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鹰坠落(2001)

Black Hawk DownUP:2022-05-16

《黑鹰坠落》(英语:Black Hawk Down,香港译《黑鹰15小时》,台湾译《黑鹰计划》)是一部2001年上映的美国战争电影,由雷利·史考特执导,描述1993年索马利亚战争,美国陆军因为情报错误而与索马利亚武装民兵进行持久的巷战过程。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马克·包登(英语:Mark Bowden)1999年出版的书籍《黑鹰计画(英语:Black Hawk Down (book))》(Black Hawk: A Story of Modern War),该部片获得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混音及最佳电影剪接奖项。

黑鹰坠落

评分:8.7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编剧:肯·诺兰 / 马克·鲍登
主演:乔什·哈奈特 / 伊万·麦克格雷格 / 汤姆·塞兹摩尔 / 金·寇兹 / 艾文·布莱纳 / 艾瑞克·巴纳 / 休·丹西 / 威廉·菲克纳 / 奥兰多·布鲁姆 / 汤姆·哈迪 / 詹森·艾萨克
类型:动作 / 历史 / 战争
片长:144分钟 / 142分钟(德国) / 152分钟(加长版)地区:美国 / 英国
语言:英语 / 阿拉伯语
影片别名:黑鹰15小时(港) / 黑鹰计划(台) / 黑鹰降落
上映:2001-12-18(美国)
IMDb:tt0265086

剧情

本片描述1993年的摩加迪休之战的战争情况,由美军三角洲部队及美国陆军游骑兵所组合而成的战斗队伍,与索马利亚数以千计的武装民兵缠斗的故事。

1993年,威廉·加里森少将指挥的这支特种部队的任务是要捉拿当时索马利亚军阀艾迪德两位重要手下,原本任务预计约半小时,由三角洲部队先逮捕两位目标后,再由丹尼·麦奈中校(汤姆·赛斯摩饰)指挥的悍马车队护送回营地。不料由克里夫顿·威考驾驶的「超级61」黑鹰直升机遭到索马利亚民兵RPG-7火箭的攻击而坠机,使得在目标建筑物附近建立防线的游骑兵部队,必须前往坠机地点检查有无生还者,结果演变成15小时的持久战斗。

游骑兵的小队在第一架黑鹰直升机坠落后,纷纷赶往坠机地点建立防线。而麦奈中校的悍马车队则因为遭到强烈攻击而先返回营地,但同时却又有另一架黑鹰直升机遭到攻击,由麦可·杜兰特所驾驶的「超级64」也坠机,在其他小队无法立即支援的情况下,三角洲军士兰迪·舒哈特以及盖瑞·高登自愿前往坠机地点保护现场,他们找到了生还的驾驶杜兰特,但3人还是无法敌过数以百计的索马利亚民兵及居民的攻击,兰迪以及盖瑞殉职,杜兰特则被索马利亚军阀艾迪德俘虏。

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驻扎在「超级61」坠机地点附近的游骑兵(艾佛斯曼上士)以及三角洲小队(杰夫·桑德斯士官长)迟迟无法脱离敌营,盖瑞森少将请求美军第10山地师和巴基斯坦维和部队增援,另一方面,三角洲士官长胡特迳自率领士兵前往「超级64」坠机地点检查有无生还人员并现场拆解直升机的部份支架,最后胡特与艾佛斯曼上士会合,在敌人猛烈的砲火攻击之下,这群被困在敌营的士兵被迫再度与索马利亚民兵决一死战。另一方面,麦奈中校的悍马车队再度重回战场,与增援部队的装甲车队前往护送受伤以及死亡的队员回到营地。最后艾佛斯曼上士与桑德斯士官长的小队安全的回到营地,这场15个小时的激战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但这场战斗共造成19名美军死亡、73名受伤,对这支总人数百人出头的部队而言可说是相当惨烈。虽说如此,但是索马利亚的民兵却有5000人的死亡,还有上万人在战争中留下终身的伤害。而且虽然索马利亚的人数大于美军50倍,但是索马利亚的民兵的死亡人数却也大于美军250倍,这对当地人来说更是惨烈。

