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15)
UP:2023-10-05告别简介
濒临死亡的父亲(涂们饰)有着辉煌的过去,虽英雄迟暮但内心依然狂放不羁,以异于常人、不近情理的倔强态度抗拒着死亡 的召唤;国外回来的山山(德格娜饰)仍然处在叛逆期,完全无法融入父辈的生活,蹂躏着自己的情感和身体;母亲(艾丽娅饰)亦与父亲、山山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观、价值观,已在世俗红尘生活中游刃有余,招人烦又令人怜悯;还有琐碎、世俗的姑姑,慈悲的奶奶。一家人在父亲即将告别人世的短暂时间里,彼此交织、碰撞又互相隔膜,怀着许多人生解不开的愁绪,夹杂着种种酸涩滋味及各种复杂情绪,但最终送走死亡,告别过去,迎来新生,尤其是随着山山的结婚生子,意味着她亦有了真正的心灵归宿。
第2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 国际交流基金亚洲中心特别奖德格娜 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涂们 第9届FIRST青年电影展竞赛 最佳剧情长片德格娜
获得奖项
- 第2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获奖:亚洲未来单元-国际交流基金亚洲中心特别奖 / 国际交流基金亚洲中心特别奖
提名:最佳影片-亚洲未来单元 - 第2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提名:最佳影片奖 / 最佳处女作奖 - 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获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第9届First青年影展
获奖:最佳剧情长片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演员
- 德格娜 Degena Yun导演
- 涂们 Tumen饰 父亲
- 艾丽娅 Liya Ai饰 母亲
- 德格娜 Degena Yun饰 山山
- 巴音 Bayaneruul演员
- 乌吉穆 Jimu Wu演员
简评
加入片单很久,网上下载不到资源!大年初二帮妻子值班时,在办公室里在线看的这部悲剧电影!冲着涂们看的,没想到是根据导演自己父亲为蓝本演的,导演也就是剧中的女儿,导演一家三口都是导演,《悲情布鲁克》的蒙古族导演塞夫、麦丽丝夫妇的女儿!父亲肺癌后易怒暴躁,当然这也是父亲一贯的教育方式,病床前的最后一段时光,父亲坦然面对死亡,并不想抗争,坚持治疗只是为了让家人尽点心意。而女儿却认为父亲面对病魔不积极治疗是软弱的表现!
三星半。影片整体色调偏暗淡,飘散着着淡淡哀愁,曾有辉煌过去的父亲的倔强任性,胸怀大志的母亲偏执絮叨,性格叛逆的女儿冷漠、空虚,还有传统世俗的母女俩,一家几口人性格各异,夫妻观念相异、长期分居,亲子间更有深深的代沟,婆媳之间不信任,情侣之间若即若离。明明心有关爱却口不择言,短时间内矛盾频出,隔阂展现,愁绪翩翩。随父亲的离去而告别过去,展开新的生活。
在学校文华一层报告厅看的,还有幸见到了德格娜导演,问了一个问题。这部电影好像是她的毕业作品?感觉整体要表达家庭代际关系和对父亲以及民族情怀的纪念,但是力道又不够,而且有些情节穿插得太驳杂了。比如空气草的存在和女儿的男友这一部分,你又觉得它存在是有必要的,但是最后又觉得它的存在的意义不明。
这部电影用一种非常隐晦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它呈现了一段看似散乱无章的时光,去讲诉这样的两代人:一个面对未来迷茫的年轻女孩儿,从小就离开家被送到英国去念书,沉迷于网恋,把自己卷入充满伤害的恋情中无法自拔;一个面对死亡迷茫的中年父亲,年轻时离开家乡北漂在京,国有电影制片厂的境况令他们束手无措,身患绝症饱受病痛,他放弃了生的希望
放生段落,父女之间的矛盾被推至最大化爆发,对话朴实又尖锐,而在那之后,父亲在病魔的压迫下最终褪去了威严与桀骜,黑夜里他侧卧床上流涕,被击垮掉的父亲和黑暗的角落里痛哭的女儿,彼此放下了防备,完成了父女间的和解,而女儿似乎也一夜成长,告别了陷入迷惘与空虚的青春岁月。最终,女儿住进了父亲曾经装修好的房里开始担当起母亲的责任,强势的母亲在父亲离去前表露出巨大的伤痛感,也完成了自己与她以及这个家庭的和解。
