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玛妮(2014)
《回忆中的玛妮》(日语:思い出のマーニー,英语:When Marnie Was There)为日本吉卜力工作室改编自英国女性作家琼安·G·罗宾森(Joan G. Robinson)的同名著作、于2014年夏季推出的动画电影。台湾、香港片名皆表记“回憶中の瑪妮”。
剧情概要
从小父母身亡而由养亲带大的少女杏奈,因怕生的性格没有任何朋友。某一日,为了让罹患气喘的杏奈能够获得休养,杏奈的养母让她搭车来到靠近海边小村庄的亲戚家居住。在新环境里的杏奈,一天在出自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来到靠近海湾湿地一带的洋房里探索。而在洋房里头,杏奈遇见了一名叫做玛妮的金发女孩......
随后杏奈与玛妮成了亲密的朋友,而不可思议的是,玛妮是在无人居留的洋房出现于杏奈前。
登场人物
佐佐木杏奈(佐々木 杏奈[ささき あんな])
- 一名年龄12岁、淡蓝黑瞳、褐色短发、性格封闭害羞而没有知己的女孩。个人私下的喜好是素描绘图。患有气喘,暑假期间以疗养为目的到居于北海道的大岩夫妇家中居住。
- 角色名称的日语发音“あんな”;与原作小说主角安娜名字的英语发音“Anna”相同。是玛妮的外孙女。
玛妮(マーニー)
- 住在湿地里多年未有人居住的洋房,外型留着金发的神秘少女,有着杏奈内心向往的外貌。
- 是鼓励杏奈、陪伴她的朋友,但心中另藏有着令她悲伤的事情。
- 在制作初期曾有考虑将玛妮改成日本人、且把原作玛妮的英语名字“Marnie”以发音类似的日文名字“麻理子”作为名称的设定。
佐佐木赖子(佐々木 頼子[ささき よりこ])
- 杏奈的养母。起初对于和养女杏奈之间是否能互相坦然接受感到疑虑,最后则与杏奈达成情感上的交流。
- 对应原作小说角色是安娜的养母普瑞斯顿夫人(Mrs Preston)。
大岩清正(大岩 清正[おおいわ きよまさ])
- 赖子的亲戚。接待濑子与杏奈于北海道居住、乐观爽朗的中年人。擅长木工、手工艺品的制作。
大岩节(大岩 セツ[おおいわ せつ])
- 清正的妻子,外型有些肥胖、性格和蔼的妇人。有想为性格害羞的杏奈介绍与她年龄相仿的信子给她认识。
- 与大岩清正为对应原作小说里普雷斯顿夫人的亲友佩格(Pegg)夫妇。
信子(信子[のぶこ])
- 比杏奈大上一岁、胖身材的女孩。因对于杏奈有着外国人般的瞳孔颜色指指点点而与杏奈起摩擦,之后被不高兴的杏奈失言称呼是“胖猪”(ふとっちょぶた)。
- 是以原作小说里珊卓菈·史塔布斯(Sandra)改编的角色。
角屋夫人(角屋夫人[かどやふじん])
- 信子的母亲。对于女儿信子被杏奈失言讽刺一事感到愤怒,而前往待在大岩家的杏奈理论。
- 是以原作小说里珊卓菈的母亲史塔布斯夫人改编的角色,会改名为“角屋”是以原作小说日语译本里对于史塔布斯夫人的居所描述字词“かどっこやしき”所改编引用。
彩香(彩香[さやか])
- 从东京搬来北海道居住、戴着大眼镜的女孩。对于在新家里发现一本由被称作玛妮之少女所写下的日记感到好奇、而想查出背后的秘密。
武(武[たかし])
- 彩香的哥哥,与彩香一同是以原作小说里林赛家族(Lindsay)5兄妹所改编的角色。
园田久子(園田 久子[そのだ ひさこ])
- 常出现在湿地岸边、对着房子写生素描的中年女子;是玛妮小时候的好朋友,将玛妮的人生讲述予杏奈和彩香。
- 以原作小说人物潘妮洛普·吉尔(Penelope Gill)改编的角色。
玛妮的父亲(マーニーのちち)
- 外国人,因事业繁忙少有回家的机会。
玛妮的母亲(マーニーのはは)
- 喜欢豪华生活、华丽打扮的女性,对于女儿玛妮一事并未花上心思去照顾。
老妇人(年老的玛妮)(老婦人(晩年のマーニー))
- 久子的回想中登场人物。杏奈的外祖母,在女儿绘美里死后养育杏奈。于杏奈2岁时离世。
和彦(和彦[かずひこ])
- 杏奈的外公,玛妮小时的青梅竹马,成年后与玛妮结婚,但因染病而早逝。
绘美里(絵美里[えみり])
- 杏奈的亲生母亲。体弱的玛妮在其小时候送往住宿制的学校就读,长大后仍对此事耿耿于怀而离家出走,在产下杏奈后因事故死去。
老婆婆(ばあや)
- 湿地小屋的佣人,性格强势较不亲切,和双胞胎女佣姊妹不时会欺负玛妮。
- 对应原作小说的角色是对玛妮态度不好的管家姆姆(Nan)。
双胞胎女佣姊妹(双子のねえや)
- 在老婆婆身旁服侍工作的双胞胎女性。
- 对应原作小说的角色玛妮家的女佣莉莉(Lily)与艾蒂(Etti)。
山下医师(山下医師)
- 杏奈的主治医生,向杏奈建议至郊外居住养病。
十一(十一[といち])
- 常在小镇河岸旁垂钓的一名极端沉默、被周遭人称为十年里才开口讲一次话的男人,而在剧中只说了三句对白。
