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车(2004)
《撞车》(英语:Crash,台湾译《冲击效应》)是一部于2004年9月首映、2005年5月公开上映的美国电影,由保罗·哈吉斯担任导演。
详细剧情
(此条目内容可供对照厘清剧情发展,但因原作者在观赏时对剧情之理解有遗漏及偏误,因此建议仅作参照剧情来用)
故事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这个多种族群聚集的大城市。影片的开始,由于警察封锁凶案现场调查,车子排起长龙。黑人探员格拉汉·沃特斯(Graham Waters,唐·奇铎饰)和他的拉丁裔女友瑞雅(Ria,珍妮弗·艾斯波西多饰)的汽车也堵在长龙当中,并且被一个亚裔妇女驾驶的车子从后追撞。瑞雅与亚裔妇女发生争吵,话中讥讽她的英语发音和驾车技术。在一片混乱当中,格拉汉信步走到凶案现场察看,却赫然发现……。
镜头将我们带到这次撞车事件发生的前一天。
波斯裔的小商店店主法赫德·巴巴扎里(Farhad,尚恩·图博饰)为了自卫,带着女儿多莉(Dorri,芭哈·素米克饰)到枪支商店购买枪弹。结帐之际,白人店主对这对波斯父女频频以母语交谈颇为不耐,出言讽刺他们为恐怖分子,结果与法赫德陷入争吵,最后店主将英语不流畅的法赫德赶出店外。多莉自始并不赞同乃父拥枪自卫的想法,乃以流利的英语对店主表示希望能够退款,店主却偏要违背她的意思将弹药出售,并在言语中暗示对其仇恨之意。多莉出于无奈,只得向老板要一个红盒子包装的子弹。老板还再三向多莉确认是否要这盒子弹。
当晚,格拉汉胞弟彼得·沃特斯(Peter Waters,拉伦斯·泰特饰)与同是黑人的友人安东尼(Anthony,路达克里斯饰)带着手枪在街上闲晃,途中不断批评社会上对黑人的刻板印象。话犹未完,两人看见目标,便掏出枪来从一对路过的有钱白人伴侣手上,抢走了他们的高级黑色吉普车。讽刺的是,两人的行为正正实现了他们自己所谓「社会对于黑人的刻板印象」,但两人却明知故犯,从容逃逸。遭抢的白人伴侣,正是洛杉矶地区检察官历克·卡波(Rick Cabot,布兰登·费雪饰)和他的妻子简(Jean Cabot,桑德拉·布洛克饰)。
大约与此同时,格拉汉探员正在调查一件枪击案,白人缉毒卧底探员康克林 (Conklin)在一次街头驳火中,击毙了另一名黑人卧底探员路易斯 (Lewis)——康克林有对黑人嫌犯用枪过当的不良纪录,但他声称是在路易斯先开枪之后才开枪还击的,现场没有目击证人。格拉汉虽未明言,心中却倾向于相信康克林因种族偏见,开枪误杀黑人同僚。然而,后来枪击案的侦办有了新发现,中枪身亡的黑人警探,事发当时所驾驶的乃是赃车,车上并藏有钜额现款,证据显示,死者当时正在从事毒品交易。
卡波夫妇遭劫之后,心中的恐惧仍未消退的简,见到上门为他们换锁的锁匠丹尼尔·瑞斯(Daniel Ruiz,麦可·潘纳饰)是拉丁裔,竟为此歇斯底里地对丈夫发火,并直指少数族裔都与黑帮有所勾结。丹尼尔闻言虽怒,却未出言反驳。此时的历克担心的却是他遭黑人抢劫的新闻一旦发布,恐将对他在黑人社区中的民望造成负面影响,乃要求助理设法用公关手段「平衡」抢车新闻的负面效应。历克的言谈,透露出他身为一个公众人物,所关注的只是「政治正确」和公关效果,对于少数族裔的情况并不真正在乎。
在某餐车里,两个亚裔男人似乎在做什么交易,其中一个给了另一个人一张支票。洛杉矶警察局的白人巡警约翰·莱恩(John Ryan,麦特·狄伦饰)在一旁打电话给医保管理处,希望能给自己患病的老父老莱恩("Pop" Ryan,布鲁斯·柯比饰)在医保系统中找到更好的医生,但是任凭他如何的请求,健保局主管莎妮卡就是不肯在程序上破格给予他父亲方便。约翰失望愤怒之余,从对方的名字得知她是黑人,乃以带有种族歧视的话语出言讥讽,两人结下梁子。原来老莱恩为人慷慨,在黑人还遭受普遍歧视的年代里,便已在他管理的工厂内给予黑人劳工平等待遇;然而时移世易,这样一个乐于帮助少数族裔的善人,后来却在政府旨在补偿少数族裔的积极政策下,受到政策性的排挤而失去他自己的工作,陷入贫病交加的悽惨境地。看见老父凄凉的晚景,约翰逐渐对于受惠于新时代政策的少数族裔,衍生出一股不平的愤忾。
