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常(2015)
AnomalisaUP:2021-03-24
《失常》(英语:Anomalisa,香港译《不正常丽莎》,台湾译《安诺玛丽莎》)是一部于2015年上映的美国成人风格喜剧剧情定格动画电影,由查理·考夫曼和杜克·强森(英语:Duke Johnson (director))执导。主演配音包括大卫·休利斯、珍妮佛·杰森·李与汤姆·努农。本片赢得了第72届威尼斯影展的评审团大奖。后于2015年9月4日在特柳赖德影展上首映,派拉蒙影业定于2015年12月30日在美国上映。而台湾则于2016年1月29日限量发行。电影于第73届金球奖上提名了金球奖最佳动画片。
失常简介
鸡汤书籍《我该如何帮你去帮助他人》作者迈克尔·斯通(Michael Stone)来到辛辛那提,准备在一场大会上发表励志演说。这个面临中年危机的已婚男人邂逅了一位不善言辞的销售代理丽莎(Lisa),两人碰出了火花,由此展开了一段婚外情。
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提名)杜克·约翰逊 / 罗莎·德兰 / 查理·考夫曼 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杜克·约翰逊 / 查理·考夫曼 第73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动画长片(提名)
获得奖项
- 第34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提名:MovieZone Award - 第66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提名:最佳剪辑动画长片 - 第21届评论家选择奖
提名:最佳动画长片 - 第14届美国视觉效果协会奖
提名:最佳动画电影视觉效果 - 第73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动画长片 / 最佳动画片 - 第41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音乐 / 最佳动画片 - 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动画长片 - 第43届安妮奖
提名:最佳动画长片 / 最佳动画导演 / 最佳动画导演 / 最佳动画配乐 / 最佳动画配音 / 最佳动画剪辑 - 第31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长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编剧 - 第19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动画片 - 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评委会大奖 / 评审团特别大奖 / 未来数字电影奖
提名:金狮奖 / 主竞赛单元 / 绿色水滴环保奖 - 第42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动画电影
- 查理·考夫曼 Charlie Kaufman导演
- 杜克·约翰逊 Duke Johnson导演
- 大卫·休里斯 David Thewlis配音
- 詹妮弗·杰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配音
- 汤姆·诺南 Tom Noonan配音
- 丹·哈萌 Dan Harmon制片人
简评
可以说是惊艳,也可以说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地方是——隔天早上Lisa的声音变得和其他人一样,演讲台下她的脸也不再特别。Lisa的出现像是Stone主观/臆想世界的一次失常,这才是本片最引人焦虑和恐惧的地方——它讲的不只是某些人可能会经历的中年危机而已,而是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千篇一律”和“自我迷失”成了日常()
可能没什么比休闲款的商务套装,更适合一个自我压抑的中男子了。高度统一的脸谱兜售着以微笑报以邻人,窗户充当镜子的功能,“我”在去差异中失常,悸动在浴室里忽冷忽热的躲闪中重现,在“为您提供像家一样的舒适”的广告语中,上次或那一次的心跳变成了一团舒适的蒸汽,凝结成绵绵的云层填充着洁白的头枕,此后“我”将在那之中不眠的飞行。
看查理考夫曼的剧本总感受到一股建构的气质,创造出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革命性世界。再看艾伦索金则是一种符合现实世界的快节奏唇枪舌剑。这部中的故事性较之前作品实际是弱了,剥开外皮就是老男人出轨。但是考夫曼仍然建构出了一个全都是男声的世界,以及千人一面的梦境,将孤独感抽象成声音和面孔折射到观众的感官里。(但仍感觉可以再进一步)