- 是以原作小说里孤独老人万特曼尼(Wuntermenny)所改编的角色。在小说中是家族里排名第11位最小的孩子,名字是被家族中长辈称为是太多余的成员(One Too Many)所变化而来。
顽童三人组(悪ガキ3人組)
- 喜欢随心所欲行动的三名顽童,对于十一以“不说话的十一”(だんまり十一)来称呼。
制作
由来
此为吉卜力工作室的动画家米林宏昌继2010年的《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后,生涯第二次执导的动画电影。内容改自于英国小说家琼安·G·罗宾森发表的同名儿童文学《回忆中的玛妮》。动画创作契机是米林宏昌在拍摄完《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时、曾表示想再尝试制作一部动画,之后吉卜力工作室影片制作人铃木敏夫便将他所中意的《回忆中的玛妮》原著小说带来到米林宏昌面前,表示希望米林宏昌将此改编成动画。
之后铃木敏夫询问当时在吉卜力另一动画导演高畑勋拍摄的《辉夜姬物语》中首次担任制作人的年轻人西村义明,是否有意之后接下这份片的制作人职务、作为个人第二部挑战的作品时;西村义明想起先前高畑勋在观看米林宏昌的《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后表示著“这部片感觉少了一个能拼上性命把作品弄好的制作人”(命をかけてこの映画を良いものにしようとするプロデューサーがいない)以及“感觉制作人不存在这部片的拍摄现场”(あの映画には現場のプロデューサーがいない)等看法,以及《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在获得日本电影金像奖后隔天的酒会里,当时西村义明在与米林宏昌对谈时,西村义明顺势聊到关于《辉夜姬物语》制作时的种种不顺状况,米林宏昌听完西村义明的话随后说出“真羡慕,高畑先生真是幸福”并诉苦自己在执导《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时得一个人扛下多方面事务;并且也不清楚自己是作得好还是不好等等反应。在听完高畑勋与米林宏昌的一些发言、以及铃木敏夫的提议后,西村义明便决定接下这份任务。
剧本、背景
剧本的撰写除导演米林宏昌本人外,包括先前参与过吉卜力《听到涛声》、《来自虞美人之坡》等作品剧本的丹羽圭子,以及曾在《幽灵公主》、《千与千寻》担任作画监督的安藤雅司。最初安藤是在制作《辉夜姬物语》时抽空阅读原作小说。而安藤有在故事的开头及结尾处有提出一些认为要变更的地方,像开头处让一直是“圈外人”的安奈被老师看见在一个人绘图的部分、或是结尾处增加让十一和杏奈与彩香之间的互动。
在场景部分与先前米林宏昌执导的《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相同,皆将原作英国文学作品的内容改为日本当地场景,因铃木敏夫对于此改编动画的故事背景要求,有列出希望能改以让当地观众熟悉的本国日本为场景;以及在大众通讯行动上网尚未普及、距离现今稍有一些年份的现代社会。而为了表现出原作小说所描述类似珍珠白的天空景色,米林宏昌选择至北海道一带取景。包括当地的钏路、厚岸、根室,以及位于钏路的钏路湿地和厚岸郡靠近海岸一带的藻散布沼等地方景点。其中为了写出符合女主角玛妮来自日洋混血的剧情设定,也对作为日本对海外贸易的钏路一带历史做了较多的考察。而原著中的一些重要桥段有以风车为场景,之后考虑到风车并非日本特别常见的建物,而以北海道农地里易见的圆柱状筒仓采用为替代方案。
在敲定背景地点过程时,较喜爱怀旧风气、吉卜力的另一导演宫崎骏曾向米林宏昌提议“要不要试试看用濑户内海一带当场景?”,随后宫崎骏提出了以大正时代、面临濑户内海的明石港为作品舞台的提案、且在白板上绘制雏型架构给予米林宏昌参考,而米林宏昌也尝试以宫崎骏的提议及给予之关于明石港的书籍资料制作了几张草图,之后米林宏昌感到此提案的风格类似《崖上的波妞》(同样面临濑户内海的鞆之浦港口为背景之动画),,并想到一来吉卜力在此之前还未有以北海道当场景的作品、二来作品中要强调神秘气氛,与濑户内海一带温暖气候、怀旧的味道不合而保留采用北海道的提案。而西村义明也认为只有北海道能表现出原作小说的冷清风格。
美术
在作品美术方面,则未以动画业界的人员来担任,而是邀请曾在《杀死比尔》、《赛德克·巴莱》、《金陵十三钗》等真人电影里参与美术场景设计的种田阳平负责。因先前种田阳平曾举办过将米林宏昌所执导的《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把动画场景以实物模型呈现的美术展,而与吉卜力美术人员武重洋二及吉田昇等人有往来关系、随后触发有参与此篇作品的机会。