约翰接到来自总部关于抢车的报告,碰巧遇到驾驶同一款车子的黑人电视导演卡梅隆·泰耶(Cameron Thayer,泰伦斯·霍华德饰)夫妇,于是他不顾同车执勤的白人新手警员汤姆·汉森(Tom Hansen,瑞恩·菲利普饰)的劝阻,将自己心中的怨气通通的爆发在这对黑人夫妇的身上,强行实施酒测、搜身,并当着卡梅隆的面对他的妻子克莉丝汀(Christine Thayer,谭蒂·纽顿饰)进行性骚扰。卡姆隆惮于白人警察的权威,不敢挺身反抗,甚至道歉换取约翰放行,令克莉丝汀极为不满,讥讽他简直不算个黑人,夫妻为此失和。
锁匠丹尼尔回到家里,发现5岁的小女儿莱拉(Lara Ruiz,艾丝琳·桑切斯饰)躲在床底下,原来莱拉听到似乎是开枪的声音,她在旧区住的时候曾有一次被从窗户射进来的流弹吓到过。丹尼尔告诉女儿自己5岁的时候一位仙女给了他一件隐形的防护衣,并假装脱下给莱拉披上,让她不再害怕。
彼得与安东尼开着抢来的越野吉普风驰电掣,不意将一名正在路边开车门的亚裔男子撞倒。他们经过一番争执,终于决定把重伤昏迷的男子丢在医院急诊室门口,脱身而去。
汤姆对于约翰种族歧视的言行深感不满,向上级要求调动,不再跟莱恩同车执勤。其直属长官虽是黑人,却不愿让汤姆关于种族歧视的指控,影响到他本身在白人当权的洛城警界的升迁之途,于是在逼迫汤姆改口说是因为本身个性问题请调之后,才同意了他的要求。
法赫德店里的门锁坏了,于是找了锁匠丹尼尔来修理。当丹尼尔换锁之后发现门是坏的,告知法赫德需要换门。法赫德却坚称丹尼尔意在敲竹杠,不肯接受丹尼尔的说法。丹尼尔觉得法赫德无法理喻,连换锁费用也不要了,拂袖而去。
格拉汉与瑞雅正准备性爱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要他寻找著离家出走的弟弟,但格拉汉却不耐烦地敷衍母亲,甚至故意说女友是白人来使他母亲生气。瑞雅对格拉汉对待母亲的态度十分不满,更气愤他谎称自己是白人,甚至连她的出身族裔都搞不清楚,两人大吵,不欢而散。后来,格拉汉才在瑞雅的坚持下,回家探望孤身独居的老母,他发现冰箱里的牛奶早已过期腐坏,却只是把酸牛奶倒掉,就急着离家办案。显然母亲的状况,以及离家出走的胞弟,并不在他的心上。
第二天,法赫德发现商店被人闯入捣毁,墙上涂满了仇视阿拉伯人的字句。保险公司认为是法赫德拒绝换门而导致被盗,拒绝赔偿。那家商店是法赫德的所有家当,他满腔悲愤无处发泄,更加坚信是锁匠与黑帮有所勾结,昨天一阵争吵之后找人报复。于是他转而将全部的怨恨,归到锁匠的身上。
汤姆正式调迁后,约翰换了个新搭档继续执勤;分开前,约翰直告汤姆:「你的阅历尚浅,若在这个是非黑白不分明的世界里久了,日后终将发现自己并不那么肯定自己的理想」。约翰执勤时碰上一起车祸,一名驾驶困在翻倒的车里,汽车燃油泄漏,随时可能起火爆炸。当莱恩上前准备营救时,赫然发现受困者就是昨晚被他截查的克莉丝汀。此时克莉丝汀也认出他,并拒绝接受其营救。在约翰表达对其行为的后悔,以及冒着生命危险全力相救的诚意之下,克莉丝汀终于接受了他的救助,两人在千钧一发之际脱险。约翰安抚著受到极度惊吓的克莉丝汀,仿佛是以舍命相救来为他先前的无礼冒犯赎罪。
在历克主持关于枪击案的新闻发布会之前,其助手杰克·弗莱纳根(Jack Flanagan,威廉·菲德内尔饰)劝说格拉汉认定纪录不良的康克林故意杀害路易斯,以免白人枪杀黑人的敏感案情引发不必要的种族争议。杰克掌握了格拉汉胞弟的不良纪录,以此相胁。于是,尽管证据显示死者路易斯极可能涉及贩毒,而康克林乃正当执法,格拉汉终于让步,以迎合检方公关需要的说法(陷康克林入罪),换取对他本身在检察界的前途。
