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拉(1961)
LolaUP:2024-05-17
评分:7.9
导演:雅克·德米
编剧:雅克·德米
主演:阿努克·艾梅 / 马克·米歇尔 / 雅克·阿尔当 / Alan Scott / 伊莲娜·劳波蒂尔 / 玛尔戈·利翁 / Annie Duperoux / Catherine Lutz / 科琳娜·马尔尚 / Yvette Anziani / 多萝泰·布兰克 / Isabelle Lunghini / Annick Noël / Ginette Valton / 安妮·扎米尔 / Jacques Goasguen / Babette Barbin / Jacques Lebreton / Charlie Bretagne / Gérard Delaroche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90分钟地区:法国 / 意大利
语言:法语 / 英语
影片别名:罗娜
上映:1961-03-03
IMDb:tt0055093
萝拉简介
雅克·德米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是一部没有歌曲的歌舞片,剧情描述法国青年罗兰,迷恋酒吧舞女萝拉。她是单亲妈妈,独自抚养着儿子,还痴心地以为抛弃他的男人会重返她身边。
获得奖项
- 第16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Film from any Source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Foreign Actress
- 雅克·德米 Jacques Demy导演
- 阿努克·艾梅 Anouk Aimée演员
- 马克·米歇尔 Marc Michel演员
- 雅克·阿尔当 Jacques Harden演员
- Alan Scott Alan Scott饰 Frankie
- 伊莲娜·劳波蒂尔 Elina Labourdette演员
简评
德米讲故事功力了得,一场约会就是一对人物,最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ronald常去的咖啡馆揭晓谜底。情节薄弱,逛吃舞聊,但呈现的内容丰富工整,cecile和lola一前一后,同为水手的michel和frank,两次赠书送字典和漫画,聊完lola又陪cecile过生日,不需要闪回,也没有穿越,前后脚的故事已经有了命运的对比。不满的是,最后大团圆结局太庸俗和突兀,这本来就是一个离别、哀伤、遗憾的故事。演员方面,阿努克艾梅明艳靓丽,科林娜马尔尚随便扭了几下,谁也想不到第二年会在导演夫人那里接个大活儿。
。以法国舞女(单亲妈妈)和美国水手之间的相爱与分离(最终两人HE)为核心主线的群像爱情故事。这种群像虽能更好地反映二战后的法国现实,但本身也会有些偏离主线。视听上通过精美的摄影(光影/构图)和轻快灵动的高水平运镜/场面调度营造了梦幻轻盈的浪漫。此外,影片虽很少歌舞段落,但角色们的表演方式却也有一种类歌舞片的质感,再配上各种大赞的配乐,使得整体观感依然很歌舞片。
85,电影里出现了很多主要角色,但是实际上只有三个主要角色,所有女人都是萝拉(五个),还有两个米歇尔和一个罗纳德,他们各自为对方美好的幻影,但是对各个幻影的实体其实并不太爱,因为幻影的作用就是远离生活。片子的摄影、剪辑都非常有活力,确实有很强的歌舞片倾向,浅尝辄止的社会环境描写、美国文化的入侵、人物的轮回暗示也让这个片内容丰富又不拥挤。
观感其实蛮像侯麦的《冬天的故事》,但这部的女主毕竟没有侯麦片子里的那么能作,而且还带着一种标志性的轻盈质感,某种角度上还是挺讨喜的。人人都说初恋是最意难平的,而少女和水手的邂逅仿佛又预示着一个轮回。不同于《柳媚花娇》的群魔乱舞般的合家欢场景,本片则不完全是合家欢的结局。男主喜欢女主多年,但女主却心有所属,看似简单而狗血的剧情,实际上就在你我身边出现。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也只能像条狗一样离开这落寞的街道,用另一个空间去换取遗忘用作疗伤。
德米的爱情歌舞片往往只关乎一件事:,,不仅作用在摄影机上,也操纵着人物聚散的运动,立约/赴约/失约并不全由计时决定(片中天色光线与情节所述时间大多不符),"音乐时刻"?决意远行的留守者,踏出门槛坐上车却尚未离开之际,有所感应地蓦然回首;归乡的外来客受地点牵引不能再次成行:尾随,焦灼等待,徘徊在街头.