方法上与一般动画美术制作过程比较起来,种田阳平是采用先前他在真人电影制作的方法──为拟定采用的场景塑造一份实体模型,这在一般动画美术制作过程中是较少见的作风。之后米林宏昌便以种田阳平做出的模型为背景,作为绘制分镜图时的参考来源。在一些场景的形式概念上;如剧情里来自札幌的杏奈所前往郊外居住之大岩家,为了添增出都会环境里所没有的奇幻风格,而参考了吉卜力美术馆的样式。而作为动画里重要场景的筒仓为因应剧情的需求,在外型上将顶端给弄成损坏的模样以增加令人不安的感觉;并在内部设计一些虚构的样式、不同于现实生活里筒仓之内部纯粹为放置牧草的空间。
种田阳平本次除了担任《回忆中的玛妮》的美术监督外,另在电影于日本上映时也同样在江户东京博物馆举办关于此作品相关的美术巡回展览。
作画
《回忆中的玛妮》原作小说有提到“安娜脸上有着‘正常’的表情”(Anna's ordinary look),之而负责作画部分的安藤雅司认为若要让主角杏奈弄出一个给人感觉普通正常的角色,最好的方法还是让她面部不会刻意去透露情绪。而剧情上杏奈虽是来自日洋混血的家族,不过外貌上未特意让她有着像西洋人的造型,但在一些背景较明亮的场面中、会靠着增强的光线隐约透露出她那双带着青色的瞳孔。
动画里另一重点要求的场景为在杏奈以光脚踩入水底的场景时,要让观众能感到冰冷的感觉,而负责画面拍摄的奥井敦则认为与同样拥有大量水面画面的先前《崖上的波妞》作品比较之下,《崖上的波妞》中出现的波浪要求的是随意韵动表现,此回则要讲究水面践踏时实际的振动状态。另外因制作群认为依不同的季节点水面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此回作品则着重在初夏一段的时间。
配音
《回忆中的玛妮》是吉卜力首次采用双女主角戏份的作品,负责玛妮配音部分的有村架纯先前曾于吉卜力作品《辉夜姬物语》中参加配音的面试、但后续遭到淘汰,而此回再次挑战则成功入选。而制作人西村义明对此表示虽然对方是饰演热门影集《小海女》的演员、但因忙于制作动画而尚未看过这部作品,会将有村架纯屏选纯粹中意对方的声音而非名气。而负责杏奈配音的高月彩良则是从300位配音面试者里、于二次面试后成功入选,西村义明采用高月彩良原因则是对方声音有着“内心抱持着疑惑”的感觉。
在高月彩良与有村架纯的对手戏段落为花费两天工作日录制,而过程中两人为了缓和心情是采用不穿鞋方式来光脚进行配音。之后高月与有村在剧中互动桥段的配音,也让米林宏昌感到“的确是杏奈与玛妮哪。”
另因此片是以北海道为背景,有特别邀请由大泉洋、森崎博之等五位当地出身的艺人所组成之戏剧表演团体“TEAM NACS”、为剧中出现的五名角色配音。
配乐、主题曲
因西村义明欣赏音乐家村松崇继先前在影片《谁都不保护》、《超越巅峰》中配乐的风格,而邀请村松崇继能替《回忆中的玛妮》处理配乐事务。而村松崇继事后表示著虽然个人平时没看太多动画,但米林宏昌执导的《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恰巧为他少数喜爱的动画作品之一。
村松崇继在制作配乐上是先以六首草创的主题曲,作为改编往后原声音乐的曲目,草创曲目包括以杏奈、玛妮和大岩一家与小女孩彩香的角色配乐。在配乐要求上米林宏昌表示因剧情里杏奈是从原先内心封闭、改变成开放情感的女孩,因此希望配乐风格能以配合杏奈的心情慢慢作出变化。片中另有一幕是杏奈与玛妮共舞的桥段,米林宏昌当时特别想到用19世纪末的西班牙吉他演奏曲〈阿兰布拉宫的回忆〉来作配乐,铃木敏夫得知后也赞同米林宏昌的提议,之后便请求村松崇继将此曲以华尔兹的拍子节奏来改编。
在动画主题曲〈Fine On The Outside〉方面,是由韩裔美国歌手也是吉卜力/宫崎骏头号影迷的普莉西雅·安所演唱。此曲是普莉西雅是在20岁期间时以在高中学生时期;对于内心感到孤独、想要寻找爱的感受下所创作歌曲,因颇能符合剧中女主角杏奈的处境而采用。最初是西村义明在吉卜力美术馆馆长的推荐下得知这名女歌手,随后西村义明对普莉西雅·安的2008年单曲《Dream》、以及翻唱曲〈再会色彩〉(サヨナラCOLOR)颇有印象,而西村义明在处理《辉夜姬物语》的工作时也常听〈再会色彩〉来提升精神。随后西村义明将〈Dream〉推荐给米林宏昌试听后,米林宏昌也觉得对方可行而与普莉西雅·安联系洽谈、促成合作的机会。
作品成员名单
声演
配音 | 角色 | |||
---|---|---|---|---|
日本 | 台湾 | 香港 | 美国 | |
高月彩良 | 杨凯凯 | 麦智钧 | 海莉·斯坦菲尔德 | 佐佐木杏奈(佐々木 杏奈) |
有村架纯 | 马君珮 | 黄紫娴 | 琪儿南·西普卡(英语:Kiernan_Shipka)泰勒·秋·博克曼(幼年) | 玛妮(マーニー) |
松嶋菜菜子 | 石采薇 | 潘丽芳 | 吉娜·戴维斯 | 佐佐木赖子(佐々木 赖子) |