彼得和安东尼前晚劫来的黑色吉普车因发生车祸,沾有血迹,遭到销赃的老板拒收,两人只得再上街物色目标。他们盯上了卡梅隆的同款车子,并加以抢劫,却因为发现如此高级车的车主竟是黑人同胞而大吃一惊。卡姆隆与妻子失和,情绪正坏,乃不要命似地对抢劫者反击;彼得安东尼和虽拥枪在手,毕竟只是两个小毛贼,面对卡梅隆的气势,竟不敢当真开枪。双方街头扭斗惊动了警察,彼得落荒而逃;安东尼来不及逃跑,只得缩头躲进副驾驶座,慌忙中连手枪都为卡梅隆所夺。
结果,卡梅隆再次被警察怀疑,并被要求搜身。经过昨晚的搜身和刚刚发生的抢劫,卡梅隆已经异常愤怒。他拒绝搜身,不知事情原委的警员则警告他不从就要开枪,双方僵持不下。碰巧汤姆属于这个警网的一员,他认出了卡梅隆,为了补偿昨晚的亏欠,汤姆挺身作保,让在场同事直接放卡梅隆离去——因此,警员们并没有发现躲在车上的安东尼。
离开现场之后,卡梅隆把枪还给安东尼,只对他说:「你的行为,令我蒙羞,也令你自己蒙羞。」这令一直认为「黑人反正是会受到歧视」而索性为所欲为的安东尼,心里受到相当大的震动。
法赫德因为商店被盗又不能获得赔偿而迁怒于丹尼尔,拿上新买的手枪找丹尼尔算账。正当他用枪指著丹尼尔准备开枪时,丹尼尔的小女儿以为自己真的穿着隐形的防护衣,而扑向父亲保护他。枪响之际,丹尼尔和妻子都以为女孩中弹,痛哭失声,法赫德也被这一幕惊得呆了。此时小女孩却对父亲说:「爸爸,我没事,我可以保护你。」原来女孩真的安然无恙,仿佛真的有神蹟出现。
晚上,汤姆独自开车回家,路上遇到逃跑了大半天的彼得在路旁等顺风车,便让他上车载他一程。两人谈天,一言不合,汤姆便要赶人下车。争执之际,彼得伸手入袋欲取某样物事,汤姆却在他内心底里对黑人男子的警戒之心的驱使下,本能地立刻拔枪自卫,一枪将彼得击毙。开枪之后,汤姆才发现彼得要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并不是他意料之中的武器。汤姆意识到自己误杀了人,不敢声张,弃尸而去。(详细地说,彼得看见汤姆车上的一件饰物和他在利克车上拿走的另一件雷同,除了颜色是一黑一白外。这令他不断大笑,也令汤姆以为彼得在笑自己。两人争吵起来,汤姆叫彼得下车。彼得愤怒下想展示汤姆那个雕刻,却令汤姆以为他要拔枪,情急之下射杀彼得。)
彼得的尸体被发现后,警察封锁现场,公路上的车子排起长龙。格拉汉和瑞雅正好经过,而且被后面的一个亚裔妇女人的车子撞上,随后瑞雅和亚裔妇女展开争吵。混乱中,格拉汉走到凶案现场察看,却发现死在血泊中的,正是他逃家的胞弟。
其母得知彼得死讯后,哀恸逾恒,直指错在格拉汉,因为他只在乎自己的事业;是他对家人的轻忽,造成了彼得的死于非命。伤心的老母还告诉她,彼得离家之后曾回去过,给她留下了一些日用杂物,格拉汉惭愧不已,但再多的自责,也唤不回彼得逝去的生命。(事实上日用品是由格拉汉买的。)
此时陪同他们认尸的医师多莉接到父亲法赫德的电话,回到店里,看见父亲手持手枪呆坐在地上,跟她说他开枪射了一个小女孩,但小女孩没事,小女孩是来保护他的天使。经过枪击事件的冲击,法赫德心中的仇恨愤怒已经消失无踪。其实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多莉当初刻意跟老板买到的子弹是空包弹。
同时,在医院里,那名先前驾车与瑞雅发生冲撞的亚裔妇女,焦急地寻找她那重伤被送入医院的丈夫。原来她的丈夫,就是被彼得和安东尼撞倒,丢到急诊室门口的那个男子。男子见妻到来,立刻指示她去兑现一张支票,原来那是他经营非法偷渡的收入。安东尼途经昨夜驾车撞倒亚裔男子的地方,把他遗留在现场的厢型车开走,到了销赃老板的车场后,竟发现车内藏了一大班偷渡入境的东南亚人。销赃老板出价要向安东尼买下这些偷渡客,安东尼却动了善心,把一班偷渡客送到了唐人街,将他们一个个都放了,并且给了他们吃饭的钱。
