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2000)
花樣年華UP:2022-06-19
《花样年华》(英语:In the Mood for Love)是王家卫导演的第七部电影,灵感来自刘以鬯的小说《对倒》,故事上承《阿飞正传》,下续《2046》。在2005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票选为「最佳华语片一百部」之一。
剧情简介
在1962年的香港,报馆编辑周慕云与妻子搬进一栋上海人聚居的大厦,差不多时候搬进来的还有年轻美丽的陈太太苏丽珍和她那位在日资公司上班的丈夫。后来两人发觉自己的配偶与对方的配偶有婚外情,他们两人之间亦产生了微妙的感情。
演员列表
主要演员
演员 | 角色 | 关系 |
梁朝伟 | 周慕云 | |
张曼玉 | 苏丽珍 | |
潘迪华 | 孙太太 | 包租婆 |
雷震 | 何先生 | 苏丽珍的老板 |
萧炳林 | 阿 炳 | 周慕云的同事 |
张耀扬 | 陈先生 | 苏丽珍的丈夫 |
孙佳君 | 周太太 | 周慕云的太太 |
- 张耀扬与孙佳君的正面镜头在原版电影中完全没有出现过。
其他演员
- 张同祖:饰 房客
- 陈万雷:饰 古先生
- 钱似莺(英语:Chin_Tsi-ang):饰 阿嬷
奖项
颁奖典礼 | 奖项 | 名字 | 结果 |
---|---|---|---|
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电影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王家卫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梁朝伟 | 获奖 | |
最佳女主角 | 张曼玉 | 获奖 | |
最佳女配角 | 潘迪华 | 提名 | |
最近新演员 | 萧炳林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杜可风、李屏宾 | 提名 | |
最佳剪接 | 张叔平 | 获奖 | |
最佳美术指导 | 张叔平 | 获奖 | |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 张叔平 | 获奖 | |
最佳原创音乐 | Michael Galasso | 提名 | |
第37届金马奖 | 最佳剧情片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王家卫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梁朝伟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张曼玉 | 获奖 | |
原著剧本 | 王家卫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杜可风、李屏宾 | 获奖 | |
最佳造型设计 | 张叔平 | 获奖 | |
最佳美术设计 | 张叔平 | 提名 |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Michael Galasso | 提名 | |
2000年度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 最佳电影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王家卫 | 获奖 | |
最佳编剧 | 王家卫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梁朝伟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张曼玉 | 提名 | |
推荐电影 | 获奖 | ||
第6届香港金紫荆奖 | 最佳摄影 | 杜可风、李屏宾 | 获奖 |
2000年度亚太影展 | 最佳摄影 | 杜可风、李屏宾 | 获奖 |
最佳剪接 | 张叔平 | 获奖 | |
香港特区十周年电影选举 | 最佳女主角 | 张曼玉 | 获奖 |
2000年度欧洲电影大奖 | 最佳非欧洲电影 | 获奖 | |
2000年加拿大满地可电影节 | 最佳电影 | 获奖 | |
2001年英国独立电影大奖 | 最佳外语片 | 获奖 | |
2001年法国凯撒电影奖 | 最佳外语片 | 获奖 | |
2001年德国电影节颁奖礼 | 最佳外语片 | 获奖 | |
第53届康城影展 | 最佳男主角 | 梁朝伟 | 获奖 |
最佳艺术成就大奖 | 张叔平、杜可风、李屏宾 | 获奖 | |
2001年智利 Valdivia 国际电影节 | 最佳电影 | 获奖 | |
2001年纽约影评人协会电影奖 | 最佳外语片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杜可风、李屏宾 | 获奖 | |