大泉洋 | 康殿宏 | 鲍勃·伯根(英语:Bob_Bergen) | 山下医生(山下医师) | |
森崎博之(日语:森崎博之) | 美术老师(美术教师) | |||
白石晴香 | 林美秀 | 美代子(みよ子) | ||
寺岛进(日语:寺島進) | 孙中台 | 约翰·C·赖利 | 大岩清正(大岩 清正) | |
根岸季衣(日语:根岸季衣) | 崔帼夫 | 格蕾·德莱勒 | 大岩节(大岩 セツ) | |
杉咲花 | 陈贞伃 | 爱娃·阿克斯(英语:Ava_Acres) | 彩香(彩香) | |
石井マーク(日语:石井マーク) | 武(武) | |||
黑木瞳 | 凡妮莎·威廉姆斯米拉·本尔勒(幼年) | 久子(久子) | ||
赖経明子(日语:頼経明子) | 吴贵竹 | 芮妮·罗德里格兹 | 信子(信子) | |
陈季霞 | 凯西·贝兹 | 角屋夫人(角屋夫人) | ||
安田顕(日语:安田顕) | 康殿宏 | 弗雷德·塔塔斯科(英语:Fred_Tatasciore) | 十一(十一) | |
音尾琢真(日语:音尾琢真) | 城镇里的会役员(町内会役员) | |||
森山良子 | 凯瑟琳·奥哈拉 | 老妇人(老妇人) | ||
吉行和子 | 艾伦·波斯蒂恩 | 佣人(ばあや) | ||
甲斐田裕子 | 吴贵竹 | 玛妮的母亲(マーニーの母) | ||
戸次重幸 | 夏治世 | 玛妮的父亲(マーニーの父) | ||
刘杰 | 和彦(和彦) | |||
石山莲华(日语:石山蓮華) | 絵美里(絵美里) |
制作人员
主要 |
---|
原作:琼安·G·罗宾森─《回忆中的玛妮》导演:米林宏昌影片制作人:西村义明剧本:米林宏昌、丹羽圭子、安藤雅司音乐:村松崇继片尾曲演唱:普莉西雅·安动画制作:吉卜力工作室、星野康二作品资金处理:铃木敏夫 |
画面 |
---|
作画监督:安藤雅司副作画监督:山下明彦、稻村武志原画:贺川爱、冲浦启之、近藤胜也、小西贤一、高坂希太郎、田中敦子、山田宪一、中村胜利、山森英司、小野田和由、古屋胜悟、田村笃、横田匡史、广田俊辅、奥田明世、河原奈绪子、子安未纱、和田直也、土屋亮介、二木真希子、大冢伸治、栗田务、山川浩臣、浜州英喜、滨田高行、井上锐、本间晃、铃木美千代、大谷敦子、宇佐美萌、秦凌子、末冨慎治、本田雄、山下高明、桥本晋治 |
美术、背景 |
---|
美术监督:种田阳平美术制作员:吉田昇、西川洋一、大森崇、高松洋平背景:男鹿和雄、武重洋二、串田达也、平原沙也加(平原さやか)、石井弓、春日井直美、伊奈凉子、矢野树红代(矢野きくよ)、佐藤诗穗、久保友孝、吉冈诚子、新田有花、中村聪子、鲛岛洁、神户绫惠(神户あや惠)、渡边洋一、林孝辅、谷口淳一、工川步美术设定:船木爱子场面设定:史内京子、福留嘉一 |
色彩、画面 |
---|
色彩指定设计:加岛优生副色彩指定设计:高柳加奈子、轻部和子、田村雪绘画面检查:小松夕贵、相田美里检查协助:T2 Stduio/高桥贤太郎加工:高桥广美、森奈绪美、石井裕章、古城理惠、斋藤纯也、中村刚士、新见知哉、武居奈奈、松岛英子、清水亚纪子、沼畑富美子、南城久美、柴田好美、渡边奈津美、猪原奈都子、饭种唯奈、宫本律希、垣田由纪子画面调和处理:高屋法子 |
效果 |
---|
摄影监督:奥井敦摄影:薮田顺二、田村淳、芝原秀典电脑CG:三好纪彦、梅泽美树、泉津井阳一、特效:糸川敬子 |
录音、音效 |
---|
配音指导:木村绘理子音响监督:笠松广司录音:高木创、今泉武录音助手:铃木修二 |
宣传 |
---|
宣传制作人:中山正树、细川朋子宣传:荒尾健一、上田沙织、筱原由树夫、槙田美香、酒井源司、冢越一枝、矢岛洋、折原裕之、丸山绫、村田一、茑川亚希、齐藤昌一郎、木下敦子预告片:板垣惠一 |
相关合作、委员会 |
---|
特别赞助:Eyefulhome特别合作:Lawson、读卖新闻配给:东宝GNDHDDTK成员:吉卜力工作室、日本电视台、电通、博报堂DYMP、迪士尼、d-rights(三菱商事)、东宝、KDDI |
插入曲
- 《阿兰布拉宫的回忆》
- 原作曲:弗朗西斯科·塔雷加 改编:村松崇继
主题曲
- 《Fine On The Outside》
- 作词、作曲、演唱:普莉西雅·安
作品文宣
- 这世界存在着无法目睹的魔法之轮。(この世には目に見えない魔法の輪がある。)
- 喜欢着你。(あなたのことが大すき。)──由铃木敏夫提供。
- 我会在那海口等着妳。永远……。(あの入江で、 わたしはあなたを待っている。永久に──。)──由三浦紫苑提供。
- ※日本方面其它考虑过的文宣另有“两人的秘密事项”(ふたりだけのいけないこと)、和“两人的秘密游戏”(ふたりだけの禁じられた遊び)等。
- 相遇在那不可思议的夏天。──台湾上映主要文宣。
- 谜样的金发少女、梦中见过的神秘别墅,在这个不可思议的夏天,一起揭开最宝贵的秘密。──香港上映主要文宣。
