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线(1962)
评分:8
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编剧: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主演:让-保罗·贝尔蒙多 / 塞尔日·雷吉亚尼 / 让·德赛利 / 瑞奈·列费夫尔
类型:剧情 / 惊悚 / 犯罪
片长:108 分钟地区:法国 / 意大利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Doulos: The Finger Man
上映:1962-12-13
IMDb:tt0054821
眼线简介
黑暗中,一个身着风衣的神秘男人在通道中穿行。他就是莫里斯(塞吉·赫吉安尼Serge Reggiani饰),一个刚刚出狱却仍依靠偷窃为生的盗贼。为了清算以前的旧债,他准备跟他的朋友西里安(让-保罗·贝尔蒙多 Jean Paul Belmondo饰)再干一桩偷窃案。不料行事时警察却突然而至,莫里斯再次入狱。不明就里的莫里斯认定西里安是警察的眼线,开始寻机报复。而西里安并非警方的线人,真正的卧底另有其人。与此同时,西里安也正开始实施自己的大胆计划。
由世界影坛最负盛名的黑色电影大师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执导的经典犯罪悬疑电影《眼线》,根据1946年出版的小说《犯罪系列》改编而成。
-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Jean-Pierre Melville导演
- 让-保罗·贝尔蒙多 Jean-Paul Belmondo演员
- 塞尔日·雷吉亚尼 Serge Reggiani演员
- 让·德赛利 Jean Desailly演员
- 瑞奈·列费夫尔 René Lefèvre演员
- 沃尔克·施隆多夫 Volker Schlöndorff演员
简评
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也许我们都像是惊弓之鸟一般,有一点风吹草动便容易触发自身的逆鳞。尽管并不畏惧生活的惩罚,却终究是无比忌惮再回到那样的世界中去。可是,黑色记忆的消除总是需要时间的,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只是觉得不能总是让自己困在那样的逆境里。我很想相信你,却又很怕相信任何一个人,也许这个眼线是长在我们自己的内心里的,很难拔除却无比折磨人,人生真是难啊。
断断续续分了好几次看完的,没有沉浸感,而且似乎有些脸盲,傻傻分不清谁是谁,对故事也没有特别的感受。警局审讯那段长镜头令人印象深刻,导演场面调度的能力好强啊。看评论说有美国电影的风格,回想一下似乎确实如此,电影中有很多中国元素,有趣。原来1960年代就有指纹识别技术了吗?
这是昆汀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我就是喜欢看电影的那种野性,直到最后20分钟,我都不知道TMD到底在看什么。但是最后的20分钟内解释了一切。直到现在它都让我神魂颠倒,尽管你根本不理解前一个小时都发生了什么,但是你的思绪已深陷其中。”我看昆汀的电影很能体会这种感觉,但这部《眼线》是真的不太懂……
第一次来法国文化中心看电影,选了两部梅尔维尔。这部还是挺典型的梅导风格。开头的长镜头是不是很多电影也致敬过?我联想到的是《危楼愚夫》里也有一组男主在街道上穿行的长镜头。结尾呢,感觉挺像《红圈》的,虽然不太记得剧情了,但是都没什么好下场的结尾应该是一脉相承了。或者说他们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贝尔蒙多应该是我见过的最小鲜肉的时刻吧?比《精疲力尽》、《狂热皮耶罗》还年轻啊。《独行杀手》中的颜值巅峰。摄影和音乐很牛!
【YVR-que】三星半。修复。中文片名的翻译复杂了,开头已经解释的那么清楚了,翻译成“眼线”实在画蛇添足了。故事本身并没有那么优秀(对话太多了,没必要),但是演员魅力和导演功力愣生生把作品抬了一个台阶。女性元素的继续缺席是梅尔维尔和美国黑色电影的一大区别;至于风衣,只是附加品罢了。
反而帮助我理解了《精疲力竭》,不单单是因为伟大的让•保罗•贝尔蒙多。在前者中,贝尔蒙多始终活在当下,你无法判断当他向追逐他的警察开枪到底是一种百无聊赖还是浪漫主义。夸张地戏仿黑帮造型(尤其是大拇指摩挲嘴唇)是希望变成海报上的亨弗莱•鲍嘉;《眼线》中,贝尔蒙多始终活在过去,其他人也一样。反复提及的人名与其背叛提醒我们注意谁是卧底,但又不能完全信任这些漩涡中的男人—毕竟“人要么撒谎,要么死去”。每向前行动的一步,都是千机算尽,以求道义。而贝尔蒙多的造型(绝不散开的风衣)划时代地确立了法国匪帮日后的形象—看看阿兰•德龙,不像美式侠盗般全身而退,哪怕倒下,也拒绝成为蝼蚁!
二刷。亮点依然是开篇长镜头与结尾宿命论。过程还是有点松散拖沓,有些废话与废镜头可以剪掉。梅尔维尔这一部尚还未超越对美国黑色电影的模仿阶段,尤其叙事方面好莱坞式说教不够精炼的弱点还未克服。设计过度的套路和桥段其实有些地摊文学的俗气,但是结尾的悲剧命运又将整个故事拉回了跟肃穆影像相匹配的格调。
84/100 #FIFF22# 近似的风衣服装等设计、光线的明暗处理(尤其是开头)其实都增强了不少迷惑性。那些室内装饰(尤其是人像装饰品)也隐隐暗藏着厄运,再加上比较东方色彩的室内设计,更暗示了一种神秘主义的宿命,仿佛超越一切谋算的命定性。警察的汽车镜头仿佛摄影棚拍一般,还有最后雨夜开车的一长段镜头,异常之感都非常强烈。
有眼线这个设定,多了个猜卧底的互动,并比纯描写黑白道较量对决有趣一些。同一些事件两种说辞也让卧底身份显得扑朔迷离,说实话男二说辞男主包括很多观众都轻易相信了还是难以理解。看了几部导演犯罪片风格就是警匪双方思考计划的多,对白多,行动事件很少。不如现在犯罪片简洁明快,商业性高。优点就是逻辑很好。只能说各有取舍吧。
梅尔维尔个人风格成型作品,如同电影中的角色一样,影片风格也十分冷静、优雅、克制,越是关键的部分,越是冷静、克制、简约,不需要好莱坞式的主管音乐煽动情绪,简洁、优雅的动作足以展现梅尔维尔独有的美学。梅尔维尔对于兄弟情谊、江湖道义的刻画,黑帮人物的悲剧宿命,都影响了一大批后来者,杜琪峰、吴宇森、迈克尔·曼最优秀的电影里,都隐藏着梅尔维尔的影子。
情节跌宕,剧情新奇,最先看过梅尔维尔的《独行杀手》,这种冷峻的独行侠风格是真讨胃口。兄弟情比港片都浓,男主成在算无遗策,败在算无遗策所带来的过分的自信,不告诉朋友使得闹了个大乌龙结局,完美诠释他的瑕疵在世人的眼中已经成为他的优点的必不可少的派生物。摄影风格非常黑色电影,结局经典黑色宿命。
贝尔蒙多那轻松随性、幽默痞坏的风格,频繁与周围物体发生接触的肢体动作表演,都与维尔梅尔式主人公相背离。他们之间磕磕绊绊的合作,让本片显得不那么维尔梅尔式样。或者说,他们之间意料之外的碰撞,相互成就了各自作品当中的特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