简独自在家,正在电话上给她的朋友们诉苦,结果下楼梯时失足跌倒。简跌伤无法动弹,打电话向朋友求助,却落个相应不理,幸得拉丁裔女佣玛丽亚及时救助,才得就医。因为此事,简意识到自己平常一起风花雪月的白人朋友竟无一真心,反而她那素不信任的拉丁裔女佣,在危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她那原本对少数族裔充满疑惧的心,因而大为软化。
枪杀彼得弃尸之后,汤姆为了毁灭迹证,将车开到荒野的路边,一把火烧了。这天洛杉矶罕见地飘起细雪,焚车的火焰,却在寒天中散发出一股暖意。烦闷的卡梅隆一整天开车闲逛,天色早已变黑,看到路边焚烧中的车子,他停了下来,随手拿起路边的木材一块一块地往里扔,心情渐渐放松。卡梅隆的电话响起,是妻子打来的,历劫之后,两人重归于好。
正当剧中人物的故事一一告一段落,城里却又发生了一车祸事故,又一场争吵从此展开。族群之间的误解和冲击,就像大都会里的撞车事件一样,永难止息……
拍摄过程
由于资金不足,电影中相当多场景都是在导演的私人建物内进行。就连电影内的汽车也是导演的私人交通工具。由于剧本题材的缘故,许多参演的演员都不考虑片酬而加入电影的拍摄。
轶事
据说导演在拍摄本片的压力下,因心血管疾病住院,康复后立刻又去赶拍重要镜头。
演员
- 珊卓·布拉克 ....简·卡波(Jean Cabot)
- 唐·钱德尔 ....格拉汉·沃特斯(Graham Waters)
- 马特·狄龙 ....约翰·莱恩警官(Sgt. John Ryan)
- 珍妮弗·艾斯波西多....瑞雅(Ria)
- 威廉·菲德内尔 ....杰克·弗莱纳根(Jack Flanagan)
- 布兰登·费雪 ....历克·卡波(Rick Cabot)
- 泰伦斯·霍华德 ....卡梅隆·泰耶(Cameron Thayer)
- 卢达克里斯 ....安东尼(Anthony)
- 谭蒂·纽顿 ....克莉丝汀·泰耶(Christine Thayer)
- 瑞恩·菲利普 ....汤姆·汉森警官(Officer Tom Hanson)
- 麦可·潘纳 ....丹尼尔·瑞斯(Daniel Ruiz)
- 拉伦斯·泰特 ....彼得·沃特斯(Peter Waters)
获奖记录
获得第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三个奖项。
此片在第78届奥斯卡中打败《断背山》,获最佳影片,当时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会员歧视同性恋。
获得奖项
- 第18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Screen International Award - 第8届青少年选择奖
提名:Movies - Choice Actor: Drama/Action Adventure - 第5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Original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ound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音效 - 第45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获奖:最佳剪辑剧情长片 - 第8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提名:Best Foreign Independent Film - 第6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 - 第30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提名: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最佳外语片 - 第12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获奖:电影最佳表演