- 不能说的秘密。──台湾、香港上映皆使用文宣。
反应
票房
此作品在日本上映的当周周末,票房成绩为3亿7900万日圆左右、约28万多人次观看,是当周票房的第3名。
后续在上映四周内,累积的成绩则是约20亿日圆,最后上映结束的票房成绩是35.3亿日圆,在2014年度日本国产电影的票房排行为第9名。
评价
女校背景的作家三浦紫苑对于《回忆中的玛妮》认为“虽然原作小说里的安娜与玛妮有明白指出是很好的朋友,但动画版中的杏奈与玛妮对照起来不会仅只如此。”,而动画的剧情也令她不时想回到过去像杏奈那样年龄的时代。三浦紫苑除表示著这是一部她个人相当喜爱的动画外;并说出只要个人能为这部影片帮上一些忙、即使是一些小事也开心的声明,之后吉卜力则邀请三浦紫苑替《回忆中的玛妮》构思一些额外的上映用广告文宣。
评论家前田有一则认为《回忆中的玛妮》虽然与稍早在日本上映的迪士尼动画《冰雪奇缘》,题材方面都有着即使努力活者、但觉得在世上没有得到任何回馈的女性,而以影片长度时间来看,结尾前杏奈的内心成长幅度过大造成欠缺说服力,在影片长度限制下吉卜力又不能像迪士尼那样采用像《Let it go》之类的歌舞方式来方便表现剧情,并被认为《回忆中的玛妮》若能制作成像《世界名作剧场》般的数十回电视动画集或许是较好的方式。
日本花式溜冰选手高桥大辅则表示因自身小时是个不擅长融入团体的孩子,而对于影片内容颇能共鸣,并在影片结束前忍不住想落泪。
在日本海外方面澳大利亚的悉尼先驱晨报认为在剧中生动地呈现出以杏奈角度所表现出的意象,不过掺杂着些通俗剧的元素,整体给予中上的评价。土耳其线上传媒Beyazperde部分给予五颗星中三颗半水准,加拿大的线上新闻Our Windsor及多伦多的国家邮报与则皆给予《回忆中的玛妮》四颗星中三颗星的水准之上评分。而美国的洛杉矶时报表示欣赏著导演米林宏昌在这部片中于现实与虚幻场景里所运用的丰富艳丽色彩、以及不急不缓地慢慢揭露结局的说故事手法。另佛罗里达州的地方报Sun-Sentinel方面认为《回忆中的玛妮》故事叙述方法对于较幼龄层的观众可能不会很清楚,但片中带着令人联想到像是哥特式的美术风格、以及类似灵异故事的剧情等成分;整体仍是个值得一试的影片。明尼苏达地方报Star Tribune反应若这部片是市面上所流传的吉卜力工作室告别之作;则是一个很好的结束。
提名奖项
入围 | 奖项 | 揭晓 | 结果 |
---|---|---|---|
第38届日本电影金像奖 | 优秀动画作品奖 | 2015年2月27日 | 提名 |
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动画长片 | 2015年2月29日 | 提名 |
海外展出.上映
荷兰2015年1月期间的鹿特丹影展;以及美国2月底的纽约国际儿童影展及5月中的西雅图国际电影节等,皆有将《回忆中的玛妮》列于会场内展出作品之一。
而在法国首映当周的成绩;是五万多名观众入场。另在香港上映时则有于德福广场内摆置影片中的场景、及主角杏奈与玛妮的1:1比例模型,做为电影档期前的宣传话题活动。
周边产品
音乐专辑
单曲
由普莉西雅·安演唱的动画单曲《Fine On The Outside》,于电影上映前的7月2日发行。
原声带
回忆中的玛妮原声带 思い出のマーニー サントラ音楽集 | |
---|---|
村松崇继的原声带 | |
发行日期 | 2014年7月16日 2014年10月24日 |
格式 | CD数字音乐下载 |
录制时间 | Crescent StudioAvaco Creative Studio |
类型 | 原声音乐 |
时长 | 21分46秒(第一张)49分13秒(第二张) |
唱片公司 | 德间日本传播 丰华唱片 |
原声带中包含两张CD,其中一张内容共6首曲目的音乐盘是作为在正式制作电影配乐前的印象曲目。另电影配乐里曲目最长的《两人的告白》(2人の告白);是创作者村松崇继自身也感动满意的作品。
在专辑中关于吉他伴奏的部分,则有另请来自于东南欧黑山的男性乐手米洛许·卡拉达格利奇协助。
曲序 | 曲名 | 原曲名 | 创作 |
---|---|---|---|
1. | 大岩家 | 大岩さんの家 | 作曲、编曲:村松崇继 |
2. | 涨潮退潮 | 潮の満ち引き | |
3. | 杏奈 | 杏奈 | |
4. | 玛妮 | マーニー | |
5. | 彩香的梦 | 彩香の夢 | |
6. | 杏奈(钢琴伴奏版) | 杏奈(ピアノバージョン) |
曲序 | 曲名 | 原曲名 | 创作/演唱 |
---|---|---|---|
1. | 普通的脸 | 「普通の顔」 | 作曲、编曲:村松崇继 |
2. | 杏奈的旅程 | 杏奈の旅立ち | |
3. | 去寄明信片 | ハガキを出しに | |
4. | 湿地大宅 | しめっち屋敷 | |
