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刺客(2010)

十三人の刺客UP:2021-12-11

《十三刺客》(日语:十三人の刺客/じゅうさんにんのしかく),2010年三池崇史执导的日本电影,翻拍自1963年的同名电影。役所广司主演。

十三刺客

评分:7.7 导演:三池崇史 编剧:天愿大介 / 池上金男
主演:役所广司 / 山田孝之 / 伊势谷友介 / 泽村一树 / 古田新太 / 高冈奏辅 / 六角精儿 / 波冈一喜 / 近藤公园 / 石垣佑磨 / 洼田正孝 / 伊原刚志 / 松方弘树 / 吹石一惠 / 谷村美月 / 斋藤工 / 阿部进之介 / 斋藤步 / 井上肇 / 高川裕也 / 神乐坂惠 / 内野圣阳 / 光石研 / 岸部一德 / 平干二朗 / 松本幸四郎 / 稻垣吾郎 / 市村正亲 / 福本清三
类型:动作 / 古装
片长:141分钟 / 125分钟(国际版)地区:日本 / 英国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13人刺客:殊死血战(台) / 13刺客 / Thirteen Assassins
上映:2010-09-25(日本)
IMDb:tt1436045

剧情

幕末弘化元年(1844年),将军德川家庆的弟弟——明石藩主松平齐韶(稻垣吾郎 饰)是个专横跋扈、冷酷无情、杀人如麻的暴君,他即将升任老中。为了天下苍生不被齐韶荼毒,笔头老中土井利位(平干二朗 饰)暗中下令旗本岛田新左卫门(役所广司 饰)组成13人的刺杀部队刺杀齐韶。十三刺客在齐韶参勤交代归国途中埋伏袭击,于中山道落合宿展开决战。

演员

刺客
  • 岛田新左卫门(御目付七百五十石):役所广司
  • 岛田新六郎(新左卫门的侄子):山田孝之
  • 仓永左平太(御徒目付组头):松方弘树
  • 三桥军次郎(御小人目付组头):泽村一树
  • 樋口源内(御小人目付):石垣佑磨
  • 堀井弥八(御小人目付):近藤公园
  • 日置八十吉(御徒目付):高冈苍甫
  • 大竹茂助(御徒目付):六角精儿
  • 石冢利平(足轻):波冈一喜
  • 平山九十郎(浪人、剑豪):伊原刚志
  • 佐原平藏(浪人、名枪手):古田新太
  • 小仓庄次郎(平山九十郎的学生):洼田正孝
  • 木贺小弥太(山民):伊势谷友介
明石藩
  • 松平左兵卫督齐韶:稻垣吾郎
  • 鬼头半兵卫(明石藩御用人千石):市村正亲
  • 间宫图(明石藩江户家老):内野圣阳
  • 浅川十太夫(明石藩近习头):光石研
  • 出口源四郎(明石藩近习):阿部进之介
幕府
  • 土井大炊头利位(江户幕府老中):平干二朗
尾张藩
  • 牧野靭负(尾张家木曾上松阵屋诘):松本幸四郎
  • 牧野妥女(靭负的儿子):斋藤工
  • 牧野千世(妥女的妻子):谷村美月
其他
  • 艺妓、山民女子(一人饰演两角):吹石一惠
  • 三州屋德兵卫(落合宿庄屋):岸部一德
  • 被砍去四肢的可怜女子:茂手木樱子

