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20)

Das Cabinet des Dr. CaligariUP:2021-01-07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德语:Das Kabinett des Doktor Caligari)是一部1920年罗伯特·威恩执导的德国无声恐怖电影,由Hans Janowitz和Carl Mayer编剧。该片是影响力最深远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之一,罗杰·艾伯特认为它是“第一部真正的恐怖电影”。这部电影运用风格化的布景——油画布上绘制抽象锯齿状建筑物。演员用了一种夸张的、像舞蹈似的动作,使影片风格更加怪异。该片被认为是把逆转结尾引入电影艺术的影片。2014年2月,该片的数码修复版本在第64届柏林影展上首映。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评分:8.9 导演:罗伯特·维内 编剧:卡尔·迈耶 / 汉斯·杰诺维兹
主演:维尔纳·克劳斯 / 康拉德·韦特 / 弗里德里希·费赫尔
类型:悬疑 / 恐怖 / 犯罪
片长:71分钟 / 78分钟(法国) / 50分钟(西班牙) / 67地区:德国
语言:无对白
影片别名:卡里加里博士 /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 / 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
上映:1920-02-26(德国)
IMDb:tt0010323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简介

德国小镇,面目狰狞的卡里加里博士(沃纳·克劳斯 Werner Krauss饰)终于获准表演催眠术。大学生弗朗西斯(弗里德里希·费赫尔 Friedrich Feher饰)和艾伦(汉斯·海因里希 Hans Heinrich von Twardowski饰)也来观看。疯狂的卡里加里博士向众人展示他是如何催眠和控制他的搭档凯撒(康拉德·韦特 Conrad Veidt饰),并向众人宣布:凯撒可以回答大家提出的所有问题。好奇的艾伦问道:我能活多久?病态的凯撒回答:活到明天凌晨。弗朗西斯并不相信,可艾伦却是满脸惊恐。随之,艾伦真的被杀害了。弗朗西斯把消息告诉了好朋友珍妮(丽尔·达戈沃 Lil Dagover饰)和她的医生父亲。他们展开了多方追捕,可惊人的秘密却丝丝入扣,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本片是世界电影史上被谈论得最多的影片之一,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里程碑之作。影片以其怪诞的表现主义风格,成为以后西方恐怖片为之效仿的鼻祖。1958年本片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由26个国家117位电影史家评选为“世界电影12佳作”的第12名。

简评

如果说法国新浪潮主张真实取景,那么德国表现主义则完全相反,尤其是这部电影,为了表现梦境的扭曲与惊悚,绘制和搭建了大量的场景,极具仪式感,每一帧都镜头感十足,“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我喜欢用这句话来形容电影,而作为德国表现主义的默片代表,少了声音的加持,真正做到了造梦的艺术,演员表演形式更具有戏剧性,少了些剧情冲突,更注重摄影的表达,镜头里所表达的画面比较抽象但也十分精致。

从《天才不能承受之重》中得知这是尼古拉斯凯奇最爱的电影,今天特此欣赏一番。表现主义电影的代表作,虽然我并不知道什么叫做表现主义,但从一位无知观众角度来看,对于这部电影也只能直呼牛逼。本片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夸张的图案和构图中扭曲、曲折的场景,小到窗框、路灯,大到整片后景的道路、倾斜的哥特式建筑与弯曲的墙,包括本片阴森尖锐的字幕和卡里加里博士的妆容与打光,本片每一个角落都在渲染一种直达人心的恐怖气氛,或许不能说是恐怖气氛,因为电影在如此形式之下,更加调动的是观众一种打心底的一种不由分说的抗拒,电影的形式并不恐怖,但是令人害怕的是形式背后的透露本质的一种邪恶,这种观影感受很奇特,就算是温子仁能把我吓的晚上睡不着觉,但是无法给我带着这种恐惧。上世纪20年代的黑白默片,全片在棚中拍摄,除了伟大还能说啥。

