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房客(2020)
親愛的房客UP:2021-06-29
《亲爱的房客》(英语:Dear Tenant,日语:亲爱なる君へ)是2020年台湾剧情片,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并含有安乐死、收养等议题。由郑有杰执导,莫子仪、姚淳耀、陈淑芳、白润音所主演,在基隆取景拍摄。2020年票房达4000万新台币,上映首周荣登周末票房新片冠军。
剧情简介
林健一(莫子仪 饰)好心照顾一位患有糖尿病及脚上(小腿)有伤口的房东周秀玉(陈淑芳 饰),更收养失去爸爸房东的九岁孙儿王悠宇(白润音 饰),在所有人眼里,林健一是个正人君子。但在周秀玉过世之后,他的动机开始受到质疑。悠宇的叔叔立纲(是元介 饰)返国奔丧,发现这栋房子已经过户了给悠宇。立纲怀疑健一谋财害命,报警展开调查,发现越来越多对健一不利的证据…
演员表
演员 | 角色 | 关系 |
莫子仪 | 林健一 | 房客,住在周秀玉家的顶楼加盖内;王立维的同性恋情人 |
陈淑芳 | 周秀玉 | 房东,王立维、王立纲的妈妈,患有糖尿病,脚有受感染伤口 |
白润音 | 王悠宇 | 林健一养子,王立维与前妻所生的儿子 |
姚淳耀 | 王立维 | 王悠宇的爸爸,因高山症去世;林健一的同性恋情人 |
是元介 | 王立纲 | 王悠宇的叔叔 |
谢琼煖 | 张丽萍 | 检察官 |
吴朋奉 | 郭小队长 | 警察 |
沈威年 | 小蔡 | 警察 |
王可元 | 尤士轩(Eric) | 林健一的网友 |
陈雪甄 | Joyce | 林健一任职的钢琴教室主任 |
胡广雯 | 老师 | 王悠宇新学期的班导师 |
朱宥丞 | 杨宗翰 | 王悠宇的同学 |
奖项
类别 | 颁奖日期 | 奖项 | 名字 | 结果 | 参考 |
---|---|---|---|---|---|
台北电影奖 | 2020年7月11日 | 最佳男主角 | 莫子仪 | 获奖 | |
最佳女配角 | 陈淑芳 | 提名 | |||
最佳美术设计 | 陈柏任 | 提名 | |||
金马奖 | 2020年11月21日 | 最佳剧情长片 | 《亲爱的房客》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郑有杰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莫子仪 | 获奖 | |||
最佳女配角 | 陈淑芳 | 获奖 | |||
最佳原著剧本 | 郑有杰 | 提名 |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法兰 | 获奖 | |||
台湾影评人协会 | 2021年3月26日 | 最佳影片 | 《亲爱的房客》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郑有杰 | 提名 | |||
最佳剧本 | 提名 | ||||
最佳男演员 | 莫子仪 | 获奖 | |||
最佳女演员 | 陈淑芳 | 提名 | |||
青年电影手册年度盛典 | 2021年3月28日 | 年度华语十佳影片 | 《亲爱的房客》 | 获奖 | |
年度导演 | 郑有杰 | 提名 | |||
年度编剧 | 提名 | ||||
年度男演员 | 莫子仪 | 获奖 | |||
年度女演员 | 陈淑芳 | 提名 | |||
年度杰出表演奖 | 获奖 | ||||
亚洲电影大奖 | 2021年10月8日 | 最佳男主角 | 莫子仪 | 提名 |
获得奖项
- 第30届华鼎奖