荣誉奖项

  • 西切斯电影节
    • 观众奖
    • 最佳美术奖(林田裕至)
  • 第23回日刊体育电影大奖
    • 导演奖(三池崇史)
    • 优秀男配角奖(稻垣吾郎)
  • 第32回横滨电影节
    • 2010年日本电影十佳第1位
    • 2010年日本电影个人奖
      • 作品奖
      • 导演奖(三池崇史)
      • 编剧奖(天愿大介)
  • 第34回日本电影金像奖
    • 优秀作品奖
    • 优秀导演奖(三池崇史)
    • 优秀编剧奖(天愿大介)
    • 优秀男主角奖(役所广司)
    • 优秀音楽奖(远藤浩二)
    • 优秀摄影奖和最优秀摄影奖(北信康)
    • 优秀照明奖和最优秀照明奖(渡部嘉)
    • 优秀美术奖和最优秀美术奖(林田裕至)
    • 优秀录音赏奖最优秀録音奖(中村淳)
    • 优秀编辑赏(山下健治)
  • 第65回毎日电影奖
    • 导演奖(三池崇史)
    • 男配角奖(稻垣吾郎)
    • 录音奖(中村淳)
  • 日本剧本作家协会「菊岛隆三奖」
    • 天愿大介
  • 大阪电影节
    • 监督赏(三池崇史)
    • 女配角赏(谷村美月)
  • 第15回日本网路电影大奖
    • 男主角奖(役所广司)
    • 男配角奖(稻垣吾郎)
    • 十佳作品奖第3位
  • 第65回日本放送电影艺术大奖
    • 最优秀男配角奖(稻垣吾郎)
    • 最优秀美术奖(林田裕至)
    • 最优秀录音奖(中村淳)
    • 最优秀化妆奖(柘植伊佐夫、千叶友子)
    • 优秀作品奖
    • 优秀导演奖(三池崇史)
    • 优秀男主角奖(役所广司)
    • 优秀摄影奖(北信康)
    • 优秀音乐奖(远藤浩二)
    • 优秀照明奖(渡部嘉)
    • 优秀编辑奖(山下健治)
    • 优秀服装设计奖(柘植伊佐夫、泽田石和寛)
    • 优秀视觉效果奖(太田垣香织)
  • 第5回亚洲电影大奖
    • 最佳美术奖(林田裕至)
  • 奇幻国际电影节
    • 观众奖部门 最佳亚洲电影第一位
  • 电影评论家宇多丸(RHYMESTER)评选的2010年全部电影第一位
  • 第53回蓝丝带奖
    • 作品奖
    • 男主角奖(役所广司)
    • 男配角奖(稻垣吾郎)
  • 第84回电影旬报十佳奖「2010年日本电影十佳」第4位
  • 雑志「电影艺术」评选「2010年日本电影十佳」第8位

简评

看起来是致敬《七武士》,结构太像了。表达各有千秋,十三刺客塑造故事性跟明石藩少主邪恶形象比较清晰。但在刺杀者十几人个性塑造上就没黑泽明那么清晰了。刺客花了大量场景、厮杀、陈述最后的伏击之战,血肉肆意比老电影视觉效果出色。不过也有点视觉疲劳,结尾对猎户不死的理解是,或者他们刺杀是失败的,此间既是修罗场。但幕府的终结是不可挽回的。

这就是一个暴君必将被推翻的故事,虽然是翻拍之作,但并不差,演员都很优秀,情节也十分好看,十三个武士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参加到这一场大义之中,每个人的理由夜有所不同,面对强大的敌方,他们有过胆怯,但也有着勇气,凭借少少的这么点人,竟然成功完成了反杀,影片的后半部分几乎全是对战戏,十三个武士凭借着自己的意志力,利用提前布置好的陷阱,以及长期磨炼的武技,和敌人打的有来有回,甚至不惜牺牲自我,虽然并不是什么上天入地的帅气打斗,但却足够真实,而且除了大义,也可能看到当时领导者的残酷与冷血,以及那种莫名奇妙的优越感和过度自信,把杀戮当游戏,最后也将自己的懦弱与胆怯展示了淋漓尽致,同时也能看到作为臣子的愚忠,这也是对他们武士道的一场讽刺,这也是影片最出彩的地方,不过这不是历史,而是杜撰的故事。

最近看了这部三池崇史导演的剑戟片《十三刺客》,被片中那种豪侠之士为了大义献身的精神深深打动。中日古代虽同是儒家文化统治下的国家,但日本历史上却总是不断发生“下剋上”的事件,并传为佳话。在君权绝对的儒学世界中,“下剋上”几乎是下位者主张自身权益或伸张正义的惟一途径,也可看作是私力救济的时代体现。这正是我们在儒皮法骨的双重奴役之下,早已缺失的那根脊梁。可以说,日本步入现代文明的速度更快,很大程度上是这种不灭的反抗精神和自我意识在引导。

以少胜多的某种复仇故事总让人热血沸腾,不管是元禄忠臣藏,还是七武士,抑或为主公卖命的十三刺客,抛开刻意的立场判断,都是很不错的。三池这次证明了自己也能正儿八经地拍电影,而且能拍得不错,不过还是只有长得帅的人能活到最后啊。