美工服化就不再提了,影片整体的美术性,奇幻的构图显而易见,我来说一下最震撼我的地方,最后的反转,看到结尾的那一刻,当清醒(或者说是我们观众看起来清醒的人反而被抓起来时),不禁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影片的主旨我想就体现在这,究竟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这是一个被探讨至今的话题。弗朗西斯在我们看来,是清醒的,卡里加里博士才是那个疯子,这是导演给我们呈现出来的世界观,但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站在卡里加里博士 这群所谓的疯子的视角看来,会不会我们才是疯的呢?所以另这部电影更具迷惑性,所以我认为正是它怪诞的表现形式以及让人琢磨不透的内涵奠定它在电影史上的地位。

伟大的电影,前人的溢美之辞够多了,这里也就不展开了。尽管是表现主义开山河之作,你也不能说它没有问题,影调呈现为粗糙的闷人的灰黄和灰绿的色调,当时拍这部电影的人们倒不用大费周章地去调试什么影调,赛璐珞胶片本身显影效果不佳,其实是最适合被用来拍恐怖惊悚片的胶片,粗糙的质感已经蒙上了一层灰暗的影调。比起大家复述备尽的表现主义风格,更想谈论的是压抑浓重的氛围里的喘息空间,它不是一直把恐怖氛围营造得紧绷无比,偶尔透出来的幽默缓解了恐怖的氛围,比如游园会上招揽顾客的猴子,凯撒预言时被吓到的男人,博士与简之间的逗趣游戏,这一丝丝的幽默打破沉闷的电影氛围。博士发狂时的表演尤佳,癫狂得左摇右摆的身体,神经质的表演风格,如果有表现主义风格的表演的话,这就是了。所谓的不安的表现主义风格,看多了,也不算得什么。

第一部心理恐怖剧,通过布景、光影、道具将德国人一战后的紧张、怀疑、焦虑心理进行视觉化的展示(不仅展现剧中人物的心理,烘托剧情氛围),虽然不是第一部表现主义的电影,却是第一部使用如此惊人和极端画面的电影。它对主题、布景和故事的运用都具有象征意义,对“控制和服从”主题的展现,卡里加里博士一直是控制者,是战时德国政府的强征——唆使别人杀人,也是将无辜的青年送上战场。对后期的《大都会》等影片产生深刻影响,那时的电影制作人将扭曲的电影布景透视法称为“卡里加里主义”。本片对后期恐怖片、黑色电影(相同的光影)后有重要影响,、《剪刀手爱德华》、斯科特《银翼杀手》等都有深刻影响。

看一百多年前的恐怖片很容易会在一开始先行脑补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几乎可以肯定参与拍摄这部电影的所有演员和工作人员以及当年上映时入座的那些观众,已经全死了。带着这种氛围轻松愉快的在午夜3点45分看完了它。论布景,哥特式的唯美无可挑剔。论情节,哪怕是政治不正确的初版也足够精彩,二版加入首尾两段在结局进行大反转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获得了当局的认可。可谓锦上添花,一举两得。

结局有点混乱,谁才是精神病者?听说最早的版本里是没有开头结尾弗朗西斯和老头谈话的,因制片人的意见后加的。影片名头很大,是最具代表性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奠定了科幻恐怖片的基本叙事模式并对盗匪片、黑色电影等都产生一定影响。影片大致讲述小镇上卡里加里博士控制梦游人凯撒杀人的离奇故事,剧情充满悬疑,精彩的音乐也增强了故事的恐怖性,使人提心吊胆。影片很像舞台艺术,布景是美工师画出来的,表演非常夸张,建筑环境扭曲、倾斜、变形,极具形式风格化。影片应该也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抽象失真的视觉元素是对人性心理的表现,表现主义的风格展现出人物内心的残暴与疯狂,邪恶与混乱。弗朗西斯揭开了卡里加里博士的罪恶,象征着理性战胜虚假的权威和强权。影片最精彩的应该是孤独可怜的凯撒杀珍妮,因人性善意的闪现,没有杀死。