主要角色

演员角色身份
乔许·哈奈特麦特·艾佛斯曼美国游骑兵部队上士,同时也是片中的游骑兵小队的小队长。
伊旺·麦奎格约翰·葛林姆美国游骑兵部队专业人员,真实角色是根据SPC约翰·史坦宾而成。
汤姆·赛斯摩丹尼·麦奈(英语:Danny McKnight)美国游骑兵部队第三营中校营长,于行动中兼任悍马车队的指挥官。
杰森·艾萨克麦克·史蒂尔(英语:Michael D. Steele)美国游骑兵部队第三营B连上尉连长。
艾瑞克·巴纳诺姆·胡特美国三角洲部队三等士官长,真实角色是根据三角洲部队三等士官长Norm "Hoot" Gibson而成。
威廉·费契纳杰夫·桑德斯美国三角洲部队三等士官长,真实角色是根据三角洲部队三等士官长Paul Howe而成。
艾文·布莱纳尚恩·尼尔森美国游骑兵部队专业下士(SPC)。
汤姆·哈迪蓝斯·托比美国游骑兵部队专业下士。
山姆·谢普威廉·盖瑞森少将,是摩加迪休之战的总指挥官。
休·丹西柯特·史密德美国三角洲部队三等士官长,片中是美国陆军游骑兵的军医。
朗·埃达德麦可·杜兰特坠落黑鹰直升机「超级64」的飞行员,是坠机后的生还者并被索马利亚民兵挟持。
奥兰多·布鲁陶德·布拉朋美国游骑兵部队上等兵,战争中属于艾上士的第四小队。于绳索垂降时因直升机闪躲火箭筒而不慎坠落,立即被送往悍马车队。

票房

《黑鹰计划》最初于2001年12月28日于美国4家戏院上映,开幕首周仅有179,823美元。然而2002年1月18日全国联映后,一共计3,101间戏院上映,首周以28,611,736美元勇夺当周票房冠军,随后蝉联了三周的票房冠军。总计在美国下映后当地票房为108,638,745美元,全球票房为172,989,651美元。

上一届:《魔戒首部曲:魔戒现身》 2002年美国周末票房冠军第3周至第5周下一届:《间接伤害(英语:Collateral Damage (film))》

奖项

得奖奖项

  • 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剪辑奖(皮卓·史凯利亚)
  • 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混音奖(Michael Minkler、Myron Nettinga、Chris Munro)
  • 2002年金带奖
  • 2002年Harry Award

提名奖项

  • 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雷利·史考特)
  • 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史拉瓦米尔·伊札克)
  • 2002年美国电影协会年度最佳摄影奖(史拉瓦米尔·伊札克)
  • 2002年美国电影协会年度最佳导演奖(雷利·史考特)
  • 2002年美国电影协会年度最佳影片奖(杰利·布鲁克罕默、雷利·史考特)
  • 2002年美国电影协会年度最佳剪接奖(皮卓·史凯利亚)
  • 2002年美国电影协会年度最佳制作奖(亚瑟·麦克斯)

原声带

黑鹰计划电影原声带
汉斯·季默的原声带
发行日期2002年2月1日
类型电影配乐
唱片公司迪卡唱片公司

《黑鹰计划》电影原声带由汉斯·季默配乐。

音轨

  1. Hunger
  2. Barra Barra (由瑞奇·塔哈(英语:Rachid Taha)演唱)
  3. Vale of Plenty
  4. Chant
  5. Still
  6. Mogadishu Blues
  7. Synchrotone
  8. Bakara
  9. Of the Earth
  10. Falling To Pieces (由〈Faith No More〉演唱)
  11. Gortoz A Ran J'Attends (由莉萨·杰勒德和丹尼兹·布莱杰(英语:Denez Prigent)演唱)
  12. Tribal War
  13. Leave No Man Behind
  14. Minstrel Boy (由乔·史卓莫(英语:Joe Strummer)、〈The Mescaleros》演唱)
  15. Still Reprise

影片错误

影片结尾中,麦特·艾佛斯曼跟着车队撤离时,在车队第4辆车(悍马车)减速让路人过去的画面,后座出现穿着白色上衣的工作人员。

简评

很精彩的现代战争电影,讲述了索马里摩加迪休之战的失败案例。纵使有线人、高科技技术、遥遥领先的军备帮助,在信息受限、沟通不畅的条件下,任务纵然成功但依旧付出了惨烈代价。小队被分散成多路(实在让人脸盲),各个角色都有其特色的一面,都为了战友伙伴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信息传达的低效让指挥看得很难受,所以通信技术的发展还是很重要的。索马里的民兵像是死不完的僵尸,确实无尽内乱的背后是部落的矛盾冲突与冷战埋下的重重伏笔,如叛军小头目所说一个叛军领袖死了,又会有新的领袖接替。只要矛盾依旧存在,利益分配没有达成共识,内乱就永远不可能结束。

