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帧(2017)

24 فریمUP:2021-04-13

剧照演员表影评
24帧

评分:8.4 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编剧:
主演:
类型:剧情
片长:114分钟地区:伊朗 / 法国
语言:无对白
影片别名:廿四格(港) / 24格(台) / 二十四格 / 24幅画面 / 二十四帧 / 24 Frames
上映:2017-05-23(戛纳电影节)
IMDb:tt6777170

24帧简介

这是二十四段每秒二十四格的电影真理,也是馈赠给世人的遗愿纪念。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在静态摄影与动态影像之间,百转千回、细细探寻,也搭建起两种艺术表现形式间的关联。下起雪来白茫茫一片的林地,炊烟袅袅升起的村屋,鸟儿振翅飞过原野,鹿与牛缓步迁徙横越,世间万物在阿巴斯灵动诗意的凝视中,每一个按下快门瞬间的之前与之后,都随着景框里的窗框树影摇曳,天马行空地流转时光,在影格与影格之间,梳理电影的本质。
  “电影始于葛里菲斯,止于阿巴斯。”这是法国新浪潮大导演高达对阿巴斯电影美学的赞誉。从摄影出发,拓延影格之间的空隙,《24格》发想自阿巴斯个人收藏的照片,历经三年的时间与伊朗技术团队合作,运用数位影像工具,以3D动画、摆拍的方式,重新想像这些画面的前世今生,与其创造出来的情感触动。摄影与电影之间反覆且亲密的追寻与叩问,一曲温柔而绵长的影像诗。

第5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评分最高的欧洲电影(提名)

简评

每一帧都像一幅画,让人在观看时期待下一帧会出现怎样的美景。阿巴斯利用摆拍、数字技术对名画和照片进行动态化处理,为我们揭示了电影的本质。首先是电影和观众的关系,利用车窗、窗户等存在提示我们画框的存在,提示我们是在观看一部电影。其次是电影和绘画最大的不同,正如第一帧里描绘的那样,电影是每秒24帧的图画加上声音形成的视听艺术。最后阿巴斯回归了电影的本质——记录,无需叙事,无需角色,浑然天成。充分尊重观众的思考,你可以把它看成24段美景,也可以认为作者是在叙述着自然的史诗。无论如何,阿巴斯都通过这部电影展现了他对于这个世界的热爱。最后一帧将电影进行还原,重新变成了连续播放的画面。而这个画框中的画框电影中的电影又向我们展示了阿巴斯对电影的热爱,像那个剪辑师一样制作电影疲惫入睡,像亲吻爱人一样亲吻电影。

和《五》其實在立意及表達上都有很明顯的區別。在開頭我們就已掉進電影的虛幻之中,而《五》則是用偽長鏡頭力求真實。也因此讓我感受到「萬物皆有靈」的藝術家之眼。而《24》充斥著過於空曠的取景及後期的數位特效,若以羅蘭巴特的口吻來說,就是瘋狂灌輸知面沒有尋找刺點趣味可言的平面影像。快餐式的輪番上陣在觀感上也挺吃力,看完讓人更為嚮往的反而是大自然本身。比較令人遺憾的是開闢電影邊界的阿巴斯在遺作時竟又退回《櫻桃的滋味》時的思路。如果它真的是部什麼「電影的情書」,那也是用極枯燥的方式在對道德灌輸及政治正確的好萊塢電影所進行的禮讚。

曾经,我在电影里看到不同的人,看到不同时期发生的不同的故事。然而,这一次,我在不那么安静的宿舍里享受了一个小时52分钟的自己,我关注自己的一切,我望着屏幕发呆,我在大海面前,在埃菲尔铁塔之下,我在阁楼里,就在某一个角落想着我曾经的模样,想着我今后的命运。同时,我又为影片里的生命所挂念,我曾静静地在远方,或在窗前,在雨天里,在飞雪中感受着它们的一举一动,感受着它们的呼吸和死亡的瞬息。我更是悄悄地潜入某一个和我一样孤独的人的家中,我和鸟儿一起听她歌唱着诉说自己的故事,然后又默默的离开。我们的生命自此有了瓜葛与牵连,在危险和孤独中从容地迎接枯败和死亡。我真的想去电影院看一下!!!!!!!!!!!!!!!

被雪海禽搞得要抑郁了……还是喜欢有人的部分。相似的构图下,几乎每一帧都是平面运动,少有像狗前后走动、海边斜拍箱棚那种景深构图。不过光线明暗 (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浮云飘荡,光线忽明忽暗) 、焦面深浅 (一直在前景瞌睡却不曾获焦的奶牛) 、镜头或拍摄对象的平面调度一应俱全。而除此以外略显单调扁平的景框内,最能构建环境的声音极大地突显出来,无论是环境拟音还是配乐。开篇的画作也揭示出空间艺术是暂停的,可以任由观看,而电影的双重艺术要在画作空间螺蛳壳里做道场是很难的,失去导演的决定作用,囿于画作用色与构图的情况下,让某个元素出现或移动是很难吸引到观众注意的,我们的视线只能四处搜寻,无法形成可迎合或打破的预期。

电影中每秒播放24个画面,就是一秒24帧。我认为电影名字是的24帧指的是整部电影所对应的24个照片/画(静态画面)。可以看出导演想表现的是:静态照片的一瞬间和那背后一段动态画面之间的关系,(似乎还意图反揭示电影的本质?我没理解到这里)。电影构图很悦目,一段动态影像中捕捉到的1帧是照片,照片那1帧背后是一段动态的影像。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以后加入能开个摄影工作室招学生的话,可以让他们看类似的视频作为考试内容。题目就是在其中捕捉一幅画面作为摄影作品,写一写你对定格瞬间的思考。(不是考察构图能力,更注重摄影哲思?)

