrough Female Performance - 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化妆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艺术指导 / 剧情片最佳原创配乐 - 第5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Make Up/Hair / Anthony Asquith Award for Film Music / 最佳英国电影 / 最佳摄影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Original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剪辑 / 最佳服装 / 最佳艺术设计 - 第56届金球奖
获奖:剧情电影最佳女主角
提名:最佳剧情电影 / 最佳导演 - 第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电影最佳女主角
- 谢卡尔·卡普尔 Shekhar Kapur导演
- 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饰 Elizabeth I
- 杰弗里·拉什 Geoffrey Rush饰 Sir Francis Walsingham
- 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 Christopher Eccleston饰 Duke of Norfolk
- 约瑟夫·费因斯 Joseph Fiennes饰 Robert Dudley
- 理查德·阿滕伯勒 Richard Attenborough饰 Sir William Cecil
简评
虽然大都是历史,但时间线有所改动,比如安如公爵,带毒的裙子,华星汉刺杀,都是在劳勃死后,四十多岁的伊丽莎白的时候。可能是讲伊丽莎白上位初期的故事,所以并没刻画出伊丽莎白的伟大之处,算是败笔。但我为何要打五星?实在是大魔王太好看了啊!绝绝子!
惜字如金的历史课本曾经给了伊丽莎白女王勋章的镜头。这是一个英国攫取西班牙海上霸权的时代,海外扩张和原始积累成为了日不落的开端,同时因为女王无子,这也是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代。可是本片却讲了个上位女王不结婚的故事?就滑稽。英国从此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通过谋士的暗杀也一笔带过。女主真是一张聪明的理工女脸。HOW DARE ENGLISH?
伊丽莎白可以被称为英国的“武则天”,不同的是,她也是一名斩钉截铁的不婚主义。男人只会影响她统治英国,所以她干脆做一个童贞女王。她说出:“我的父亲是最勇敢的人,我是他的女儿。”我希望也会成为如她一般勇敢的人,坚定不移,不动摇地去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真的很坚强,伊丽莎白。而且伊丽莎白时期,也是英国的黄金时期,统一了宗教,解决了内忧外患,清除了一切异己,之前那些势力强大的人,一夜之间被洗牌。我的偶像,伊丽莎白!
影响历史的女性,看她们的传记,总是大气恢弘,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二世,一个终身未嫁,the virgin Queen,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从此开启大英帝国最鼎盛的霸主时代,一个带领英国走出二战的伤痛,用看似冷漠的表情和无情的选择,为英国战后复苏和联邦团结铺路。政客总是无情,君主也不能有私人的感情,但是这些女人总是少不了爱情,不过那也只是她们政治生涯的一个衬托罢了。
没有选择从小切口入手,而是本本分分地拍了少女成王的历程。剧情饱满,场景典雅,饰演Elizabeth的Cate和饰演Mary of Guise的Fanny都是具有刚性气质的女性,冷冽时如刀锋,施展魅力时又摄人魂魄。两段蒙太奇运用得很好,一个描述杀戮,一个讲述回忆。选角、剧情组织、场景构建、镜头调度都无可挑剔的本质传记片。
大概是因为我看第一部用了很多个片段时间,第二部一次性看完,所以相比之下更喜欢第二部。两部都看完结束回味剧情觉得作为人物传记类型电影,对女王整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够丰满,觉得好像是了解女王的,但确实又很有限。另一个角度来看,把女王治国能力从稚嫩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展现的够突出。作为剧情片,把新王继位不稳定的国情和环境很好的展现出来,总觉得差些历史的厚重感在里面。所以,看似人物和剧情都是兼顾、交融的发展,但单拎哪一方面来说都还总是差那么一点。还有一些场景配着bgm立马能隔着屏幕感受到一股神圣的气息传来,所以bgm都很赞。(,所以发现原来拍摄时间是90年代还挺吃惊,还是强的)
一般我不太看传记,只是最近实在片荒,又觉得长安三万里着实不错,可以多看看活过来的历史书,于是选了伊丽莎白。然而可能我真的分辨不出来外国人颜值打分体系,我觉得男主真的是爆炸难看啊,一张长脸。倒是更喜欢女装大佬的颜值一些。实话讲,这部片子情节只是三分档,女王的挥斥方遒完全没看出来,却围绕着那些你爱我他不爱我,实在是low了。但是服化道确实牛逼,值得五分。折中四分。
电影剧情丰富,历史感厚重,演员表演出色,出色演绎了宫庭斗争的复杂与冷血!观影下来,看到伊丽莎白即位后发现对她垂涎的男人,不是淫乱不堪,就是无情背叛,都不值托付,唯有国家才值得她付出宝贵年华,誓言“嫁给英格兰”并最终将英格兰打造成富足强盛的国家。唯一意外的是丹尼尔-克雷格的表演尚显稚嫩油腻,与九年后《皇家赌场》中的007形象判若两人!
徒有其表的花架子,就像数个广角俯拍镜头一样,有野心没灵魂。凯特的演技我是不太适应,戏剧腔,拿腔拿调,装神弄鬼,关键她姐玛丽比她还装神弄鬼就更无语。什么女王成长史,看穿了不过是遇人不淑爱恨纠葛最终失恋之后用10分钟搞出了事业罢了,就离谱。明褒暗贬伟大的伊丽莎白一世,英国人能忍?
7分()伊丽莎白女王求饶、登基、寻欢、被逼婚和复仇的故事,凯特颜值高演技好是个人都爱,卡司方面还看到了多位后来的巨星,包括007男主,女主与忠臣隔帘对视的镜头也能看出导演用心。没能8分以上是因为剧本,故事剧情过于聚焦英格兰皇室仪式和场面,人群群像刻画得极其简化,各国王室、英格兰内部不同门派和梵蒂冈天主教新教之间的斗争写得不够聪明复杂和激烈,多方智斗部分太弱智肤浅。
整体不错。但是需要对都铎王朝有点了解。伊丽莎白好像淡定的任何事都不会对她有太多影响。也许那就是天选之人的基本素质,也或许,从安妮博林的脑袋被砍掉起,在帝王之家就要学会宠辱不惊。弗朗西斯是我很喜欢的演员,但是他的口音就真的很不英国。
这分很难打,视觉和执行水平太高了,美不胜收,又没有过分到显摆的程度。开场处置异教徒太精彩,多次跳脱的上帝视角给故事提升了层次。尤其展现深宫大院,人的弱小比较有效。故事内核太直男了,说白了就是你们女人就是烂泥糊不上墙,人物蜕变就是成为雌雄同体,或者成为女人壳男人心。Robert这人设置的也十分狗血,成天郁闷因为爱啊因为爱,不过是个懦弱的渣男。基本上没这么好的实现,剧本就是个大妈电视剧水平。只给装修奖不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