单纯电影角度评价。影片由M国大兵视角展开,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展现了通过投放步兵展开巷战的艰难。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S国民兵,非常虔诚地向阳祈祷,随后,拿起身边的冲锋枪。战争有时候就是上层人士的手段罢了,出生入死的大兵,年纪恐怕还没有大部分看此电影、发送豆瓣评分的人大。当然,因为有M国国防部的支持,此片肯定有美化M国大兵的嫌疑,但实际战斗的无情,超乎想象,多少热血洒落,只为搭救坠落的黑鹰中的同胞,若真有这样的,也挺令人敬佩。最讽刺的还是他们坚信自己是拯救S国人民于水火,但是坠落黑鹰里的大兵却被当地民众残酷杀死,到底是不是拯救呢?

战争片中的佼佼者,虽然剧情过于美国主旋律。看了这片就知道为啥霉菌朝鲜打不赢志愿军了,一失去空中支援就哭爹喊娘,装备比别人非洲土著好那么多结果打得稀烂,一开始就失去民心不说,指挥还无能混乱。看似崇高的美式民主自由,代价是无数普通美军士兵的生命和战后PTSD、弱国百姓更长久的痛苦和迷茫,留下的是一个又一个将军再怎样努力都擦不干净的、鲜血喷溅的土地。雷导哪怕拍这种片子,也能加入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黑鹰在海边飞向目标建筑那个表现主角迷茫的镜头、结局bgm的适时响起神似角斗士,让人相信他不单单是想把它拍成主旋律片的,奈何政治任务啊。

美式主旋律外宣片,部分符合政府官方对外口径的对白明显经过比较刻意的设计;英文原文显得很生硬,此类敏感题材估计拍的时候华府也派了督战的政委下来指导工作。除去比较生硬突兀的意识形态内容以外,片子对现代战争的拍摄手法有全新的探索,巷战部分的处理调度水准很高,不单纯贩卖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直接感官刺激,战场部分灰蒙蒙的冷色调滤镜传达了部分导演关于战争本身的第三方客观视角,但这部分被改动较多,最后成片基本还是一部美式主旋律现代战争片。战争场面的刻画基本都在高水平位置,但是激烈的巷战戏好几个镜头给得没头没尾,有好几个交待镜头压根没给,剪辑的问题

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电影,《黑鹰坠落》过了很久才开了第一枪:长达半个多小时的前戏,用悠闲的基地生活、插科打诨的美国大兵为后面的修罗战场做铺垫,等待着这群训练有素但是从未对着人类开火过的士兵们的是在满是敌意和仇恨的异国小城里与死神并肩的地狱行军路;战争中交火时候的混乱无助、死亡的无常、随时会失去的身体部件和血淋淋的各种战伤在电影里表达的淋漓尽致,炮火横飞里的人性光辉和对战争意义的思索也耐人寻味。跟本片的残忍真实相比,《战狼2》里仅仅举着国旗就安全穿越满是黑人暴徒街区的吴京,荒谬可笑的像一个小丑。

导演很牛,但是就现在2023来看可能过于目的性太强了,就是太美国化。很多老熟人演员,很年轻的时候哈哈,全片唯一的乐趣就是认人了。因为连着看敦刻尔克,这部片子就显得有点矫情了点,一个队友伤亡要六七个人去搬尸体,真正战场有那个时间余地吗,这场战争我是觉得没有正义可言,不管是站在哪个角度讲,索马里方认为是自己的内政,美方却认为自己是上帝来拯救平民,但是你的士兵开战前期都吊儿郎当,指挥也是一塌糊涂,。看得出来很想体现出不放弃任何一位战友,但是放在美国人这个位置看就觉得有点可笑,血战钢锯岭会更加体现这种情感。

以前挺爱看战争片的,看这片子特难受,然后我意识到是因为我有个前提是主视角的这个军队不正义,突突突再炫酷再勇敢也是无意义的。我就寻思会不会当时身在其中的人也有跟我一样不耐烦的。印象好深是哪一车被伤得没人样看着已经没救的血肉,指挥室里的长官巨冷静地来了句C2撤回来,那些人就只是C2,对那些身处白宫的始作俑者来说是不是那些人肯定更抽象吧,还不及军费的数字能让他们内心波动。雷导确实商业片大导,这么复杂的调度都拍得这么好,搜了半天拍摄过程,只搜到是在摩纳哥拍,美国这个工业水平确实还是先进很多年啊。