2002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电影奖 | 最佳外语片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杜可风、李屏宾 | 获奖 | |
2002年阿根廷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获奖 |
评价
- 2016年英国《英国广播公司》评选「21世纪最伟大的100部电影」(100 greatest films of the 21st Century)-《花样年华》第2位
- 2011年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评选「百大必看电影」(100 Must-See Films)-《花样年华》第4名
- 2010年英国电影杂志《帝国》评选「100部最伟大非英语片」-《花样年华》第42名
- 2009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选「影史18部最佳亚洲影片」─《花样年华》第1名
- 2009年英国《电讯报》和《泰晤士报》举行「过去10年100部最伟大电影」-《花样年华》荣获第29名和第37名
- 2009年英国《泰晤士报》「近十年最佳电影」-《花样年华》第1名
- 2009年英国电影学院(BFI)主办影评刊物《视与听》(Sight & Sound)评选代表过去10年世界最佳30部电影-《花样年华》入选
- 2009年英国tMF评选21世纪电影50强-《花样年华》第18名
- 2008年美国《娱乐周刊》评选「25年来100部新经典影片」-《花样年华》第95名
- 2000年《时代》杂志亚洲版评选「年度十大最佳影片」-《花样年华》入选
衍生作品
- 本片及《2046》启发了香港歌手方大同创作〈苏丽珍〉一曲,收录于《爱爱爱》一碟。
- 本片最后梁朝伟于吴哥窟的洞中留下心声的一幕,被香港歌手吴雨霏以《吴哥窟》一曲为背景.
获得奖项
- 第13届欧洲电影奖
获奖:Screen International Award - 第4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获奖:Best Foreign Independent Film - Foreign Language - 第1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获奖:最佳男演员 / 最佳女演员 / 十佳电影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摄影 - 第10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获奖:新世纪十年十佳电影 - 第52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男演员 / 技术大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46届意大利大卫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16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Best Foreign Film - 第66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摄影 / 最佳外语片 - 第53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男演员 / 技术大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0届香港金像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剪辑 / 最佳美术指导 /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新演员 / 最佳摄影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第7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获奖:Film of Merit / 最佳导演 - 第5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造型设计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原著剧本 / 最佳美术设计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第26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获奖:最佳外国影片
- 王家卫 Kar Wai Wong导演