对于敏感的人来说,爱既是美好的事也是折磨人的事,初遇爱之甜蜜诱发疯狂的冲动,但爱的余温却能带来长久的焦虑与压迫,Stone便是在长期的爱与生活中被逼迫得精神失常,在他的梦里越多人爱他他越是反常,就如最后的演讲时一样。而失常慢慢变为正常,Lisa的出现却成为一种失常。考夫曼的剧本真的蛮能触我的,我也很害怕被爱。
老白男的中年危机在豆瓣上属于非常低级的主题,但实际上本片完全无关于此。考夫曼几部片看下来我总觉得他敏锐的捕捉到了一种人的精神状态,类似于你在生活中的某一刻突然被抽离出来,发现了我们构建的生活中某种怪异和荒诞之处,每个人都在一本正经的干着奇怪的事情,没有人发现这个世界很不对劲,只有你似乎像脱轨了一样失常和不知所措,落入了孤独和焦虑的漩涡,再也无法进入正常的生活。
群体动物必然会同质化,喜欢和爱上一个人最初都是因为发现对方身上自己认为特别的地方,但其实只是新鲜感在作祟,我们都知道那些共通点永远在每个人身上。我觉得本片就是在抽象的表达一个中年男人在一复一日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的窒息和无力感,这种感觉无处安放,也无法对抗。 电影的声音设计是最棒的地方
一个事业成功身体发福听歌剧喝马提尼的中年男人在辛辛那提豪华酒店出差试图与ex约炮未遂后偶遇一位陌生新鲜姑娘一夜情后第二天又腻了的故事。Or,一个深陷中年危机焦虑泥潭的男人试图与人生的孤独感对抗的西西弗式的故事。非常有意思。尤其整个故事都放在酒店的设定以及对配音的处理都非常有趣。 20200328 at苏州月亮湾
如果在动画的维度考量,做爱那段真的还原得非常精准。采访里说,作为定格动画,这场戏足足做了半年。个人非常喜欢角色皮肤的质感,能衬托出眼睛的变化。动画这种形式让考夫曼的脑洞显得没那么魔幻现实,男主的“失常”也能通过掉落面具、所有人长得都一样自然呈现。结尾,Michael只能对着日本女人偶发呆,妻子儿子都不复存在了;在飞驰的汽车上,Emily长着自己的脸,Lisa的声音变回来了,她的伤疤迎着风和阳光,说了那个谐音梗——这个对比让我感叹,考夫曼真的很清醒,他就是想加以强调,以上均为Michael的主观视角。
不要眼花,将海报看成赵本山!我一边提醒自己,一边被这部众筹拍摄的人偶定格动画击碎。生活孤独而冰冷。快乐转瞬即逝。爱是反常。在这里「没有新的土地,没有别的海洋。没有渡你的船,没有别的道路。最绝望的不是彻底绝望,而是你不肯死心总以为还会有奇迹发生救世主出现在眼前,可结局依然是如同过往的千百次的幻灭。」如果你也感觉得到如同躺在海底的深深孤独,相信我,你一定会在这部电影里找到自己。
考夫曼对人物关系动态和互动节奏捕捉得太好了。在人声和面孔上做文章,并作为本片情感表意的识别信号,因此当影片突然出现第一个女声时是极富感染力的。始终引发观众思考的是男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他的情感需求到底是什么?他情动的不稳定给情感对象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而他只想找到那个没有入侵性、不会给他带来压力、不同流于世俗交往、拥有自己性格(可以是有缺陷的)的女人。但在考夫曼看来这一定是难以长久的,纯粹爱情冲动的最终归宿一定是双方的相互介入,激情之后一定是经营,特别的爱情对象最后是泯然众人。所以一旦这样想,爱情观就难免陷入悲观。但评价本片没必要说三观问题,这也是一种思考嘛,换个角度说这就是对渣男的深度心理剖析。定格动画形式大大降低了本片超现实的猎奇程度,如果是真人可能太诡异了,观众注意力会被带跑。
设定就非常查理考夫曼,情节考夫曼的有开头就冗长的喋喋不休与信的使用,那个梦,还有演讲。我觉得看考夫曼还是不要太道德圣人,或者说看所有电影都不应该这样。和丽萨在酒店ML的那个片段特别真实细腻,总觉得像考夫曼自己经历后的复刻..但感觉这部片更多的是像他的某一种灵感乍现,故事不应该只停留在那个地方,甚至剧情的走向我都猜到了,很失望的就在于考夫曼没有给出我意料之外的东西。但总体上说一如既往地喜欢这个天才加怪才,那个演讲的灵感启发性很大..
用定格动画演绎了一个中年危机的故事,表现形式比较新颖,但是题材并不新颖,甚至用真人表演拍出来的效果应该也是差不多的,细节上很到位,世间沉浮都变成了男音,而稍纵即逝的那一丝的心灵慰籍确实那么的梦幻,空虚无助乏味甚至诡异,充斥了整部影片,片长只有80分钟,甚至可以说是加上短片,加上点限制级的画面,一直好奇为什么把人脸设计为眼睛与脸完全分离,上下各一半,直到看到男主掉了一半脸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这就是个面具,面具需要适应社会而内心确实拒绝的,心口不一,迷茫无助,不知所措,这不正是现实吗,所以片子还是不错的,也许短片的效果会更好,点到为止,不加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