终于走出《炼狱》带给我的阴影开始看战争片了,但突然觉对战争片打来打去的好没意思;可能是我已经看过更残酷的更直接更血腥的现代战争片了,也可能是这电影的卡司请的全是我喜欢的帅哥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对剧情的思考,没有特别大的感触,但各种拍摄镜头和特效没的说很牛逼;前半段拍的像美军的形象宣传片一样,帅哥装备摇滚乐和后来的惨烈形成对比,最后十几分钟确实挺感人,尤其是艾瑞克巴纳他太适合这种角色了,以至于我激动的把水杯都不小心打翻了,电脑键盘进水了……

,EXTENDED REMASTERED VERSION,修复加长版,一气呵成,这是我看的老雷导演比较早的片子了,还有一部同年代的《角斗士》,风格有点相像,《黑鹰坠落》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写实,它没有像《拯救大兵瑞恩》一样对英雄主义的赞歌,更多的是反思战争本身,所有展现出来的都是其最真实的一面。从20分钟起基本全程无尿点,枪林弹雨,真枪实弹一直延续到片尾。这100多分钟里把战场的每一个细节与意外都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因为是真实历史改编,而且了解不多,我很以一个外人的视角去评价这场战争的正义性,毕竟不管是不是“人道主义援助”,战争的背后难以避免地牵涉到各国的利益。

整整两小时战争戏塞得满满,拍摄一定非常困难,可见雷老爷子场面调度的能力。黑鹰计划是索马里战争当地军阀劫持联合国救济,美军出兵干预。贼军小头目俘虏美军后说:以为杀掉索马里叛军首领就可以改变这个国家吗?这让人去反思战争的意义,这些军人也是人,被仇恨激怒的当地人也是人,出兵他国完成殊死任务这值得么?片中很多血肉横飞场面,出师未捷就从直升机绳索摔死的、被火箭筒洞穿身体的、被击穿股动脉休克而死的,还有困在坠落飞机残骸前面对汹涌扑来的愤怒民众的受伤士兵,种种惨烈和绝望感拍的很真实,没有滥用煽情。片中强调“不放弃一个战友”,是西方对人本主义的尊重,没有为了美利坚而战,也没高喊为了正义而战,只是为了同胞战友驱动的舍命相搏。舍弃了意识形态的战争片更纯粹,二十年过去了这种注重人本的美国精神还有效么,是个新疑问?

第一次群像戏里一个角色都没记住,就记住了直到最后一刻都在嚼口香糖的将军。不知道是他演技垃圾还是想说明高级将领的傲慢,这个要为这次突击行动失败负全责的人,完全没有任何紧迫感,反而是各种血糊在脸上的基层士兵表现了此战正酣。不可否认的是,剧情和场面是真的乱,各类古早战争元素(诸如士兵表演模仿上司语气、总有人巷战走散、跟家人道别却没听到电话、手握家人照片迎接死亡、新兵首次参与任务等等)堆叠。一小时过去了,才出现第一部直升机迫降,开始点题,节奏大乱。还有一点,这场战争的正义性究竟是什么呢?虽然开头指出军阀艾迪德制造了饥荒,但看到全城(包括妇孺)都在参与打巷战,我开始怀疑人们是不是自愿臣服于这样的武装力量之下?,揭示战争残酷的电影很多,但本片脉络不清楚,空凭流血和枪战画面撑场。

深刻的战争,无法抓住的血管、喷涌而出的鲜血,畅快淋漓的战斗场面,坚不可摧的兄弟情谊,战友之间的互帮互助,兄弟之间的情真意切,索马里军阀横行霸道,三十万平民死于非命。联合国军队整装待发,美国士兵抛头颅洒热血,本片也是美国军人最生动真挚的写照。没有人想成为英雄,但时势造英雄,19位美国士兵为了世界和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不畏不惧,战斗到了黎明前夕,是值得敬佩的军人。本片讲述战争的无情,残酷的战争撕碎生活的平静,军阀横行的革命导致民不聊生,只愿安定祥和才是最终的归宿和使命。

获得奖项

  • 第54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54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
  • 第30届土星奖
    第30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特别版DVD
  • 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音响 / 最佳剪辑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 第41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41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获奖:最佳剪辑剧情长片
  • 第73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第73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Top Ten Films
  • 第4届青少年选择奖
    第4届青少年选择奖
    提名:Film - Choice Actor, Drama/Action Adventure / Film - Choice Movie, Drama/Action Adventure
  • 第5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55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Sound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第2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第2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
  • 第28届土星奖
    第28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动作/冒险/惊悚电影
  • 第11届MTV电影奖
    第11届MTV电影奖
    提名:最佳动作场面 / Best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