5. | 开着灯! | 「明かりがついてる!」 | |
6. | 青色窗户中的少女 | 青い窓の少女 | |
7. | 在船上写生 | ボートの上でスケッチ | |
8. | 少女站起身来了! | 少女は立ち上がった! | |
9. | 我就是我 | 「わたしはわたしのとおり」 | |
10. | 抱着人偶的那时 | 人形を抱いていた頃 | |
11. | 不是梦! | 「夢じゃないわ!」 | |
12. | 船上的两人 | ボートの上の2人 | |
13. | 各问3个问题 | 質問は3つずつ | |
14. | 派对会场 | パーティ会場 | |
15. | 和彦与玛妮的舞 | 和彦とマーニーのダンス | |
16. | 我们也来跳舞吧! | 「あたしたちも踊りましょう!」 | 原作品:阿兰布拉宫的回忆 原作曲:弗朗西斯科·塔雷加 改编:村松崇继 |
17. | 边切削著蕃茄 | トマトを切りながら | 作曲、编曲:村松崇继 |
18. | 久子的画 | 久子の絵 | |
19. | 蓝色日记 | 青い日記 | |
20. | 香菇森林 | キノコの森 | |
21. | 两人的告白 | 2人の告白 | |
22. | 好像对调了呢! | 「入れ変わっちゃったみたい!」 | |
23. | 杏奈、在暴风雨中奔跑 | 杏奈、嵐の中を走る | |
24. | 最后的请求 | 最後のお願い | |
25. | 久子的话① | 久子の話1 | |
26. | 久子的话② | 久子の話2 | |
27. | 回忆中的玛妮 | 思い出のマーニー | 原作品:阿兰布拉宫的回忆 原作曲:弗朗西斯科·塔雷加 改编:村松崇继 吟唱:森山良子 |
28. | Fine On The Outside | Fine On The Outside | 作词、作曲、演唱:普莉西雅·安 |
歌曲集
相遇在那不可思议的夏天。 あなたのことが大すき。 | |
---|---|
普莉西雅·安的录音室专辑 | |
发行日期 | 2014年7月16日 2014年10月17日(数位) |
格式 | CD数字音乐下载 |
类型 | 专辑 |
时长 | 36分 |
唱片公司 | Yamaha Music Communications 丰华唱片 |
歌曲集专辑除包含电影片尾曲《Fine On The Outside》外,另收录普莉西雅·安受此动画所激发灵感创作的歌曲。
其中如《我内心深处》(Deep Inside My Heart)的歌曲名是来自导演米林宏昌写给普莉西雅·安的交代信息里曾提到的英文字句,而《华尔兹回忆》(Waltzing Memories)则是受动画中采用的《阿兰布拉宫的回忆》所改编的作品。另村松崇继也特别与普莉西雅·安共同合作出专辑的末尾曲《我并不孤单》(I Am Not Alone)。
在海外该专辑以数字音乐下载,中文命名“相遇在那不可思议的夏天。”,英文为“Just Know That I Love You.”。
曲序 | 曲名 | 原曲名 | 创作/演唱 |
---|---|---|---|
1. | Fine On The Outside | Fine On The Outside | 作词、作曲、演唱:普莉西雅·安 |
2. | 我内心深处 | Deep Inside My Heart | 作词:普莉西雅·安&米林宏昌 作曲、演唱:普莉西雅·安 |
3. | 美丽衣裳 | Pretty Dress | 作词、作曲、演唱:普莉西雅·安 |
4. | 感受到你 | I See You | |
5. | 玛妮 | Marnie | |
6. | 旧房子 | This Old House | |
7. | 与你一起 | With You | |
8. | 你是那盏星 | You're A Star | |
9. | 华尔兹回忆 | Waltzing Memories | 原作品:阿兰布拉宫的回忆 原作曲:弗朗西斯科·塔雷加 作词:普莉西雅·安 演唱:普莉西雅·安 |
10. | 我并不孤单 | I Am Not Alone | 作词:普莉西雅·安 作曲:村松崇继 演唱:普莉西雅·安 |
影碟
日版蓝光BD影碟在2015年3月18日发行前,特别与溜冰选手高桥大辅合作一段广告。内容为让高桥大辅在打上《回忆中的玛妮》片段投影的溜冰场上、配合片尾曲《Fine On The Outside》音乐旋律下表现数分钟长的花式溜冰演出。另日版BD收录中文字幕及国语配音。
蓝光影碟在日本发售当周;在Culture Convenience Club旗下TSUTAYA娱乐影音租赁连锁店的出租成绩是当周第十名。
书籍
美术设定集
德间书店 | 台湾东贩 | ||
---|---|---|---|
The Art of When Marnie Was There 思い出のマーニー | The Art of When Marnie Was There 回忆中的玛妮 | ||