提名:电影最佳男配角 / 电影最佳男配角 - 第77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Breakthrough Performance by an Actor1 - 第70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第9届好莱坞电影奖
获奖:Hollywood Breakthrough Award —— Breakthrough Directing / 最佳群戏 -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剪辑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歌曲 - 第7届青少年选择奖
提名:Choice Rap Artist in a Movie - 第63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编剧 - 第51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最佳外语片 - 第58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导演 - 第21届独立精神奖
获奖:最佳长片处女作 / 最佳男配角
- 保罗·哈吉斯 Paul Haggis导演
- 桑德拉·布洛克 Sandra Bullock饰 Jean
- 唐·钱德尔 Don Cheadle饰 Graham
- 马特·狄龙 Matt Dillon饰 Officer Ryan
- 布兰登·费舍 Brendan Fraser饰 Rick
- 泰伦斯·霍华德 Terrence Howard饰 Cameron
简评
前一阵子看了许知远的《十三邀》,里面的广告语是“带着偏见看世界”。本片中的几个主要角色都是善恶一体的,人性真是极其复杂。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带着自己的价值观和经验去衡量其他人和社会,偏见或成见大概如此产生吧。肤色或许是最可见的偏见来源吧,毕竟如此明显,如果没有肤色区分大概也会有宗教偏见、意识形态偏见、民族偏见、党派偏见、性别偏见……,实在都没有不是还有血型嘛。普遍存在的偏见也塑造了整个社会如此多的crash,但是用第三视角看,在冲突中也有闪耀着那么多人性的善良光辉。PS:隐形斗篷的故事戳中了我的泪点,因为我也有这么一个小天使。
电影非常有深度,意味深长。一个人静静地看完了忍不住鼓掌。当中一个片段是在地铁中看的,小女孩为父亲挡住了子弹,当时的泪迅速地飙了出来,演员太伟大了,怎么可以那么真实地,在那个片刻,把人性当中的各种细微的情感表达得那么淋漓尽致,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人性当中的无助脆弱绝望复杂的情感,这样触及心灵的电影不多见了,很难得。电影讲述了人性当中的复杂矛盾,人性的善恶从来不是从单一面而评判的,一瞬之间的选择,结果完全不一样了。突然想到金宇澄老师曾说“有一个最不好的词叫‘渣男’。说这个油腻说那个渣男,我特别不喜欢这样的话。你把这么复杂的人性变化,用这么低能的一句话去涵盖它。” 电影里没有偏驳,娓娓道来人性在环境当中的变化,没有决对的好人,也没有决对的坏人。
