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事(2008)
ぐるりのこと。UP:2021-03-19
周围的事简介
金尾(Lily Franky 饰)和翔子(木村多江 饰)是一对普通的夫妇,金尾在鞋铺工作,翔子则是某杂志编辑部内不断被琐事烦扰的小编辑。夫妻俩的生活平淡无奇,甚至连亲热之事也按固定日期计划进行。
在朋友的介绍下,金尾谋得一份法庭画家的工作。虽然妻子家人都不甚看好,但在安田(柄本明 饰)等前辈的帮助下,他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翔子不满意丈夫先斩后奏的做法,同时被杂志社的俗务所烦扰,但她心中幸福的种子正在发芽,一个小生命即将为这对夫妇的生活带来新的体验……
本片荣获2009年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木村多江)、2009年蓝丝带奖最佳女主角(木村多江)和最佳新人(Lily Franky)、2008年报知电影奖最佳导演(橋口亮輔)、2009年每日电影大奖最佳剧本(橋口亮輔)和最佳影片。
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木村多江 第33届报知映画赏最佳导演桥口亮辅
获得奖项
- 第51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 最佳新人 - 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 第33届报知映画赏
获奖:最佳导演
简评
男女主演技真是绝!就连配角、群演演技都好绝!女主起初围绕孩子撞进死胡同,执念一直未能放下,慢慢失去自我,灵魂被困住!男主不善于表达致使夫妻关系一度到达临界点!一场大雨,让夫妻敞开心扉,女主因为事事想要满意,无法脱离束缚,男主因为爱着女主,一直包容着!起初的不互相理解,在此刻才开始彼此认识!欢快bgm想起,一切重新开始,女主放过自己,开始有了兴趣爱好!男主也被丈母娘认可!男女主调出圈子开始好好生活,这就够了!不为别人而活,为了爱自己的人也要好好活着!我喜欢的日剧风格,我也想重拾画笔以解烦忧!
典型的日式家庭风格,故事浅浅淡淡,不温不火,最大的矛盾冲突是来自于家庭间的羁绊。翔子与金尾走过了十年的心理蜕变之路,更多的是翔子在故事中开始填补心理上的空缺,从失常到重生,在金尾的陪伴下慢慢改变。可能是体会过相似的感情,所以看的过程会不自觉的代入,也许两个小时的故事不起波澜,但对夫妻双方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其中艰辛苦楚,冷暖自知。很多人,终其一生,碰不到金尾一样的伴侣陪在身边。镜头下的金尾很敏感,很温柔,对他来说,周围的事是最重要的事。平静如水的生活,亦是完成普通生活的唯一通路。
《周围的事》中法庭戏占据了不小篇幅,反之像北海道地震、阪神大地震、二十号台风等天灾,影片用电视新闻做了一笔带过的处理。比起天灾,法庭上活生生的人祸才是桥口所要关注的重点——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与社会之间所产生的影响。如果仅从电影提供的案件状况去做判断,部分人肯定会以为它们不过是导演特地搞出来的大小案件,一半添油加醋,一半无中生有。然而它们每一件事都有原件可考,像宫崎勤一案,甚至影响到了蓬勃发展的动漫游戏产业,猛烈程度要超过时有耳闻的重大刑事案件。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成为国际焦点。
第一次看桥口监督的作品。实在是太喜欢了。Lily大叔和木村阿姨在残酷的生活之中互相扶持,细水长流的爱情把我完全治愈了。有伴侣陪伴的生活真好。桥口监督和是枝裕和一样都是抓住slice of life来讲故事,不过桥口要讲得更加温情,中川阿叔和木村阿姨搭档也比他和安藤樱搭档更加有夫妻相。
00s的桥口亮辅风格变化好大,只有一家人在卖房和病重老父话题间尴尬往返、祭祀水瓶冷不防被打碎一处还依稀保留了八九十年的残影。那些bgm下快速切换的镜头串实在太可疑了,和给蜘蛛立坟一样刻意得叫人倒胃口,好像在把我当傻瓜。但又还是挺好看的,剥掉人造外壳后是哪些细节在奏效呢?那碗啐了吐沫的汤不错,将喝未喝间扰人烦躁。总归桥口的乐观没什么变化,他借这个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后的治愈作文表达,不需要绝对的幸福,最普通的那种就足够
日展 6+。细腻&平淡&琐碎,日影最突出的优点它都有,而且剧情走向是真的好。但是剧情容量太少了,节奏超级慢,,同场也有20%左右的观众提前退场。此外,剧情有点浪费了男主法庭画家的这个职业,他其实可以更加主动和积极地推进各种问题的解决(虽然这样子可能不符合本片平淡的基调)。/本电影好多熟脸。
佐藤金尾(中川雅也饰演)和吉田翔子(木村多江饰演)是一对没办婚礼就在一起生活的小夫妻。两人的性格特点十分鲜明突出,且是那种在大众周围较为常见的类型。丈夫不经妻子同意就随意调换了工作,总是那些收入不高又不稳定的工作;妻子也没与丈夫商量就自作主张地把怀上的孩子做了人工流产,导致因一系列工作不顺陷入抑郁症状态。原以为这对还没成立的婚姻会以破裂收场,却由于两人的性格使然,被轻松化解了。两位演员的表演可圈可点!
