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之上(2021)
UP:2024-03-06
评分:6.2
导演:刘智海
编剧:周佳鹂
主演:陈韦欣 / 吴嘉辉 / 聂劲权 / 应林坚 / 陈雨泽
类型:剧情 / 战争
片长:86分钟(电影节版) / 9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Beyond the Skies
上映:2022-06-17(中国大陆)
IMDb:tt15554668
云霄之上简介
这是一部在生存与毁灭间行走的战争电影。在战争废墟的慷慨悲歌中,年轻的红军战士洪启辰接到军令,必须在48小时内炸毁敌人的弹药库。这是一条赴死的军令,他开始在危机四伏的群山里集结战友,带领伤残的同泽和敌人殊死搏斗。同时洪启辰还经历着战友们对于为何赴死的拷问,和大家相继死去的困境。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任务似乎越来越不可能完成。有人因为信仰而选择坚持,有人忠于使命而毅然牺牲。影片用中国诗性电影美学讲述了中国1937年一次富有革命忠诚的军事行动,将残酷幻化于诗意,共同参与一次具有使命感的向死而生。
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 最佳影片奖(提名)
获得奖项
- 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获奖:天坛奖入围影片 / 最佳影片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摄影
- 刘智海 Zhihai Liu导演
- 陈韦欣 Weixin Chen演员
- 吴嘉辉 Jiahui Wu演员
- 聂劲权 Jinquan Nie演员
- 应林坚 Linjian Ying演员
- 陈雨泽 Yuze Chen演员
简评
这两年主旋律里算很不错的,有一定的影像风格和故事内核,学院风格很明显,摄影调度、色调变化、剧情中穿插的各类意向、多处幻觉设置造成的虚实效果等,使人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想起《1917》、《伊万的童年》等。剧本也算近年同类型里较丰满的,人物有一定的复杂度,各人物间有对比,对于内战有些微反思。但音效差,方言意义不大,区分度不高,配音不行,演员表演僵硬,虽然这个片子也没给演员太多空间。整体模仿和炫技感太强,全靠同行衬托。导演解释男主坚持执行任务是出于他作为唯一读过书的人的自命不凡。 额外吐槽映后:观众想要的是平等交流讨论,而不是听你美院学生轮流抢话筒拍牛头不对马嘴的马屁,想和老师套近乎回学校去干,别浪费全场观众时间。
怎么说呢……影像风格上能够感受到浓烈的匠气,但把美院那一套形式套来这部电影很难被买账,不要碰瓷什么《伊万的童年》《1917》,不要拿那套超现实主义的片段强硬地插进来,整体效果并不好。黑白色调并不等于中国的诗意影像,在形式上的刻意追求使得内容很装,看完电影也分不清每个演员长什么样子,也不要再说什么筛选观众的审美门槛了,讲好故事很难吗?林中的云雾、破雾而出的光束、血雨的几个画面还是可圈可点的,但真的很难评价,别再试图用故弄玄虚的方式讲故事了。
北京国际电影节。 低成本电影,看得出主创团队想突破一些传统主旋律电影的做法,算得上是一种探索吧,但至于做到了多少就见仁见智了。情节太零碎了,没有衔接,台词也太白了,过渡处理得比较含糊。央美的朋友说这部电影的色彩看起来很不舒服,是一种很奇怪的、饱和很低的灰调。不过看得出来为了追求诗性,摄制组在镜头上下了很大功夫。
万玛才旦监制,嫡系班底护航,包括了德格才让声音指导,意象、声音与万玛才旦电影相通。诗电影追求简单、凝练,最难处理的就是意象符号使用,多则繁,少则薄,本片剧情没表面看起来那么拉垮,不过意味和立意确也不深。影片后半部分真实拍出了战争之残酷,几场水下戏、林间枪战是亮点,部分意识流段落堪称佳章。镜头里,青年演员被拍得特别有魅力。PS,看来以后此类电影不仅要有文学顾问,还要有党史顾问了。
在北影节的片单里看到了这部电影,才想起自己忘了标记了。上影节期间看了本片,出自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的作品。风格化还是比较突出的,只是整个故事还是比较简单,另外看镜头就知道这部电影的投资是相对有限的,而作为战争片,一旦成本受限,那么表现方式自然就会比较局限。当然导演拍成这样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这是300万成本?看看最后长长的制作人员名单,你跟我说成本300万?里面很多没有必要的特效,没有必要的摇臂,你跟我说300万?你拍摄了1个月,跟我说300万?如果这个片子成本真的是300万,我他妈给他打5星。如若抓学生们当奴隶做免费工,那他狗屁不是。
带有国美特色的影片,前半部分感觉在对标《伊万的童年》,但是小男孩死得太快……摄影和灯光方面倒是超级棒,真的是战争片里面的一股清流,(虽然不知道这种摄影对战争类型有啥影响……)纯粹好看?人物反复死亡而重生,超现实主义?还是我单纯脸盲……水下戏还挺有趣,或许水下的姿态伸展也就是云霄的内核?好吧,没看懂,但也是一部有意思的战争片
挺中国美院老师的工整文艺片,真诚。90分钟标准片长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上大荧幕,有斯坦尼康就值得去电影院看。出来就下雨了。我看的第一部大荧幕消色电影。片尾音乐:舒伯特冬之旅-菩提树下。你是选择执行任务,还是选择带兄弟们活下去?致敬所有没选择现在和未来继续活着的人。可能这就是世界上所有共产主义战士今生的价值观吧,伊万的童年红军白军地下,中国还缺少这种类型的战争片,期待多拍,应该多拍多写。@寰映影城颁奖后场至少十来个空座位,片尾字幕大家有鼓掌,没放完音乐退场的也不少;坐椅太舒服,跟电影里面的紧张环境反差,我坐也不是靠也不是。出来合生汇太明亮了,还好不是skp 我又想起战争子无线了,目前国产战争背景电影我喜欢程度还没有超过这部的
在如今炮火连天的战争片下难有如此聚焦小人物的影片,影后放映导演说采用此种视觉基调同时也是为了模糊片中角色的重要性,无主角设计把名留青史的英雄人物淡化,因为在真正的战争中有太多普普通通的人默默付出。也许是诗性电影的名号打的太响,我抱着似伊万的童年般的期待去看,却让我看的不太舒适,人物表演和台词的尴尬太出戏了。当我试图在如今这个快速的时代寻找一个慢下来的电影,我好像也没有找到,好像影片依旧是那样的“快”。
#BJIFF2021#人物形象的刻画一般,表演还有待加强,剧情太简单,由于成本有限好多戏没能拍到位,给人的震撼不够,代入感就不强。最后芦苇荡里的戏可以拍的再好一些,现在这样给人一种很随便的感觉
电影美术个性强烈。运镜与画面设计精心雕琢。但看下去就会淡化这些形式感,而更沉浸在电影更本身的故事性上。这也是这部电影最难能可贵的。演员选择亦走心,表演落实于细节微处。红军信念与同室操戈之残酷悲悯都传递得到。中间的灵魂出窍与结尾血雨在表达余更添cult风。
美术太棒了,怪不得是美术学院的作品。影像诗情画意,部分镜头有塔可夫斯基的味道,镜头设计得很好。色调就像一幅水墨画。成功的让影像引领叙事,北影节最后一场,终于看到以影像为主的电影了,怪不得是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