一直想看但拖到今晚才看的片子,写个简短感受。本片从结构、运镜、人物到内核都很精彩,虽然有些刻意的部分(如指向性音乐及设计式和解),但是放在这个多线并行又相互缠绕的故事里也是合理的,不用对收放度太较真。电影内核已经饱满得足够让人忽略那些引领情节所带来的不适,就像答题者不能因为一眼看懂题目就否定此题的难度与精妙。虽然一般电影镜头引导观众的感觉太明显会降低大家的期望值,像文艺片和悬疑片会规避下,但我的期待还是在影片的后半段达成了。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矛盾、误解、愤怒、冲动、怀疑、非理性都有因可循,人人皆知但并非人人能控制,这些情绪又恰在一次次与外界的撞击中循环地重构了人们对自我与世界的认知。友善能摧毁友善,愤怒也能消弭愤怒,爱与憎恶却是永恒交织。所以这撞击不会停止,和解也不会结束。虽有瑕疵,已值五星。
第一次看的时候已经大约是十年前,因为工作所以恶补了那些年的所有奥斯卡入围电影,但如今再翻转头去看,理解竟比当时再寸进了一些。虽然到现在也还是觉得导演的手法太满,但故事本身的力度和构架实在令人叹服,它看起来是冷的,像加州二十年以来的唯一一场雪那样,但又是暖的——小女孩拥有的隐形斗篷是真的,劫车犯胡突如其来的恻隐是真的,伸手努力把演员从车底救出来的种族歧视的警察是真的。Crash不是一场车祸,是一种黑白的混杂,是一种暧昧不清的潮水的灰,是那一群从面包车上被忽然释放的偷渡客,被冲散在China Town的汹涌人潮里,不知道命运最终会去往哪一个方向。
7分。卖相很好的电影,交叉蒙太奇的技巧,总能两两相交的数字矩阵式的剧情布局,恰到好处出现的过度曝光,还有点题的宗教性质音乐——尤其是扛起了反种族歧视的大旗。观感很像《巴别塔》,不过更精致一点点,是匠气的那种工整的精致,也就是刻意了。美国这种典中典的移民国家,种族歧视是最普遍的问题,就跟剧情里的巧合那么多一样,种族歧视也哪儿都有,深刻地刻在人心里,不管你是善良的人还是刻薄的人,就像那对阿sir:Senior那位,头天晚上侮辱黑人妇女是他,隔天奋不顾身救黑人妇女也是他;Junior那位,头天晚上反种族歧视的是他,隔天抱着对黑人的偏见和恐惧惊慌开枪并逃逸的人也是他。所以种族歧视这个东西,人人都有。从种族歧视拔到人性的高度讨论,那就是也不能完全以是否种族歧视来鉴定好人坏人。
77/奥斯卡青睐的母题,同《绿皮车》虽然直接指涉美国种族歧视和高度移民化社会下的社会问题,但最后的结局依然倒向和解和谐的结局。俗称就是打一巴掌给颗枣(大陆主流电影差距在巴掌给得不够狠或者不让打巴掌)影片除了刻意完成的人物弧光,人物转折外并没有太多问题。细节很多路牌,既暗示危险又表达导演对黑人犯罪的否定和希冀。后拉镜头法庭被关上的门暗示真相的缺席。将人物置于后视镜狭小的镜框中预示人物困境。强杀小女孩中用了大量音乐和禁音的方式来消解极度悲伤的情绪,女孩出门的逆光升格拍摄呈现出梦幻的场景,既暗示女孩如同仙女也铺垫射杀乌龙,这场戏处理的关键还是影片的主题爱胜过歧视与恨。两个警察的重复意象:燃烧的汽车;救人/杀人形成讽刺效果,暗示主题命运无常。影片最后的灯光与雪,工业城市的冷与暖。前期像通天塔
,没有生活在一个充满种族偏见的环境当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心情,多线程叙事交叉这种不少见,但是支线故事各不同又交代同一个主题这个撞车的确做得好,唯一摔楼梯的戏的拍摄手法真的low极了,还有更应该夸奖的是这里面的剧本设计的冲突、反差,还有隐喻真的精彩,最后运来的新的偷渡者其实也是非常有寓意和呼应主题的,(美国这个充满种族歧视的地方却本就是一个殖民国家,大家互相歧视但又互相帮助,不应该由歧视和冲突来打消那些充满美国梦的新移民)但是基本上大家没看出来...