一部囤了很久才看的电影,之前一直也没找到特别高清的资源。相比于幸福的彼端,周围的事显得更加冷静。夹杂着各个时间点的社会新闻,导演在前半段也是平静地将男女主分开拍摄,如果不是在一个台风天一只蜘蛛的死,甚至都不知道这对夫妻的情感究竟是怎么缠绕再继续往未来发展。电影其实从一开始就不吝各个角度描述男主的温情和敏感,作为画家的敏锐以及对待小孩的柔情,所以顺理成章在那个台风之夜,他们抛开原来不敢提及不知如何提起的别扭情绪,相互拥抱着到达了整部电影最窝心温暖的点,观众的情绪在这一刻也得到了一个开解。
七年的时间打磨出了这部野心之作,大概能称作最寡淡的史诗。不见往日同性和多角恋元素的踪影,但细腻、温情有加,也更添了举重若轻的从容。一对普通夫妇在经济萎靡、人心动荡的平成年间相濡以沫的生活片段,从经历丧女之痛、婚姻即将分崩离析,到携手渡过难关、完成自我救赎,收获了失而复得的意外幸福,是不幸中的万幸。没有直白的控诉、说教、煽情和渲染,只能从庭审场景和和翔子家的跌宕中窥见国运不济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法庭戏里不得不提新老卡司的精湛表演,把乱世下惶惶不定的人心体现得淋漓尽致。阴霾的笼罩下还有透过阳光的缝隙,一杯茶、一幅画、一对疗伤的夫妻,这也是桥口对失意的世界寄予的希望吧:耐下心,沉住气,总会有转机的。
跟东京奏鸣曲的节奏感很像,以某件事为契机,整个节奏和画面感突然为之一变。丧女之痛,作为外人,永远也不会理解。生活就是无数的琐事和一点点重大到使人无法呼吸的“大事”组成的吧,这些事会发生在我们所有人身上,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我真的不知道。但我们就是这样活了下去,用光影、书本、记忆,去记录这些东西,传给后人,并再活下去。——这大概就是哪里都会发生的,周围的事吧。
石膏头像的眼睛,一只蜘蛛,打翻的电饭煲……一个人的崩溃累积在这些镜头之中,这种崩溃是无声的,却又是沉重的,它把生活变得四分五裂(同样的感受我在卡佛的《大教堂》里也曾找到过)但是,治愈和感动也是无声的,就像无数的日本文艺作品一样,生活的缝补和修复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它可以来自一碗咖喱,一只刚摘的番茄,一只冰棍,还有那个一起生活的人,我们一起吃着好吃的东西,看着好看的东西,一起笑着,以至于流出泪来。@2023日本影展
非常典型的日本性格。确实心理学上有一种艺术疗法,影片平平淡淡却能一直认真看下去,可能因为穿插了平成时代重大刑事案件庭审所以感官刺激了格局拔高了。虽然男主倾心呵护陪女主熬过了特殊心理期,但内心深处还是希望现实中远离身边“黑洞人”。夫妻从一开始话不投机想法相左沟通不畅,到后面虽然还是传达不清但在岁月磨合中似乎“越来越一致”而生活回归平和正常,男方似乎没有改变(仍然不痛快表达),只是女方想通了(拿起画笔有事做不瞎想了),这感觉好奇怪……到底是因为有这样丈夫才致郁还是女主注定要病注定要出现这样一位丈夫治疗她?当然还是恭喜治愈。演员演技敬业,几乎怀疑本色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