不只是一部类James Benning的将运动-时空封装入一个个小盒子的积木电影,而且在每一个盒子内展现了由一帧的静态画面到二十四帧的动态时空的渐变过程,也即电影之为运动与时空的魔法的生成机理。这或许就是采用CG技术而不是实拍的用意,因为表现在银幕上的视听内容这一“结果”是重要的,而制作的方式是次要的,过程是应被省略的,特别是实拍所可能产生的控制之外的枝节是需要被规避的。阿巴斯的作品一直有着这样非自然的、暴力的精确性,因此这绝非卢米埃尔主义,在某种层面上甚至接近哈内克或雷加达斯的理念(《如沐爱河》的最后一镜)。

阿巴斯遗作,被我半调侃地称之为“精彩的睡觉电影”,并没有显见或连贯的剧情,因此我更认同为一种装置艺术,这也是阿巴斯对电影叙事边界的又一次探索——在摄影作品的基础上对某些元素进行动态处理,形成微型的故事,个别处的叙事非常耐人寻味,三两个镜头就足以构成悬疑犯罪片的骨架。不同寻常的窥探角度,微妙的构图,干净简洁富有诗意,意象多为窗,洞,门槛,雪,雨,树,一切在发生的自然,不进行干预地捕捉就已大成。人出现的很少,原因不言自明。最后一幕画面正中下的小电视中正一帧一帧地吻着自己心爱的人真是绝美了……

摄影水平并不出色,拍摄缺乏整体立意而没有独特的瞬间,所以完全可以采用前期视频拍摄以代替后期照片的动态处理。一半是高长调黑白,环境化的音效,雪雨云浪等场景,无处不在的鸟兽,枪声与捕食增添电影所需戏剧性。有受到启发,现实与影像区别可能主要在于边界性,电影及摄影中的框栏前景(乃至迷惑我多时的女人所穿丝袜或绑带)都无形中通过内容(有意义的表达表现)与边界(无意义的引导选靠)的对比而增强了影象感。另外猜想,安静并非自然所有,而是人类所失。如假设画面里都有个人物,那所有的孤旷寂静的意境都被破坏,哪怕那人无任何声响与行动,观者内心也会一念动而万念生。影画中的人物、动物、树木至山水,在引发兴趣的程度上是依次递减的,心灵受到的安静因而递增。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原来是如此,兴趣引生,安静氛围与戏剧性兼备

太奇妙了!太不可思议了!第一帧《雪中猎人》开头几十秒内一切都是静止的,突然,画面中间那栋房子的烟囱里升起了一股白烟,树上的一只鸟飞了起来,声音也从画面内外响了起来,好像世界突然活了起来!第二帧我们很快发现原来视角是在车上,摇下车窗这个动作指明了视点在记录的空间中所处的位置,更关键是提示了阿巴斯这个记录者和我们这些观察者主体的存在,从而创造了一种不可思议的“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体验太奇妙了,特别是当你知道这些“动”的片段都是在照片或者绘画——总而言之,静止的画面的基础上加工而来时。好像画面内部有一种巨大的内在推动力去驱动电影完成它自身的表达——关于什么是电影、纯粹的电影应该是什么样、静与动的关系、观察的一瞬与流淌的时间的关系、观察者/记录者与他们观察/记录的环境的关系的终极思考,只留下精华。

。①24个长镜头,每个镜头都是一张静照+通过CG/摆拍等技术(下简称A)将这张静照变成动态的。这些长镜头全部固定,且画面内并无太多事情发生,从而奠定了一种静谧的影调。此外影片音响舒适,这让观众在静谧影调的基础上可以对影片中事物那些看似普通的形态有所沉思与回味,从这些平淡/平凡中品味出隽永的味道。不过本片:1、过分拉长长镜头的做法导致影像表达冗余;2、A做的不够好,存在失真/画面内运动相对过于繁忙的问题(后者破坏了静谧的影调);3、过量的画外配乐破坏了静谧的影调。②各镜头中静照是真,生成的动态画面是虚构,这制造了似真似假的有趣魔力。

看了以后觉得他是不是让米特里的拥护者,如此综合电影是画框和电影是窗户,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为生动的影像(他要是能活到现在应该就涉及神经电影学等领域了吧)这部电影涉及到元电影的领域,利用静止的图像和数字技术成像的动态图像做成了不同的片段,涉及的主题均为人与自然,而在影像主体中,自然与动物成为了主角,人类行为作为一种画外音,没有出现在影像当中,而人类行为发出的声音常常成为扰乱净土的那一个闯入者。观众坐在屏幕前,似乎是在看静止的二维图像,因为不涉及任何的剧情内容,就连纪录片也不是,基本是纯图像和纯音乐的形式,但画面中偶尔的抖动,出现的声音以及流动让人们觉得自己坐在床边观看着外边的风景,自身也融入在了这个情境中。出现的视角:窗户,门框,时不时打破第四面墙的人眼,结尾画中画,再一次表达对电影的热爱,致敬

我太感动了,从开始的平静到中间的疲沓再到最后的心潮涌动,片尾定格的时刻,我想说,这是一部科幻电影 —— 无论阿巴斯与这部遗作之间是怎样的时间线关系,都不会改变一个事实:他想在每秒24帧每一帧里,继续深挖,每一帧都像一个广袤无垠的宇宙,你不停的用手指放大屏幕,画面就出现新的画面,永远没有尽头……我和无数个一样的你,在某一个细微处,经历着寒来暑往,季节变换,世事变幻,人生起伏,心绪跌宕,最后一帧是同样在用电脑看着电影的我和画中人,隔着屏幕,相互慰藉,抵御屋外的风吹雨打。一件艺术品把你融入其中,你就成为一个无比强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