- 梁朝伟 Tony Leung Chiu Wai饰 周慕云
- 张曼玉 Maggie Cheung饰 苏丽珍
- 潘迪华 Rebecca Pan饰 孙太太
- 萧炳林 Ping Lam Siu饰 阿炳
- 张耀扬 Roy Cheung饰 陈先生
简评
克制,含蓄,压抑,通篇这样的情绪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叙事节奏的拖沓,并且让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显得异常冗长。这部100分钟的电影,感觉让人足足看了有200分钟那么久。本片作为王家卫的代表作,也自然是十足的王家卫式气质。循环往复的Nat King Cole的爵士乐,亦或是不厌其烦的长镜头,再或者是前言不搭后语故作深沉的台词对白,以及整部电影都是缄默笼罩下的状态,都是如此一丝不苟的王家卫。《花样年华》延续了《阿飞正传》与《东邪西毒》的那种沉闷和委婉,虽然具备了东方的含蓄美,但也的确影响了整体观感,实际观感非常不流畅。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局部特写镜头最为出众,尤其是张曼玉抓自己肩膀上的肉那一个特写的移动镜头,让人感觉拳拳到肉,情绪满溢;以及放在栏杆上空荡荡一只手的特写镜头,都颇有神韵。本片的一切都是遗憾。
如果说西方最认可的中国导演应该是非王家卫莫属了,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就是这部《花样年华》,IMDB、TSPDT、BBC、视与听排名最高的华语电影无一例外是《花样年华》。王家卫导演、杜可风摄影、张叔平指导、梁朝伟和张曼玉主演,的确是王牌组合。昆汀爱拍脚,墨镜王爱拍手,张曼玉真的很会用手演戏。另外电影中“框中框”以及前景遮挡的构图将角色心中的压抑、内敛的情感困境表达得淋漓尽致,那种欲说还休欲拒还迎的感觉是那样浓烈,配合上梅林茂的那首曲子真的完美。所有的情绪就像周慕云吐出来的烟雾一样浓稠氤氲不散,拍出了一种特别的婚外情感觉。最后粤语和上海话放在一起居然毫无违和感诶,神奇。
王家卫的上限取决于视听上的想法,这部的视听强度就非常够劲,音乐的插入非常像舞曲的节奏,但角色却从未起舞,起舞的是演员周遭的一切。王家卫编剧出身,但文本向来孱弱,脱离语境还显得神神叨叨,但有电影工业的加持就有无限可能。两人约会(喝咖啡+吃牛排)那聊的都是你老公咋样,你老婆咋样,但那调度可复杂了,也是要把双人镜头玩出花,位置的调换,运镜的生动,最后恨不得扒进墙缝里拍,也是创作者自己也无法复制的妙笔了。导演总有颗开宇宙的心,《阿飞正传》里的张曼玉碰见了片尾的梁朝伟,房间号从204变成2046。梁朝伟挑面条的那个表演,一看就是下厨房的老把式了,我甚至都觉得超出这个角色上限了,难怪人拿影帝呢。
到底什么是花样年华,是十八年九岁的青春洋溢,是三十岁的理性与克制,只要你觉的是值得的,都是属于你的花样年华,电影中悠扬舒缓,却带着压抑与韵味的大提琴曲,像氤氲的江南水汽随处流淌在狭窄的楼道中,在雨中的街角里,在昏黄的灯光下,在摇曳生姿的旗袍上,在两个人欲说还休的情感里。故事的结尾他还是将所有的秘密都掩藏在吴哥窟的墙壁里,哪怕驻足停留也未敲开那扇门,后来她也在遗憾他的那种如果多一张船票,会不会和他走,在瞻望那扇窗留下的泪,可是此后他们也没相遇。我想过去那段将老未老,克制与隐忍,赤诚与懂得的那段时光对他们而言就是花样年华吧!电影拍摄的真细腻,各种蒙太奇的镜头让我略懂了王家卫式风格。
这是我目前为止看过最喜欢的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可能是王家卫电影里主线最清晰(也很简单)的一部。这部电影没有王家卫之前迷离的灯光,抽帧与主角“矫情”的独白,每个镜头都拍的好有韵味,配乐画面与演员表演浑然天成。在王家卫的镜头下,烟雾,雨水,张曼玉的旗袍和头发都那么有韵味,真的好会拍啊。很多场景都用两侧(主要是一侧)的墙面制造纵深,有时也用一件物品或线条状物体做前景遮挡。对于镜子的使用非常讲究,有个镜头用三面镜子在一个画面中同时出现梁朝伟的正脸,背影和张曼玉的背影,直呼woc,还有个镜头只用简单的平移就在三面镜子上展现出梁张两个人。真的会拍。至于本片结尾的柬埔寨让我有种看《春光乍泄》的感觉,结尾没太看明白,其他的每一个镜头节奏虽慢,但非常享受
“那些失去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到。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够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这个电影,说的故事很简单:无非就是两个已婚男女之间,既相爱而不能爱,无奈、伤感的情绪。真是花样的年华和糟糕的爱情。整部影片简洁精练,高度省略的语言、人物和情节,让这影片主题很是鲜明突出,值得一看再看。厚重、压抑的观影情绪,无形中就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社会的小资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现状。路灯,钟表,隐喻蒙太奇的手法,表达出主题的含蓄美。关于不断变化的旗袍颜色,暗喻了人物心理的变化,这个还是不太清楚。梁朝伟和张曼玉的演技实在是太好了,房东太太也是非常不错。