1919年第一部德国具有表现主义风格的影片表现主义的不仅是非现实的充满幻想色彩的绘画风格,光影的特殊效果具有胁迫感的物体主人公精神状况失常。其结尾有改动非理性的博士战胜了理性的弗朗西斯博士代表着那个权威发号施令的人,凯撒代表着服从者,弗朗西斯代表着理性的反抗,艾伦被刺杀的夜晚,伸出的手的意思是源于那时候的一张海报主题是反对纳粹党。一战后,艺术家逃避现实,从外部世界回到内心。这是一个变态的符号化的世界,哥特式风格恐怖弗朗西斯的幻觉是对权威的疯狂和权威的滥用反应出来的。特写镜头是通过对四周的遮挡来突出中心主体,竟然还有闪回,简单特效。保留了像戏剧的第一幕开始第一幕结束字语提示,看起来都像是室内棚内搭的景,演员表演非常夸张。卡里加里博士就像是科学怪人的前身。

今天终于看完了,以前试过,但是看太困了没看进去……事实证明只有bgm没台词是很难让现代观众适应,但一旦把注意力都放在演员的演出本身上,一切就又变得有趣起来,bgm也恰到好处了。任何时代的作品似乎都逃不掉正确的阉割,有没有结尾的反转都不影响卡里加里是一部讽刺佳作。最喜欢的是特色的布景,表现主义的平面感,放到现代来看少了惊悚的味道,反倒多了很多梦幻,片中的运镜、人物形象和各种元素一定影响了很多恐怖片。

德国表现主义的开端,最早的恐怖片。该片由男主向别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展开剧情,男主由近来发生的谋杀案和好友的死亡,对卡里加里博士产生了怀疑,最后发现博士并不是简单的表演催眠术而是一位精神院的院长,并发现了他通过催眠术来引诱凯撒犯罪,博士的秘密被揭露的时候仿佛一个精神病患者。然后影片最后迎来了反转,剧中的人物都是疯子,而男主也是,并且是博士的患者,而博士确实一个善良的医生,一切都是男主的幻想罢了。这个结局首创了开放式结局,到底谁是疯子观众自己判断。该片的扭曲变形的布景、强烈的光影对比、夸张精致的服化道都太漂亮了,向一副画一样的视觉主导而正是当时美工师的注重。导演在阴暗扭曲的世界寻找素材,用变形、夸张奇特的艺术语言去挖机人性的孤独残暴狂乱,反应了战败后的德意志人民的内心世界,体现了社会性和严肃性

(首先表示才疏学浅,讲不出什么专业名词。)看到尾声的那一刻,瞬间就想到《Shutter Island》了,不愧是惊悚片的鼻祖。布景已经可以说是艺术级别,与其说形成了视觉冲击,不如说对我而言更像视觉享受。再加上黑白的色彩和默片独有的字幕切换与贯穿全片的背景音乐,像是在看一场黑暗童话,谈不上恐怖,但的确有丝丝缕缕的悚然之感。简而言之,布景新颖(美工是神、是神吧!)、构图(光影)考究、音乐丝滑流畅、寓意独到深刻。(戏剧性的表现手法虽然惊艳但我果然还是无法完全代入【捂脸】,但是毕竟是默片也没有办法吧)(默片真的全新体验,报幕式的戏剧性的什么的,很有意思)

记得第一次去也是唯一一次去法国老外的pub里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体验了几乎最奢华的默片观影——现场伴奏。不过遗憾的是当时很多英文看不懂,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样一个故事,可想而知,即使是这么有丰富表现力的表现主义默片,在渲染情绪、氛围时如此独特的影片,还是要依赖文字叙述才能更方便的讲述故事。但是有一幕院长被无数条“你要成为卡里加里”包围,这时字幕也成了表现手段了。最独特的就是视觉元素布景、服饰、打光、表演了。试想若换成实景,肯定不会有这么扑朔迷离、若隐若现,游离在精神病间的那种情绪感了。不过这一次的默片配乐太幽静细腻了,也是十分独特而美妙的,不过想念上次听的电吉他、鼓再搭配电子音效的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