初版发售日期 | ISBN | 初版发售日期 | ISBN |
2014年7月31日 | ISBN 978-4-19-810017-9 | 2014年10月8日 | ISBN 978-986-331-493-6 |
制作访谈
角川书店 | |
---|---|
思い出のマーニー ビジュアルガイド | |
初版发售日期 | ISBN |
2014年7月19日 | ISBN 978-4-04-101978-8 |
德间书店 | |
---|---|
思い出のマーニー ロマンアルバム | |
初版发售日期 | ISBN |
2014年9月5日 | ISBN 978-4-19-720396-3 |
其它
- 杏奈给赖子明信片上的地址是札幌市青叶区,实际上并不存在青叶区,只有札幌市厚别区青叶町。
- 影片前段里的青色列车是往来札幌与钏路之间、于根室本线行驶的特别急行列车超级大空号,而岸崎别车站(岸崎別駅)则是故事里纯粹虚构的车站。从地形和周围景物来看应该是参照了厚岸车站。
- 片中出现过的北海道当地野鸟包含有白鹡鸰、罗纹鸭与赤足鹬等。
- 在森林中杏奈与玛妮采集的野生菇为在北海道东北一带存有的金顶侧耳,而杏奈在披头巾打扮时手上篮子里的花卉是属于生长在湿原环境青兰属的武佐龙胆。
- 杏奈替玛妮绘制的素描图像,是出自于此动画美术监督种田阳平本人之手。
- 玛妮在日记上提到个人所喜欢的红茶牌子“Queen Mary”;于现实里英国茶商川宁有贩售过同名称的红茶品牌。
2014年吉卜力工作室动画《回忆中的玛妮》海报
记忆中的玛妮剧照
- 米林宏昌 Hiromasa Yonebayashi导演
- 高月彩良 Sara Takatsuki配 杏奈 Anna Sasaki
- 有村架纯 Kasumi Arimura配 玛妮 マーニー Marnie
- 松岛菜菜子 Nanako Matsushima配 佐佐木赖子 Yoriko Sasaki
- 寺岛进 Susumu Terajima配 大岩清正 Kiyomasa Oiwa
- 根岸季衣 Toshie Negishi配 大岩节 Setsu Oiwa
简评
个人来讲说不上毁誉参半,只能说是平庸。一贯的吉卜力风格,明线勾勒家庭,暗线缝补情感创伤。倒不如说佩服吉卜力工作室能不断地想出风格迥异的动画思路去涵盖最具重要性的家庭关系的主题。本片的亮点在于关系间的反转,有意思的是将外婆忧愁的儿时化作现实化的笔记,将杏奈自卑怀疑的性格包裹进去。到此,我认为本片的遗憾露出,那就是不透彻,反而通过之后简单的回忆去反转了关系,但是此时去着重刻画在谷仓被抛弃的杏奈后的特写(状态描绘,性格转变,情感刻画)或许会让之后的关系明确更有情感上的深意。本片的环境配角描绘不得不说是巨大的成功,那种细节处的细腻,人物情感关系的紧密,是放松本人闲杂无味生活的一味良药。总之,还是,谢谢吉卜力啦,再接再厉啦。每次看吉卜力,都好像去乡村,可是明明显示并非如此。不得不说,这是令人羡慕的虚幻
我给高了,记忆中的伤痛,孤独中的自愈。大概在中段,这个女孩说了她的身世的时候,我猜测是她的妈妈或者祖母,就是他的结局没有让人很惊艳,我get到的是,金发少女在窗前阳光洒下的画面,But,仅仅是这一个画面,借东西的小人里面的路径,阳台上的那一副比他更强,而且他的故事立意更加深远,表达手法和画风更令人容易接受。所以这一部片子与借东西的小人差了很多,按道理应该是三颗星星,但是确实他人物的形象我是很吃的,画的好看。
看到結尾處杏奈與眾人一一道別返回札幌的當口眼眶無法不決堤,郵局前初見信子時倉皇逃竄的杏奈主動走上前去為自己之前對對方的口出狂言道歉,一切不愉快的友情芥蒂渙然冰釋,正因她衷心感謝對方之前主動的對自己友善的示好;嫻靜溫雅的久子小姐能畫出杏奈離開前未曾畫出過的塗滿色彩的風景寫真,作為瑪妮幼時的玩伴她道出了瑪妮後來的生活經歷,杏奈由衷感謝她,並且自己最後也第一次為自己的畫塗上色彩;小女孩彩香滿溢出來的童稚天真深深感染並幫助了杏奈接受此前與瑪妮的相處都是自己的臆想,直到後來想起此臆想的產生皆因外婆在兒時自己的床前臨睡前說的自己過去住在濕地大宅時的生活,那幅親愛溫馨的畫面讓人動容。我討厭我自己,我是圈外人,擁有相同經歷的瑪妮的出現讓杏奈決意直面自己,邁進駭然的殼倉,電閃雷鳴狂風暴雨的角落兩人裹在大衣下。
这是一部关于记忆和心理疗伤的电影,奔着故事去看这部片子的人要大失所望了,因为要刻画人物心理是很难展开太多剧情的。就本片译名来说,应当体现在“记忆”而非“回忆”。“回忆”是针对有意识状态下曾发生过的事情的回想,而“记忆”,按照弗罗伊德的理论,它的内容还可以是潜意识状态下的存在,而且通常以梦的形式呈现。根据本片所展示的情节,小杏柰甚至认为外婆玛妮是她捏造出来的人物,事实上,玛妮不仅真真切切存在过,而且完全留在了她的记忆(潜意识)中.