20210502. 4K修复版IMAX. 在大银幕上看这个片子真是太过瘾了!在极缓的节奏下,每一个精心设计的镜头、每一句话外有话意味深长的对白、和张梁二人每一次克制的互动里,王家卫揉进了太多的细节,是唯有在大银幕的环境下才可以完全体会到的,胶片电影时代留下的珍贵遗产。抛开政治隐喻不谈,光说一对互相爱慕的已婚男女,在得知自己妻子丈夫分别都已出轨的情况下,如何面对和处理和彼此的关系,这个故事都讲的足够高明。是极度隐忍的二人互动,反高潮的情节设计,还有穿插其间的只属于张梁二人的温馨幽默,让这个欲求而不得的遗憾故事得以隽永影史。张梁毫无疑问都给出了各自无出其右、无可复制的最佳表演。
一部优缺点同样明显的电影。倒不是说有多喜欢,而是作为一个风格崇尚者,笃信“把简单玩出花头亦为好”,我还是打五星。王家卫的胜利是风格的胜利,美术的胜利,是题材、语境、介质、摄影以及服化道的胜利。他不擅长讲故事,而是精于营造氛围和情绪,这是他独到之处。通过场景的置换,人物的交逢,展现时间绵延和内在心理,而反复出现的时钟在我看来意义不大。如果不是拍那年岁,如果不是在那年岁拍,如果不是梁朝伟张曼玉,如果不用胶片,这就是一部做作腻歪的都市搞七搞八外插花事体纪录片,有甚可观?最末一段插入的戴高乐访柬埔寨新闻,是神来之笔。
《花样年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塑造了一个新颖脱俗、丰富多义而又含蓄蕴藉的主题。表现了“那个时代”、表现了道德与情感的矛盾、表现了六十年代殖民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微妙。周苏二人想“爱” 而又不去“爱”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的是人性、社会、道德之间复杂的关系,给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无奈。王家卫没有把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仅仅定位在男女爱情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独特的表现手法为其添加时代色彩、民族色彩和人性内涵,这正是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就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讲述婚外恋的爱情故事;就影片的情节来说,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说简单而又平淡。
节奏是真的慢,意境也是真的美,这种风格的爱情片可能只有王家卫能拍出来,含蓄内敛却又让人着迷,就意境的塑造上,对镜头语言的运用上,对镜面,对前景遮挡等等元素的大师级运用,再加上慢上加慢的镜头,配上演员精湛的演技,不看剧情我认为就值得五星。但这些其实都是在为剧情服务,用这样的方式去讲述了两人的爱情故事,很有感染力,让人沉浸其中,我想这正是王家卫的一贯风格,一个简单的故事,从头到尾深刻精彩的意境,就能让认真观影的人沉浸其中,还是那句话,王家卫的电影就像散文一样。(感觉写的太烂了,完全配不上这部电影)
节奏是真的慢,意境也是真的美,这种风格的爱情片可能只有王家卫能拍出来,含蓄内敛却又让人着迷,就意境的塑造上,对镜头语言的运用上,对镜面,对前景遮挡等等元素的大师级运用,再加上慢上加慢的镜头和恰到好处的配乐,配上演员精湛的演技,不看剧情我认为就值得五星。但这些其实都是在为剧情服务,用这样的方式去讲述了两人的爱情故事,很有感染力,让人沉浸其中,我想这正是王家卫的一贯风格,给一个故事配上从头到尾深刻精彩的意境,让认真观影的人沉浸其中,还是那句话,王家卫的电影就像散文一样。(感觉写的太烂了,完全配不上这部电影)
张曼玉和梁朝伟在房间吃糯米鸡的时候我们都确信闻到糯米鸡的味道了,梁朝伟抽烟的时候我也觉得看电影的屋子里乌烟瘴气有点想屏住呼吸,第一次听周璇的《花样的年华》真好听~“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可能是心存善良的坚守的一种底线了,也许在房东孙太、老板何先生的冷嘲热讽里“我们”和“他们”没什么区别都是八卦而已,但是对当事人自己来说五十步与百步就是有区别,不做自己不认同的人也是一种不随波逐流和对自己的真诚吧?起码和在图书馆门口自己的伞被偷了就随便“顺走”一把伞还要自我欺骗是能量守恒地的“补偿”自己(以区分自己与偷伞人)的人不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