剥去色彩与歌舞的德米还剩什么?这部「萝拉」真的美到超乎想象。且不提质感,也不提兜兜转转的邂逅、重聚与分离,手持天光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魔力,我完全不懂技术上是如何实现这种独特感觉,但让人觉得有一种巷陌纪录片的况味,是一段真实的人事物在展开,是一些妙手偶得的素材拼接……那种自然主义的韵味甚至连大场面营造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都难以匹敌,一种生猛的野味。萝拉的结局在「柳」里关照,而男主人公多次上下阶梯经过的回廊也是「瑟」中那个商人漫游唱段中美丽空镜头之所在。跳下游园会车子时的平均律与升格镜头太浪漫了。
雅克德米的第一部长片,剧情感觉有点不够饱满,男女主人物刻画也不算太鲜明,迷茫的男主更像是那个年代法国年轻人的缩影,LOLA最终等来意中人这个结局还挺德米的,德米总让我觉得他被那个年代的新浪潮风格影响着但是在故事构架上却又不太那么的法国
觉得anouk还是不要浓妆好看,细节不错,一些镜头的设计有心,路人走过的scene看起来没什么重要,但是给人一种冲击,该片固定镜头加推拉比较多,开头还有小腊肠,和一条黑色的大狗一起走过。一些蒙太奇设计挺好,碰碰车那里,跳舞的调度,很棒。anouk好可爱。
留下,离开,归来。雅克•德米的长片处女作。微妙的网状人物关系,行云流水的剪接与运镜,各种情感都带一点的忧伤氛围。法国舞女,美国水手,单亲家庭。不仅阿努克•艾梅的女主角是“萝拉”,女孩塞西尔和她的妈妈也分别可以看作是下一代和上一代的“萝拉”。只可惜女主这条线的结局童话色彩过于浓重,有点意料之中,情理之外。不折不扣的神作。
雅克德米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必须耐心地看由大段的对白组成的故事,对白很大程度上也是叙事节奏,算是观影中最大的体验。中间萝拉的歌舞表演片段还很亮眼,舞女和水手的再次相见,很明显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南特的风光和青年男女之间被把玩的浪漫情怀,相互印证罗兰和萝拉之间的感觉的脆弱。结局也是无情,罗兰落寞的走在大街的神情,被奔走的车里的萝拉看到,但又不能去做过多的回应,只好让各自的思绪和温情随风而去!
水手与港口、南特与瑟堡、爱情中的远行与错过,雅克·德米的标志性元素在他的长片处女作中就已充分展现。在奥菲尔斯式的运动长镜头中,几组简单的人物关系交织在一起,随着故事的推进渐渐厘清。萝拉身边的男性角色们在同一个镜头中擦肩而过,登场和离场。萝拉盼回初恋,剩下罗兰面对遗憾,寡妇和小女孩的故事成为了萝拉往事的缩影,喜忧参半的结局道尽生活的多变与无奈。影片虽然不以歌舞为主导,但是却有着歌舞片般情绪充沛大开大合的台词与表演,也仍有几处歌舞片段,游乐园一段实在轻盈
#BJIFF2021#德米的影片或许是新浪潮中最轻盈的一笔,一部没有歌曲的歌舞片,演员却常常处在一种节奏当中:他们所做的动作不是即时的反应,而是编排好的程式,却自然到看不出节拍。似乎没有一个主线,只是一群人互相遭逢的故事,却将如此多的巧合处理得没有刻意之感,属于萍水相逢的浪漫缘分,让我们叹惋,让我们感动。我们谴责负心汉却不怨恨浪荡女,因为电影告诉我们,情愿将身体出卖的人,往往是因为她明白自己灵魂的归属。好像无论中外,与歌女产生联系的都是落魄书生,摄影常常不避讳背光的场景,就像影片的结尾,零余者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走向另一种生活。片名右下角写着à Max Ophuls;达米恩·查泽雷的处女作完全就是对标的这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