多年前龙猫带我看的电影,很多情节都忘记了,只记得他一直让我猜,玛尼到底是谁,我始终没有猜对。今天重温,才体会到龙猫不露声色的温暖,因为我和杏奈有某种相似的经历,那个时候他带我看《麦子物语》《记忆中的玛尼》《横道世之介》,都含着另一层用意,想要理解我治愈我,可惜那个时候并未懂得他的细腻与温柔。如今,他已结婚定居岭南,偶尔想起他,还是充满感激,人生最美好的年纪遇见那样一个温柔的人,被人好好爱过,未来的人生,也因之变得温暖。《记忆中的玛妮》是我心目中的满分电影,画面唯美,情感细腻,那是需要有类似人生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到的温柔与善意。人生,总会在某个时刻感受到被理解被治愈啊。
“公路两旁是无边无际的田野,一片片黄*,绿*,褐*的田野随着地势的高低而起伏。被犁过的田野仿佛一块块褐*的灯芯绒甘蓝地里则是一片碧蓝纯净的景象。汽车行驶在窄窄的乡间小路上,一片片红**粟透过矮矮的树篱闪现在安娜眼前。她又朝左边眺望,竟然看到了长长的海岸线。他激动得心跳加速,急忙环顾四周,想看看别人是不是也发现了大海,可惜没有人留意。乘客们都忙着聊天,他们大概已经对此熟视无睹了。安娜瞪大双眼,独自凝望着远处的大海,陷入了幻想之中。”
故事是很精彩的,每个主要角色都很温暖,不过把背景从英国搬到日本似乎稍微有些牵强了。另外,原豆瓣介绍中“杏奈利用暑假来到了风光秀美的北海道札幌市”有误,本片4分38秒处的出现的发车时刻表中,可以看到“特急スーパーおおぞら”,即“超级大空号”,停车站“新札幌、南千歳”,终到站“釧路”,由此处及11分7秒处的明信片特写,以及后来参加夏日祭的对话可以得出:杏奈原来和母亲的住处在北海道札幌,而暑假时期前往的亲戚家并非在此附近。根据时刻表上的信息、5分4秒处的车门处带红绿色的Kiha283系列车、5分46秒出现的红侧线Kiha54型列车,可以判断杏奈沿着石勝線以及根室本線来到了釧路以东的地区,6分38秒出现的“岸崎别站”和旁边的地图似乎是虚构的,但通过车站外形以及地图大致轮廓推测,可能是参考了厚岸駅。
影片最后还是忍不住眼泪。仿佛看到小时候的自己,爸妈因为工作太忙总是不在家,被送到乡下给奶奶照顾,一直到上幼儿园才回来。童年最深的一些印象,大概就是那时的弹珠玩具、口算题、九十年代的动画片、还有在小房子里和奶奶度过的一个个宁静的下午。也就是从那时起,内向和敏感一直伴随着我长大,所幸成长道路上遇见的人大多温柔善良,我也未曾真正封闭自己的心灵。现在回想起来,从前那些在谷仓里暴风骤雨的夜晚,我有多少次是靠在奶奶的肩膀上度过的呢?
电影的画面精美细致,配乐优美,继承了吉卜力工作室的一贯谨慎精良的作风,不但生动的刻画出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也将剧情编排的无懈可击,电影对于镜头的掌握以及对布景的运用都达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让人感受到的不止是唯美的画面背后,还有那深刻而又有力的人性思想,从感情出发,还原整个故事过程真相的同时,也表达出来了人们对于爱与呵护的羁绊,虽然有点超脱于人们的想象空间,却带给我们了一系列的温情感动,让我们在潸然泪下的同时,对于那份亲情的真挚更是肃然起敬。
+ 既有米林宏昌自己借物小人里的着墨于风景刻画和特定区域的生态构建,也有吉卜力式的女孩奇遇,把这样一种在奇遇中收获朋友、解开心结的传统故事(甚至本质内核与千与千寻如出一辙的情况下)拍出了一种独特又迷人的鬼魅幽灵感,从夜晚的潮起潮落到日出的耀眼光辉,湿地城堡始终都伫立于此处,这代表着玛妮残酷又美好的回忆,也是不同代人向往的地方,如同每一次的梦境,在晚年追溯起,那些疼痛的触感也都化为了甜蜜的回忆,或许是人特有的美化记忆,也或许是多了一份豁达。玛妮始终保持着姣好的姿态,活在湿地城堡与多人的脑海里。而从记忆的碎片中打捞起,那是用亲身经历的成长,无需更多的大道理与说教,只有床边故事所讲述的——记忆中的玛妮。
影片颇有种先抑后扬最后来个大升华之感。全片都美似水彩画一般,特别有韵致。刚开始以为是描写杏奈和玛尼的友情,到了最后才知道是感人的祖孙情。影片中杏奈从关紧心门,到打开心扉,再到原谅过去的种种和接纳自我,最后“用幸福笑着面对未来”,这一条线刻画的非常好。她身边其实充满了爱,只是她关闭了感知的阀门,很高兴她走出来了,不再孤独。而玛尼外婆虽然经历了童年的不快乐和成年后的种种坎坷,她仍然想要杏奈用幸福的心态去生活着,这种人生态度很赞。很喜欢片中切西瓜和西红柿的镜头,很美好的夏天。其实最让我惊喜的是片尾曲“Fine on the Outside”, 很贴合杏奈此时的心声,循环播放啦~
改编自英国作家Joan Robinson的儿童文学作品《When Marnie Was There》。女主幼儿时常听外婆在床边讲童年回忆,看外婆的旧照片,不知不觉印入了记忆深处。到了青春期交友抑郁,回乡下度假放松心情。见到外婆的老宅子,恍惚之间见到了当年的外婆,成为了朋友,经历外婆说过的事。在记忆中感受了友谊,懂得了原谅。在现实中也认识了朋友,理解了成人的困难,走出了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