提名:中国台湾最佳影片 - 第5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著剧本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第15届亚洲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男主角 - 第22届台北电影节
获奖:最佳男主角
提名:最佳美术设计 / 最佳女配角
- 郑有杰 Yu-Chieh Cheng导演
- 莫子仪 Tzu-yi Mo饰 林健一
- 陈淑芳 Shu-Fang Chen饰 周秀玉
- 白润音 Run-yin Bai饰 王悠宇
- 吴朋奉 Pong Fong Wu饰 郭小队长
- 谢琼煖 Chiung-Hsuan Hsieh饰 张丽萍
简评
片子拍的很细腻,调子是青色的好像一不小心就能挤出水来。看完在感情上是很同情林健一的,爱人去世后没有合法关系又逐步失去了“婆婆”和养子,就像电影中林健一问“如果我是女人,那我在伴侣去世后侍奉婆婆,照顾养子,你们还会盘问我这些吗?”镜头很快切过去,没有回答。都说看同性电影要去同性化,因为人的感情是不分性别的,这些问题哪怕换了个性别其实也很难回答。而且国内本来也有无伴侣者收养异性子女需要相差40周岁的条款,男同性恋者收养男童本来也是对小孩子不负责任的事情啊,那里面咄咄逼人的警察一说到“如果出什么事情就晚了,他才9岁呀!”的时候,我终于明白,电影讲的还是困境,没有解决办法
。确实改变了一贯以来同性恋电影的陈词滥调,把整部电影的重心聚焦到情感和社会认同上来,能够从某个侧面引起大家的共情,但整部电影拍得太平太平了,完全缺少戏剧的张力,像是一部四平八稳的命题作文,从开头就可以猜到结局,到后面已然抓不住观众情感的投入。林健一的人格塑造缺少一个变化的基调,在失去伴侣前后,在阿嬷死前死后,整个人的状态剧本给得过平。莫子仪的表演有灵魂,但细节的投入还是不够,显然还达不到顶级演员的表演效果。陈淑芳的表现力算是精准,加分,但可供发挥的空间太少了,整体人物的塑造效果还是薄。
刚看完陈淑芳老师的孤味,又一次被征服,自己就在那一刻觉得顿悟了一样,人在变老的过程,可哀。以前总想做个老人,现在看到陈老师的表演,觉得变老是件可怕的事情,的确,心知肚明却又改变不了什么,幸亏二儿子还是个有血性的男人,孩子在二把拔和叔叔的照顾下,阴影也会过去。台湾很会拍这种家庭剧,同性恋群体虽说已经合法,可生活中还是举步维艰,被诬陷被怀疑,也是这样突出了可贵的品质,的确在生活这一块,还是需要很多学习的地方
导演生怕观众不知道他要拍一部有“内涵”的电影,安排了很多复杂的剧情,把一些思想较为“传统保守”的观众作为“假想敌”,放在“对立面”,设计了很多“挑衅性”的“诘问”句式的对白,不但不会引发他们的“反思”,还会显得十分刻意,引起他们的反感。通俗一些讲就是看起来不是很真实、很假。另外导演想深刻叙事的同时,想表达的主题又太多了,一部电影的时长很难一起把那么多事情都讲清楚,导致电影实际看上去又显得特别单薄。这是很多“文艺片”的通病。说实话一部电影专注一个主题,导演和编剧把这个主题讲好,演员把它演好,摄影和剪辑把每个镜头衔接好,其实就很优秀了。如果导演固执的将太多的主题融汇交错在同一部电影里,只会像《亲爱的房客》一样,最终泯然大众,注定被时代遗忘。
还没从首尾呼应的钢琴曲中缓过来。把一个有些狗血的故事讲得娓娓道来,中间节奏有一点奇怪,但好在用演技、爱和镜头撑起来了。看似柔和的画面配乐和节奏,其实尖锐地刺到的议题很满:同性恋群体的身份迷茫、来自社会的歧视、同妻、同性恋的家庭(婆媳?)关系、家庭遗产争夺、同性恋领养、毒品和安乐死等,把同性恋群体实际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复杂问题以小见大展现在世人面前,确实可以促进对其的关注和了解。有很多细腻的地方,比如对小孩本身心理转变的刻画,警察鄙视林建一直接问炮友堪比性骚扰等等,都是蛮敏锐的观察(虽然觉得现实肯定比这个故事赤裸得多)如其所说“我全心全意地爱着他,难道这还不够正常吗?”“你要记住,不是你的错”也让我反思其实自己内心也存在很多隐性歧视