这片的名字容易导致先入为主,我竟然时隔17年才看。真的是信息量很大,到处都是细节,而且剧情线来回穿插,演员也得分辨角色好久,有机会再看一遍。感觉电影要讲的东西也很多,或者是要素太多,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出自己想看到的东西。美国社会种族之间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正义和利益之间的选择,最突出的还是[人都是复杂的,没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社会也是复杂的,好人不一定一直很幸运,坏人也不一定会有报应。]这种复杂一直贯穿到结尾,每个人都经历了很多,但其实也都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段,之后的故事其实也说不定。但很喜欢弹幕的一句话(黑人放了偷渡的Asian)“这不是童话结局,这是现实的可能性,我们要努力让现实往好的方向发展”。
流畅的多线叙事,全部由巧合串在一起可以理解,还是感觉有些刻意。开头结尾都是不同种族的人撞车的场景,和生活在多元的社会人们的碰撞对应,车上的人下来总是互相指责,暗示矛盾不可调和。很沉重.....除了种族,性别、阶级的矛盾也有所体现,因为大部分对立和引发的矛盾都可以设想到,剧组白人工作人员提醒黑人导演有一个黑人演员说话方式像白人从而让这个角色看起来聪明了的场景反而是对我冲击最大的.....偏见好像厚重的海洋时刻侵袭着,迎难走了半米,未来多远也看不见。人在多样性中获得对自我的认识,却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分裂和排斥。小女孩奇迹地活下来的场景蛮感动的,可能有点爱拯救之的意思。再就是,枪保护不了任何人,只会带来更多悲剧.....
抱着什么影片居然可以打败《断背山》的想法看的,但实际是我没有特别失望。这是一部我最近疯狂观影却没有一点二倍速的电影,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断背山》的人性如果梦幻,《撞车》就是一部无比现实的图景,可以理解政治正确的奥斯卡倾向它。叙事和拍摄也都很厉害,不觉得匠气重。最开始以为是种族歧视片,后来发现其实是最基本的人性片,不过种族是理解的鸿沟。看的时候我真的全程恼火、揪心、愤怒、难过,因为这里面的人难道不能心平气和好好说话吗?一个个都那么急躁是赶着投胎?后来发现这他妈的不就是现实的我们,不喜欢听别人解释,自己不愿意解释,一上来就冷处理或者大吵大闹,平静的交流在同种族面前都没有办法时间,而这还要遇上肤色差异,文化差异,那真的是holy shit!我不愿意看第二遍了,我真的没有办法受这个人性的折磨。
近半年来看到的非常棒的一部电影。crash不仅仅是剧情的各种撞车,更是在美国这个大熔炉中,种族、国籍、文化、偏见、冲突的crash。更精彩的是不仅仅是种族问题,更体现了人的复杂性。在黑暗的表面下,还有人性的闪亮光辉。两个故事都反映了这一点:1. Ryan一方面利用警察职权性骚扰黑人导演的老婆,另外又在危急关头救了同一个女子的命。,但在一次卖车时,意外发现一批被拐卖的儿童,他选择了拯救他们而不是拿500美金。结尾一场大雪,让我想起了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剧本好,演员赞,音乐好听,各方面都很到位,推荐。
很难用两三句话去评判些什么,每一个人物都极具代表性和复杂之处。小警察自以为不是种族歧视的人,但是在面对搭乘车的黑人小混混却开枪射击,抛尸弃车,也抛弃了自己警察的身份。白人警察明显的种族歧视者利用公职身份猥亵女人,但是最后救了那个女人,仍然无法洗清自己是一个猥亵者和种族歧视者,救人的做法只是因为他是个警察。我们好像无法在一个层面上去厘定人,去定性他是否是一个好人。但是在这样一部结构精密,群像戏里每个人物都非常透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仍然是权力的倾轧,社会矛盾下公权力对公民的倾轧,男权对女性的倾轧。窒息感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