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花雨(1982)
UP:2024-07-31
评分:9.1
导演:颜学恕
编剧:赵之洵
主演:贺燕云 / 柴怀民 / 张宏 / 李为民 / 张稷 / 贾士铭 / 崔凤云 / 吴鸿玉 / 许琪 / 樊玲 / 扎西
类型:动作 / 音乐 / 歌舞 / 古装
片长:10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Along the Silk Road
上映:1982
IMDb:tt13926128
丝路花雨简介
取材于著名的敦煌壁画。
在唐代的河西走廊,飓风骤起,将波斯商人伊努思带领的商队卷入了风沙之中,伊努思被埋在沙堆里。中国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无意中发现了伊努思,及时救了他。
神笔张父女与伊努思告别后,不幸为盗所劫英娘被匪首窦虎劫走。英娘被迫学艺,在皮鞭和鼓乐声中长成了一个出色的歌舞伎艺人。五年后,窦虎带他的百戏班子来到敦煌市集,英娘含悲起舞,博得了众人的喝采,也引起了掌管市集贸易的官吏市令的邪念。这时,神笔张寻女也来到市集,终于与女儿英娘相遇。窦虎拿出伪造的"卖身契",阻挠父女团聚;垂涎于英娘美色的市令也从中作梗。这时,在此经商的伊努国挺身而出,不惜以重金为英娘赎身。在莫高窟内,女儿的舞姿,激发了神笔张的灵感,绘出了敦煌壁画中的衡世珍品--《反弹琵琶伎乐天》。
伊努思前来看望神笔张,发现洞窟内的壁画和彩塑,为之惊叹。当窟内充满欢乐气氛之时,市令要将英娘征为歌奴,企图霸占她。英娘惊闻噩耗,失声痛哭。神笔张忍痛把女儿托付给生死盟友伊努思,让她随商队逃往异国。市令诡计未逞,将神笔张囚禁莫高窟内,罚他戴镣作画。一日,河西节度使偕夫人来到莫高窟,看到《反弹琵琶伎乐天》的高超画艺,赞赏不已。当他见到身带镣铐的神笔张时,大为吃惊。他得知真情后,当即下令为他除去长镣,并赏给神笔张一支官制画笔。从此,神笔张获得了自由。
3年后,唐朝要召开27国交谊会。伊努思奉命作为波斯通商使节,就要率商队启程,英娘随商队返乡,欣喜万分。为感谢波斯亲人伊努思一家救护之恩,她将精心绣制的珍品《反弹琵琶伎乐天》赠给他们。神笔张得知27国交谊会即将召开,企望爱女能随商队返回。突然,他发现窦虎和市令正在密谋拦截波斯商队,他不顾危险,欲向商队报警,不幸被窦虎暗箭射中,倒在沙丘下。伊努思的商队遭到伏击,货物被抢劫一空,狠心的市令还要杀人灭口。危急关头,神笔张苏醒过来,爬上烽火台,点燃了烽火。市令与窦虎见已惊动四方,仓皇而逃。伊努思急步跑到神笔张身边,黯然泪下,英娘更是悲痛万分。
神笔张临终前把窦虎的暗箭交给英娘,嘱咐伊努思和女儿一定要剪除市令和窦虎这些奸官恶贼……英娘悲痛欲绝,发誓为父报仇。
27国交谊会隆重开幕。市令、窦虎把抢来的宝石琵琶献给河西节度使,以求升赏,这时,化装成老者的伊努思,向节度使请示献艺。英娘面蒙褐纱,跳起了盘上舞,获得了宾主的赞赏,舞罢,英娘扯开面纱,持箭直指仇人,并向节度使呈上暗箭,诉说使书被劫、父亲遭害的经过。节度使义愤填膺,下令拿下市令、窦虎,严惩了奸官恶贼,确保了中外通好。
相关影片推荐
- 颜学恕 Xueshu Yan导演
- 贺燕云 Yanyun He饰 英娘
- 张宏 Hong Zhang饰 波斯老人
- 李为民 Weimin Li饰 伊努思
- 史敏 Min Shi演员
- 赵之洵 Zhixun Zhao编剧
简评
街头卖艺,天国神游,散花飞天舞,长绸舞,波斯的迷人风情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反弹琵琶伎乐天是盛唐的文化符号,更是画工们的才情,伟大蓬勃的创造力的体现。琵琶飞天在壁画色彩上的体现弱了些。在那个交流贯通的时代,丝路上商旅络绎不绝,驼铃阵阵,乐曲,杂技,舞蹈,物产,多种地域风情交融,无数的插曲,无数灿烂的故事在这里发生,故事表达完整,并且蕴含丰富。
开场的天女散花就惊艳到我了,四十年前已经有这种水平!虽然现在的舞剧舞美更华丽,技术更先进,这老剧的布景、色调反倒给人一种高级感。群舞里随便切个镜头都是美人,虽然舞蹈炫技不多,演员们感情投入,肢体表达到位,能让人沉浸其中。
太精彩了,敦煌壁画活了。旧画质的朦胧也掩盖不住细节上的考究,很还原。本片的故事讲得也很好,剧情发展干净利落,有喜有悲,一波三折,不是空有漂亮外壳、故事内核却空洞乏味的影片.
