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脉动 第一季(2006)
《地球脉动》(英语:Planet Earth),中国大陆译作“我们的地球”、“地球脉动”、“行星地球”、“地球无限”,台湾译作“地球脉动”,港澳译作“天与地”,是英国广播公司在2006年播映的自然纪录片,由探索频道、日本放送协会、加拿大广播公司联合拍摄,这部片子以约3000万美金的制作规模,在十一集的节目中,总共出动71个专业野生动物摄影师、踏遍62个国家、远征204个外景地进行拍摄,捕捉到了许多让人惊艳的珍贵的镜头。得各大项奖的提名并获奖甚多,如艾美奖、皮博迪奖等,得到全球一致好评。
分集
《地球脉动》共11集,分别为:
- 两极之间(From Pole to Pole)
- 雄伟高山(Mountains)
- 淡水资源(Fresh Water)
- 洞穴迷宫(Caves)
- 奇幻沙漠(Deserts)
- 冰封世界(Ice Worlds)
- 辽阔平原(Great Plains)
- 富饶丛林(Jungles)
- 多样浅海(Shallow Seas)
- 季节森林(Seasonal Forests)
- 无垠深海(Ocean Deep)
播放
香港
2007年11月,于无线电视明珠台首播。
2008年5月,于无线电视高清翡翠台播放;2009年6月播放《地球脉动:迎向未来》。
台湾
2010年1月25日,于公共电视高清频道播出《地球脉动》。
2016年10月及11月,于有线电视BBC Earth频道播出。
中国大陆
2011年1月1日,于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
2012年3月14日,于中国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放,播的是高清频道版本。
2012年11月5日,于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放,播的是纪录频道版本。
地球脉动:迎向未来
《地球脉动:迎向未来》(Planet Earth: The Future)是《地球脉动》的后续纪录片,主要探讨濒临绝种动物、栖息地以及其他环保议题。此系列于第9集〈多样浅海〉播放后在英国广播公司第四台首播。香港版的旁述者为苏强文。
《地球脉动:迎向未来》共3集,每集时间约50分钟,分别为:
- 拯救物种(Saving Species)
- 深入荒野(Into the Wilderness)
- 共存共荣(Living Together)
评价
此记录片获得国际一致好评,时代杂志的电视首席评论家James Poniewozik将本片列为2007年度前十大电视系列剧中的第四名。同时,根据网络电影数据库,截至2019年5月11日,该片被为数146,057位评论家及网友评价为极为崇高的平均9.4颗星。
获奖
此记录片( 包含其中个别集数 )获诸多提名并获奖甚丰,包含:
艾美奖 (得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配乐(两极之间)、最佳非小说类电视系列剧、最佳音效编辑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提名) : 专业记录片、最佳电视原声音乐、最佳摄影、最佳记录音效
皮博迪奖 (得奖)
美国制片公会奖 : 最佳制片 (得奖)
金德比奖 : Special Class Program(得奖)
IGN夏季电影奖 : 最佳电视DVD或蓝光(提名)
国际电影音乐评论家奖 : 电视最佳原声音乐奖(得奖)
Missoula International Wildlife Film Festival : 最佳摄影奖(得奖)
National Television Awards, UK : 最受欢迎的记录片节目 ( 提名)
Television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 杰出成就奖(得奖)
皇家电视学会计划奖 : 科学与自然历史奖
广播新闻协会:最佳纪录片系列奖、广播创新奖
这部纪录片由艾雷斯泰·法瑟吉尔制作,大卫·阿滕伯勒旁述,美国版由西格妮·韦弗旁述,日本版由上田早苗旁述,香港版由张炳强旁述,中国大陆版则为李易。
获得奖项