一部挺压抑挺丧的电影,包括男主也是那种冷淡隐忍的性格,林建一在爱人死后照顾奶奶收养男孩,其实很难说是愧疚还是责任,现实生活中的同志情侣应该也很难做到这样,林建一对检察官的质问还是挺戳人的,《谁先爱上他的》聚焦同妻和同志伴侣之间的三角关系,而《亲爱的房客》则通过案件调查的方式展现了同志爱人隐秘的感情生活,也把议题指向了孩子收养、遗产继承和社会歧视等问题,其实更具社会意义。
上一部最喜欢的台湾同性电影是《谁先爱上他的》,但今天看的《亲爱的房客》带给我的感动是不同的。前者如果说是浪漫+现实,但后者则纯粹现实,关注到了同性抚养权、老年人安乐死等社会议题,拥有上帝视角的观众,明明可以看到健一的温柔善良,可是他身边的人对他更多的只有猜疑和恶意。观影途中,数度落泪。影片结尾,健一仍旧没有和小宇一起生活,孑然一身,两败俱伤。另外,莫子仪和小朋友真的演技好好,莫长得太有中年梁靖康那味儿了。
整体来讲比较一般,就同性题材来说,不比远的只比近的,较同是台湾出品的《谁先爱上他的》差距就十分明显,剧本的层次感不佳,插叙形式无功无过,生活化细节也做得不太够。强行以悬疑口吻叙事多此一举,反倒使部分人物的行为动机奇怪和模糊了起来,男主角形象也是一味痴情有些过于扁平化,难以让人真正共情和感动。真正亮眼的倒是陈淑芳阿姨和白润音小朋友的表演,一个赌气埋怨又释怀坦然的罹患痛症的老人,一个面对亲人间复杂关系的不知所措的少年。不过有几个关于同性恋者的桥段还是比较值得深入探讨的 : 约炮软件上的日常性需求、长辈无法释怀的临终物理与心灵关怀、外界自然又带有歧视色彩的推测怀疑,可惜影片着重强调的还是那些执着的苦情戏码。
爱情是纯粹的,但一旦陷入爱情,便不再是两个人的事情。爱人的背叛,世俗的偏见,生与死的别离,生理的排解,情感的纽带,记忆的维系,尤其在不被看好与支持的氛围里面,当爱人离去,只有如坐针毡。不过,这样的故事,讲述男人与男人之间,就是社会议题;将聚焦点放在女人身上,就成了八点档,苦情媳妇的老套路,与试图摆脱痛苦的老婆婆间的谅解,小孩的早熟与成长。影片开头铺的局很大,以为会围绕少数族群对于社会法律的叩问,却还是回归到了想象之中的进展。最大的亮点只有莫子仪的演技与颜值了吧,至于是金马影帝的获奖作品,那还要和看一看同时期的竞争者吧。
又一部台湾后同志电影时代的电影,《谁先爱上他的》用戏剧化的方式讲述了同志伴侣面对同妻的问题,《亲爱的房客》用写实化的方式讲述了同志伴侣面对父母子女的问题。电影的讲述风格克制很多,但是戏剧矛盾有点套路化,仿佛在填补一个同志话题的公式,很多口号性内容输出并不自然。但是这一类的思考和表达,依旧走在整个华语圈,甚至是泛东亚文化圈的前列,依旧是值得被看见的一部作品。同样的父母,怎么能生出姚淳耀这么不可口的大儿子和是元介这么可口的二儿子。
亲爱的,你怎么不在我身边。观影全程一直会想起这首歌。两主角的爱情几乎全程缺席。亲爱的,你不在身边。我一个人还要活下去。代替你活下去。以你之名。然而意外来临。一场命案结束一切。孙子成了凶手,以后的人生是否能解脱?离开了养父。男主也不用为谁而活,可无处安放的感情,下一站会是哪里?亲爱的,你怎么能不在我身边?海的那一边,乌云一整片……如果我是一个女生,一切会好一点……童星很可爱,闷闷的
“记住,如果长大后发生了许多让你讨厌的事,那都不是你的错。”“我可以不叫他爸爸吗?——那叫什么?——爸爸二号”。随着台湾同志婚姻合法化,同志题材也已经开始逐渐脱离那种传统意义上两人之间的情感叙述了。奶奶与健一的和解,是最好哭的一段。不知道为什么,在电影里,感受最多的是迟暮的无奈与痛苦,“父与子”的克制的演技都很到位。好了,电影成功了,现在我很压抑。(ps莫子仪的卧蚕啥时候变成大眼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