.29。今日偶然看到粤剧白蛇传,电影式画面和动作,极为好看,创意非常好,然后想到了这部留存很久的舞美剧。各式各样的服饰、舞蹈、音乐令人极为陶醉,眼花缭乱。全程没有台词,以敦煌壁画为故事。多点这样的作品,中华文化才会复兴吧。
难得一见的经典,人物塑造非常丰满,每一个都是有血有肉,饱含深情,每一个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真性情演绎千年的经典,向老一辈艺术家们致敬,感谢有他们当年的付出,才有如此的精华。
影片拍摄于1982年,总体看完成度是非常高的,创意满分,立意高超(国际民族大团结、胸怀天下),但无论如何舞蹈也难以完美还原敦煌壁画的曼妙神韵。上半部在编排、制作方面明显优于下半部分,全片点睛之笔在于中段神笔张因思女心切“梦游仙境”,既是上半部的高潮段落,也是全片的精华和灵魂,将中国式含蓄情感巧妙融汇于美轮美奂的舞蹈编排之中,形与神都更加接近自在灵妙的敦煌歌舞壁画。英娘计划由波斯还乡开始,群舞含量增加,编排及舞齐质量均有所下降,叙事节奏也稍显凌乱。
民族的优秀的舞蹈电影 通俗的情节具有符合中国人情义的波折故事 发生地域得特是色彩与文化熏陶无疑是本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即使外行也可以看出里面多种舞种的交织 现实的石窟、河西的街头、壁画梦境、波斯风物等空间里所展现的皆如繁花锦锻
花红柳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舞姿曼妙,充满力量,简直就是各种颜色开大会,尤其各种浅色系搭配实在是好看。专心看服装舞蹈就行了,因为没有台词,完全不耽误理解。故事简介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个人最喜欢天上演奏会和波斯舞蹈的片段,女主的舞蹈确实非常有力量,柔美刚劲,轻盈灵动,各种风格都很擅长。真的是大型舞蹈啊,每个场景都需要多位演员,另外那个地板为啥那么亮啊,效果太好了。那个沙漠的场景看着像是外景,因为地上都能看见尘土飞扬的。这个太适合大屏幕看了,希望有能在电影院看到这个电影的机会。
太精彩了,敦煌壁画活了。旧画质的朦胧也掩盖不住细节上的考究,很还原。本片的故事讲得也很好,剧情发展干净利落,有喜有悲,一波三折,不是空有漂亮外壳、故事内核却空洞乏味的影片。神笔张和英娘这对父女的遭遇太坎坷了,神笔张到最后被坏人害死,太令人心痛了,好在有伊努斯这位仪义商人的帮助,最后得以报仇雪恨。
剧照很多是贺燕云阿姨的,不是傅春英阿姨的;我希望妈妈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敦煌古乐》这部舞剧被拍成电影,而且一样地在米兰斯卡拉被立碑。感谢母亲与她的伙伴们当年为新中国奠定了这样绝世的古典舞艺术杰作。
真的好。很流畅,每个人物表达都很清晰。虽然不是很懂舞蹈,但作为两季舞蹈风暴观众,看下来大概舞种是民族+芭蕾吧?不知道古典算不算有,我有时候不太能分清民族和古典。剧情嘛舞剧不要求什么了,BGM虽然很年代感,但跟舞蹈跟剧情也是和的,一出一出都很顺。
勉强两分。开场就用字幕把全片剧情都介绍完了,不知舞剧是不是就是这种规矩。舞台剧实录和特效的组合一直延续到《白蛇传·情》,不过当年技术所限,本片的特效镜头也就吊威亚飞天的三五个而已。本片其实主要还是看美术和舞蹈了,布景和服装的整体效果没超过“北池宁南丁辰”,也不可能超过,当然这个是舞台剧,也许是另一套思路,但仅仅从电影里呈现的视觉感受来讲,做的不好。舞蹈设计的难度不高,偶尔有几个哥萨克式的腿部转圈动作,但大部分是肢体大幅度的表现角色情感,照我这种非目标观众看来,就是在比划,难度跟美感有限。有趣的是,中段的故事背景在波斯,所以搬演了大段的波斯风群舞,然而无论从音乐、服饰还是动作设计,都看不到波斯特色,反倒是后面交易大会上有段印度风明显的舞蹈,而且过于卖弄这些不相干的群舞段落,对主干剧情是有损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