- 第34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电视系列剧DVD - 第60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TV Award —— Best Sound Factual / Audience Award (TV) / BAFTA TV Award —— Best Photography Factual / BAFTA TV Award —— Huw Wheldon Award for Specialist Factual / BAFTA TV Award —— Best Original Television Music - 第59届艾美奖
获奖:Outstanding Cinematography for Nonfiction Programming / Outstanding Sound Editing for Nonfiction Programming (Single or Multi-Camera) / Outstanding Music Composition for a Series (Original Dramatic Score) / Outstanding Nonfiction Series
提名:Outstanding Writing for Nonfiction Programming / Outstanding Sound Mixing for Nonfiction Programming (Single or Multi-Camera) / Outstanding Picture Editing for Nonfiction Programming
- 艾雷斯泰·法瑟吉尔 Alastair Fothergill导演
- 马克·林菲尔德 Mark Linfield导演
- 大卫·爱登堡 David Attenborough旁白
- 西格妮·韦弗 Sigourney Weaver旁白
- 大卫·爱登堡 David Attenborough编剧
- 瓦内萨·贝洛维茨 Vanessa Berlowitz编剧
简评
一时兴起翻出来跟我妈一起看了,BBC真不愧是自然纪录片界的王者,十几年前的拍摄技术就已经成熟到能走遍全球的荒芜人烟之地,上至珠穆朗玛下至深海海底全都能拍给大家看,跟随他们的镜头真是能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瑰丽,怪异和残酷,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有些地方的过渡略显生硬,但比起整个纪录片的质量来说真是无伤大雅,看一遍下来相当长见识,纪录片绝对是培养对大自然敬畏之心的一大利器
据说用了美国军方的拍摄技术,可以拍摄到一公里以外的清晰画面。确实,从特写高速平稳的切回大大大全景最后到地面的一点,非常的上帝视角,看得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内容上和别的自然类纪录片没啥本质区别,胜在这个技术,可以说是摄影概念先行了。后来有个叫人类的纪录片也是这个拍法。全片按地形地貌分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动植物,北温带森林的动物最优雅,洞穴动物最。。当然也有好看的洞穴。个人最喜欢浅海那期,以母鲸带仔为线,这集单做个纪录电影都不为过了。
第二季比第一季要温柔很多,猎手要生存,猎物也是,但导演大多给我们呈现捕猎失败的镜头,把希望留给猎物,也把未来留给猎手。在这一季看到驯鹿幼崽刚出生不多久就要躲避北极狼的追逐,一个漂亮的长镜头展现这个追逐过程,旁白说驯鹿幼崽不犯错的话,狼很快就会放弃,等啊等,北极狼终于追上了驯鹿幼崽,扑倒的那一刻,驯鹿幼崽在草地上喘息,狼也是。这一个镜头带给我深深的悲伤。
简直是一部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各种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各种神秘的地貌和环境,大大增长了见识。动物终其一生都是为了生存和繁衍,躲避天敌,和大自然抗争,苦苦觅食,竞争交配权,而他们养育下一代并不比人类轻松。而且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优胜略汰的自然法则。看的越多就越痛恨人类,不光造成动植物大量锐减,还不断的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刻不容缓。