昨日惊闻涂们老师过世的噩耗,整整emo了一天,连夜重温了《老兽》和《告别》,不得不说我们失去了一位太宝贵的表演艺术家……这部电影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片中癌症父亲的原型就是德格娜的父亲——蒙古族导演塞夫。片中每个人物都是那样浓烈的存在,但他们在表达情感方面却总是惯于清清浅浅。一个导演将自己最为私人化的情感与难以面对的悲恸分享给观众是极其需要勇气的,而影片最打动人的不仅是最后父亲的离世,更是它在朴素中所展现出的生活质感和多样人性。影片消解并重构了类型片的凛冽与温情,以独特且直接的视角讲述着真实发生的过往境遇,也让我们对生命、对家庭、对自身油然生出一种眷恋与敬畏。最后,也借此片跟涂们老师做一个告别吧……草原的雄鹰无论何时都能飞向山巅慰藉众生,而自由不羁的灵魂也将永远栖息在这片广阔天地,长生不息……
镜头语言简单,摄影一般。前一个小时觉得这是导演黑自己家吗不能吧,是故事还是纪实,如果是个人私语那两位导演及女儿组成的家庭就是没有温情的原生家庭。鱼与父亲,马与电影。去年在《当代电影》看了麦莉丝访谈,为什么商业导演无名呢,可能是以出发点来区分吧。应该是因为穷吧,思想有点跑偏。中国伦理父权啥的其实没必要,人活好自己就行了。
可以看成一种文本内外的套层结构,戏内父女亲人之间的龃龉、抚慰与和解,是戏外导演与家庭的真实经历,难得的是影片没有因为父亲的离世而沉溺于温情缅怀,而是大胆撕开伤疤回溯思考,这份直率和坦诚足以打动观众,但个别之处仍觉得有些拧巴,对于国营电影厂的现实观照还是挺动人的,父亲独自在电影院看以前的作品,时光变幻物是人非,那一幕让人动容。
不知道说啥好,84年的导演,最后的献给父亲,这才是影像托举起来的对生命的礼赞,这是属于电影的时刻,这是对父亲的最好的《告别》,我们看到了导演的作者性,看到了一个从生活中提炼萃取出来的文本,看到了真实的符合人物性格的台词和对话,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成熟的摄影和场面调度,冷静克制的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家庭的面貌,一个如此生动真实的父亲的形象。那是属于青春的反叛,也是属于对生命,对死亡,对父亲最真挚地抒写,这是属于创作者的幸福,感谢导演,期待下一部作品《阿敏》能够顺利制作完成
滴~~ 辛丑年最后一场电影~ 半自传式电影,虚实结合,娓娓道来。前半部分很沉闷,尤其是女儿的感情线。随着父亲病情加重,女儿也在慢慢转变。树林里放飞笼中鸟是一个转折。涂门的演技真的好,把这个蒙古族父亲刻画得很好。很男人!很直男!父亲的执念,马,一直都埋在电影里作为伏笔。当父亲回到内蒙电影制片厂看《悲情布鲁克》时,我进入了沉浸式电影模式 涂门演技太棒了!最后,隐忍的感情爆发也是安安静静的,老父亲的癌细胞扩散全身,老父亲挪开了一点被子,女儿将垫子放在了父亲腿间,那一刻的爆发,把隐忍克制的感情推到顶,扎心啊。 这电影见识到了涂门的演技,可惜,涂门也“告别”了。
如果10分制,我愿意给这部作品6-7分。主要是因为影片中的真实,无论是演员演绎、场景安排、情节设置都能让我感到强烈的真实感,仿佛这样一家人就在身边。不善于人际沟通的父亲与妻女的感情看似淡漠,但却深沉内敛。很喜欢这份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没有大开大合,甚至整体有些压抑,却平缓流畅。很偶然今天看到这部电影,却更意外地在同一天的新闻网站上看到了扮演父亲的涂们老师去世的噩耗。食道癌,不知涂老师最后一段时间的经历是否跟影片中(电影里是肺癌及转移)相像,希望涂老师没有受这么多病痛折磨。从此,人间又少了一位戏骨,天上又多了一颗明亮的星。
#第40届香港电影节# 我们对不甚关心的外人和颜悦色,却对本应最最亲近的人铁面獠牙,最后连告别的时候后悔都显得苍白无力。从电影一半开始默默流泪,一直哭到最后。一部不喜欢也不讨厌,看完心里很难受的作品。-------德格娜《告别》,第9届FIRST青年电影展青年电影竞赛最佳剧情片,第2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