前有黑泽明《七武士》,后有三池崇史《十三刺客》。都是在全面且着重渲染武士道精神。但是三池崇史的武士精神更为的悲壮,更为的可歌可泣。打戏片段是全片之精华,但是感觉稍显乏味了点,一是动作设计过于重复,二是没有一个足够吸引人的决战。第十三位刺客这个角色的插入反而是巧妙之处,野性的身上散发着与武士绝不相同的魅力,但是却拥有着不亚于武士的战斗力,并且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这不得不让人啧啧赞叹。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从正面理解,跟中国侠客的精神类似,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了一方的平安,不惜牺牲个人生命拔刀相向。但又不同中国的侠,武士有世袭,也有死忠,有着和我们截然不同的精神层面。本片情节紧凑,环环相扣,从“同僚蒙辱、人彘血泣、密谋伏击、招募死士、伏击选址、计谋策定、设计攻略、攻心互教、预测反转、浴血死战、诡略四出、血拼到底、同归于尽、大功告成。”一路下来水银泻地的流畅,画面沉郁悲壮,曲风低悯哀婉,直至终结,意犹未尽。

看完这片,感觉自己给《影》打分低了,后者虽然剧情让人诟病,但审美和兵器都有再创意,这部在这两方面依然都是惯常日式标签的再制作,冷兵器的那些兵法、战斗技巧上个世纪许多影片都有涉及,本片不过站在新时代对此做了一些整合,并没有多少新意。

十二名武士外加一个山贼联手刺杀一个残暴变态的藩主,前半部分是招募人马、谋划刺杀,后半部分是布置陷阱、打打杀杀,故事情节很简单,人物形象也很单纯,激烈的打斗场面是本片的一大看点。说来十分有趣的是,本片在讲述一个严肃的传统武士故事的同时,还充斥着对传统武士道精神的讽刺,甚至有一丝恶搞的意味,隐隐约约地预示了幕府制度和武士时代的终结。不过,我没太看懂结尾部分的木贺小弥太突然死而复生的情节,不知道这是新六郎头脑中的想象,还是说小弥太之前的死是假死。另外,我觉得这13名刺客或许不应该被称作刺客,因为刺客都是搞暗杀的,但这群人完全是光明正大地硬碰硬地打,而且还是13人对战200多人,片名《十三刺客》不如改成《十三武士》。

首先,这是一部视觉上看着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的作品,后半段几乎都是在描述搏杀,那种利刃割开皮肤,刺穿躯体的摩擦似乎能将剧中人物的痛感通过银屏传递出来。剧中有不少对残忍非常直观的表现,不过基于这是三池崇史的电影,也就理所当然了。我对日本武士精神没什么了解,也不想了解,只记得它是一种愚忠。于是电影中所描述的十三位武士对一个暴虐的藩主截杀就成为主创对这种愚忠的批判。

少见的剑戟群殴片,算日本古装大片?还是蛮用心的,光和天气都是自然派拍摄,也没有太夸张的部分。猴子巨根戏没看懂用意。打斗戏长达近五十分钟,但略有重复枯燥。不知道为何日本这么神格化尊长,都带刀在面前了还不敢动,让人想起剑豪生死斗。人物背景浅薄差评。从古装械斗到被扔核弹,只有短短一百年,震撼约等于从莱特兄弟到登月只有六十年。岁月如梭啊。勉强四星吧。

役所广司一如既往的内敛深沉,就像他之前演过的宫本武藏,十三个准备赴死的人,充满了那个时代的浪人所具备的侠气。还有那挥砍的画面,真实,而又血淋淋,将悲壮和惨烈烘托的更甚。也许最后因何而杀或被杀已经早已麻木,但是只要想起小女孩悲惨的遭遇,就会意识到,完成目标是值得的。...整体进程衔接紧凑,演员也是深具实力,算是日本武士电影里的佳作。

暴力美学的极致,剑阵肉林的叠加,嗜血加偶插的怪味。日本幕府末年,礼崩乐坏,王弟无道之际,武士替天行道的回光返照。三池崇史的怪咖风格犹在,旧武士剑道电影以一敌十的传统仍存,刀刀见血令人肉疼,手持摄影颇有功力。新左最后的决斗已算聪明,用泥水帮忙,两次手起刀落,人头落地,确有冲击。只是主子虽一贯残暴,在高手面前是有胆无力,怂的够雷。

获得奖项

  • 第10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10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未来电影数字奖-特别提及
    提名:金狮奖
  • 第3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3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录音 / 最佳摄影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灯光 / 最佳音效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剪辑 / 最佳编剧 / 最佳配乐
  • 第53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第53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第5届亚洲电影大奖
    第5届亚洲电影大奖
    获奖:最佳美术指导
    提名:我最喜爱的男女主角-我最喜爱的男主角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剪辑 / 最佳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