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馆(2010)

CopShopUP:2021-06-29

剧照演员表影评
差馆

评分:8.6 导演:周浩 / 郑晓蕾 编剧:周浩
主演:
类型:纪录片
片长:56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记录者之差馆 / Cop Shop
上映:2010
IMDb:

差馆简介

广州火车站站前派出所,一个万象生的地方,在这里你能看到社会的各个折射面。

简评

两年前看了那部现在已经不存在的“大同”开始,就觉得周浩这个导演不一样,敢拍真实的东西。最近沉迷于看纪录片,又看到了《龙哥》这么真实还精彩的片子,于是又对周浩的片子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还没有看的里面属差馆两部曲评分最高,于是找来看,果然真实的让人窒息。这一部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把钱全部寄回家的农民工,虽然民警说他这么做不好,但他明明很自满,散发出朴实的光辉。一线民警也是真的不容易,明明算是无解的社会问题,却硬要他们来解。片子里的大部分人应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甚至是从来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看过他们的遭遇后,忽然感觉自己遇到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了。

春运期间的广州火车站广场派出所。。。这个点是找得真好。。。社会底层的人间百态。。。太多人把派出所当成救助站了。。。打架的,偷钱的,拖欠工资的纠纷,这都是正常现象。。。没钱要饿死的,民警还要自掏腰包给他们钱买吃的。。。打工钱都寄回家,回家火车票年年靠国家救助站买单,来派出所大厅蹭热水泡面的。。。因为冤枉了同事朋友而来派出所自首的。。。刚从里面出来,没有身份证买不了回家火车票的。。。捡的垃圾被人偷走而来举报的。。。真实的哭笑不得

内容很琐碎但生动有趣。记录许许多多最最底层的人群——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身无分文的乞讨者,吃不起饭的人,小偷,欠薪者与讨薪者,被抢者与抢劫犯,利用救助站换取车票的有些「鸡贼」的人,还有神秘的救助站,连乞丐都不想去……很黑色幽默又荒诞,也许很多人的人生就是荒诞的。还有无奈的看起来很忠厚也算是尽职尽责的警察们,但他们的状态是否是真实的警察状态我们无法考证,毕竟摄影机摆在面前。也许片中唯一真实的就是那句话——99%的问题我们都无法解决。

火车站应该是最能体现人生百态的地方了吧,拍摄对象选得好!把买票的钱全寄回家骗救助站火车票并骄傲地讲给警察听的泡面男,被爸爸教唆偷东西的小女孩,一天来要好几趟钱的五块男,被打的男孩和他的小姑,瓶子被偷的老爷爷,还有来警察局忏悔的人,他们都绝不是人为能塑造出来的,看的时候仿佛正目睹他们的生活,这也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生活才是最好的电影。看完觉得生活里的一些困境也不过如此,不管怎样我们还是会顽强地活着,能够活着已经很不错了。

差馆作为警局的旧称,很好地承载了纪录片的主题:对警局的陌生化和在此基础之上的重构。整体结构的平和散让片子有点情景喜剧的感观,只不过故事是真的,因为故事真实,所以幽默和辛酸都有特殊的张力。/警局承载着万事屋的期望,最后却只能轻飘飘地说“去救助站”,或者“给你五块去吃个饼”。春运下的火车站警局,就是炎夏时受折磨的末梢神经,反映着底层的苦难与沉浮。

中国不会再有这样的纪录片,在权力机关的柜台,看见一个底层流动的中国。每个人只出现几分钟,说出几句生活的描述,饿,被打了,丢了,我爸死了,手好肿,我来认罪……甚至只是一些沉默的画面,一个脏兮兮、颇为标致的女人狠狠地抽着烟屁股最后的两口烟,那背后都是万般不一又无人关心的人生。差馆,充满了程式化和权力气息的地方,警察既有麻木冷漠的一面,也有悲悯温柔的一面。有人来求助权力,有人来分施权力,但苦难和权力依然高浮其上,无人真的介入得了。

呈现了底层黏腻又凝滞的悲伤和无助。周浩不选救助站而选了公安局,大概是因为面对很多情况,公安局其实没有解决方案,更多是承担了城市灯塔的角色,放大了小人物的无奈情绪。那位冲泡面的小哥,善与恶合为一体,你分不清他的无赖是发自善还是发自恶。没有批判性质的镜头反而让这一幕更触动我。此外,我也在思考,这种社会问题,假如是我,我能怎么解决吗,好像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所以某些角度上,我很敬佩在努力解决此类问题的政府。

一直都觉得中国独立纪录片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这些电影离我们那么近却又那么遥远。我们无法在院线中看到它们,但这些电影却透出那种苍凉的现实。有勇气拍摄这些纪录片的导演都是值得敬佩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生活中我们也许感受不到。但脱离出现实,站在上帝的视角,可以从中一窥生活的底色。

无法评价,无论你怎么说,但这就是真实的社会底层,而这能拍出来却不被禁播就算幸运了。看完打工人的窘迫潦倒的生活,其实反过来就想骂ljq,打工人几代的努力在一些吃着时代红利却仍然叫苦不迭的嘴脸面前一文不值。打工人真正被时代抛弃,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百姓的生活水平带来同步的提升,光鲜亮丽的城市之中却没有建设者的一席之地,从露天的候车广场可见一斑,无法想象雨雪天会是怎样的人间惨剧。另外,人民警察的麻木无感透过屏幕都能感受到,小偷小摸、醉汉乞丐、饿鬼穷人……看遍人间百态却爱莫能助,长此以往再高涨的热情也会被磨尽。当然,这已经是13年前了,新时代此类问题有所改变,但仍有一些痼疾需要去除。

能被获准拍摄就已经挺神奇的了(想想是pre-xi时代的广州,能够理解)。派出所里的众生相,观世间百态吧。但是我觉得本片有重大伦理问题。很难想象导演获得了所有被摄人员的consent。片中无一处打码,包括片中出现的未成年人。属实不该。中间有一段来忏悔的小伙子和女警面对面不语的非静止画面,是本片最精彩的镜头。

原生的、未经雕琢的镜头平视而冷静地扫过派出所门前与所内的每道身影,各色人等仿若扩展了一方天地的实际空间,勾勒出人间浮世绘。真实自有其戏剧性,冥冥安排般闯入纪录镜头中:讨薪的混乱冲突与赠送锦旗的光荣时刻并存、天真的忏悔者与蛮横的醉酒者共处、带着幼女偷窃的父亲和年年利用漏洞靠救助站救济回乡的工人各有悲喜……在荒谬而悲哀的现实面前,观者唯有以沉默应对。一个细节是镜头多次对准了人们推门走出渐渐远去的背影,镜头作为创作者眼睛的延伸,完成了最后的注视与目送。

十分乐见周浩导演每次的呈现,没有审视没有丑化没有批判,只是用镜头讲述着这个急速发展世界中走偏的或者掉队的人。广州火车站前小小的派出所,拾荒、打工、流浪甚至忏悔的人,人生百态,万象众生,荒唐可笑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时代不堪的碎片。今天我们生活越来越好了,也许角落里的人也在变少,好奇如果今天再去拍摄,会见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