同时又很好奇是怎么拍摄出来的影像,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是我人生中看过的最好看的纪录片之一。有两极之间、山脉、淡水、洞穴、沙漠、冰雪世界、大草原、丛林、浅海、森林、深海。看到了因为温室效应导致北冰洋冰面大范围融化,北极熊被迫在水里游三天最后被饿死的悲伤故事。看到了扶摇直上跨越喜马拉雅山脉迁徙去南边避寒的蓑衣鹤。看到了因为海洋污染,从三十万只变到不剩百分之三的蓝鲸。无时无刻生物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生存生长,无时无刻有生命在濒临灭绝,只希望人类能离自然生物再远一点,让它们的生活更久一点。
【】我理解影迷排斥电视专题记录片的心理。客观上来讲,《地球脉动》和大多数电视专题纪录片一样,是依靠财力和劳力就能实现的,真正能夸的似乎只是它的选题和工业性了,好看的成分主要也是被摄之物。但BBC的这批专题片之所以能走上封神之路,绝离不开编导摄制的主观审美,具体怎么拍、解说词怎么写也都是审美的选择。影迷们的电影史应当给电视专题记录片留一席位置。
大象之所以時有迷路,從影片中判斷可能是低頭前行時,兩眼只注視左右兩邉自顧自走,完全無視前方道路所致,因為影中一行大象行進時,為首者停頓時,後面竟然連續兩頭大象都撞到其前面的大象屁股;這集中有許多片段都似曾相似,似乎是拼湊而來的合集,只有少數幾項影片是此集獨有,像蟬及麵包花樹開花等,並且缺乏從影中說故事的情節,淪為平凡的作品,也令人有些視覺疲勞。紀錄片專注主題遠比無所不包似乎企圖一網打盡要好,蓋貪多嚼不爛也。
7/10。沉稳大气的解说风格和恢弘精美的自然场面在相互碰撞。解说词既引导又解惑,有着上帝视角的公理和权威,当镜头迅速掠过一片绿色沼泽后褐白色的地表、延绵无尽的沙丘像一条条皱边花纹的宽阔空间、小溪汇涓成河的磅礴气势和各种动物栖息玩耍的热闹丛林,解说会及时科学解释自然成因,解说又依赖于镜头技巧而存在,例如第一集解说道迷路的小象,航拍画面从母象的全景缓慢移动,沙漠中母象逐渐缩成小点,激发观众体验小象的迷茫和无助感,再如雪豹在高山上狩猎,镜头采取对立的方式从逼近的雪豹反打到与山羊展开追逐,很好把握了观众的焦点。在呼吁人类发展对自然的影响时情感淡淡忧伤,不急于强烈警惕和呼吁,无论饥饿的北极熊母子蹒跚地走在气候变暖而消融的冰面上,还是末尾讲述因全球环境变化造成蓝鲸的食物磷虾数量减少,语气都渗透着真诚的关怀。
看过地球上无数绝美的靓丽风光,山川湖海,才知道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就像看到最后一集里大卫说的那样,我们的地球仍然充满了奇迹,随着我们不断地探索,不仅我们的知识增加了,而且我们的力量也增强了。今天我们不但能掌握海洋生物的未来,还能掌握这个星球上,整个自然世界的生死存亡。我们可以彻底毁灭,也可以倍加珍惜,这由我们自己选择。
抛开政治,BBC在纪录片方面真的是下足功夫,如果电影拍摄是以月为单位的,那纪录片则是以年计数且吃力难讨好的(关注的人少)。那种执着勇敢、忍受孤独的精神与自然融为一体,带领着我们感受那些真正隐秘的世界,以一种纯粹的镜头荡涤疲惫的念头。真希望中国能拿出拍摄历史、文物、人物纪录片十分之一的劲头去拥抱自然,让远东豹、大熊猫、金丝猴以外的物种走近复杂的人心,去关爱经济生态系统以外的东西。
初中的时候没有手机,家里的电视没有接网,仅有的能看的几个频道里,CCTV-9的纪录频道是一个。很多个不想学习的夜晚就在电视机前看纪录片,它播啥我看啥,所以看得很零碎,《地球脉动》就是那时候看的、印象很深刻的一部自然纪录片,也是那时候有了做纪录片摄影的想法,虽然也只是当做一个dream job。现在回看,一下子就回到了那些个夜晚,脑后是一堆堆的作业,我不管不顾地走入由野生动物、山脉和流水搭建成的避难所,在里面看大大的世界,做不着边际的梦。
《地球脉动》用一幕幕海洋奇观让我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如果想要这些大自然的奇迹永存,让这个独一无二的蓝色星球永远散发光芒,唯有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人类的未来才能牢牢握在自己的手里。炎炎夏日里,一起从这部经典纪录片里好好领略一番海洋的神秘和美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