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阿修罗(2003)
阿修羅のごとくUP:2021-03-15
宛如阿修罗简介
因为一件大事,让四个原本不怎么来往的姐妹聚在了一起。三女儿泷子(深津绘里 饰)请来私家侦探调查到自己70岁的父亲有外遇了,更生下了孩子。姐妹们都十分震惊,另一方面又要向母亲保守秘密。可事实上,四姐妹都有各自的生活问题。
大姐网子(大竹忍 饰)时一名守寡的妇人,却与有妇之夫恋上,更被对方的妻子发现了;次女卷子(黑木瞳 饰)婚姻生活也不太幸福,她一直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遇;三女泷子则一直未婚,虽然有恋人,但两人的感情并没有进展;至于四女咲子(深田恭子 饰)与一个毫无名气的拳击手同居,对方要赢得比赛才与之结婚。
四名女儿都各有心事,努力向母亲隐瞒真相,不料母亲还是知道了,受刺激后晕倒在地。
第2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提名) 第2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森田芳光 第28届报知映画赏最佳女配角深津绘里
获得奖项
- 第26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提名:美洲大奖 - 第2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导演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编剧
提名:最佳录音 / 最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剪辑 / 最佳摄影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灯光 / 最佳音效 / 最佳配乐 - 第46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获奖:最佳导演 - 第28届报知映画赏
获奖:最佳女配角
简评
大姐出轨,无颜责备,二姐被出轨,不敢责备,三姐有心结,但也很理性,小妹被疼爱,看的也很淡。或许,出轨只是一个契机,接着这个契机向我们展露了一个家庭的里里外外,每个家里人又各自需要念自家难念的经,每个人的性格和最后的处理方式早在小时的生长环境形成的性格中埋下伏笔,端在一起宛如一个修罗场,母亲却是那个修罗场中苦苦煎熬的,尽力顾全这个家,撑住丈夫的体面,但内心却饱受煎熬,只有寄信述说内心的苦闷。对话有趣,场景真实,佳乃的歪头杀真是不得了。
(三星半) 第一部森田芳光,欣喜再次看到日本家庭片的细腻表达,电影以诙谐与内敛的基调延续,看得人唏嘘和慨叹。镜头语言以柔和的推拉摇移为主,配乐是鼓点与小号的反复使用,皆可谓自然流畅,如是润物细无声;多场群像戏的调度与表演皆为华彩,医院病房外的姐妹齐聚以及近结尾处一家人在同一空间内的风轻云淡与暗流涌动。. 日本女演员真是大宝藏,片中这几位便越看越让人喜爱~
故事带有很强烈的向田邦子的女性观。读过几本向田邦子的小说和剧本后,能感觉她笔下的女性,往往是带着隐秘的坚忍。用比较庸俗的比喻,男人是石头,而女人是水,女人战胜男人的方式是用一种肉眼不可见的细腻与幽深,缓慢地侵蚀。这部电影里的女性也是向田邦子这个理念的延续。并不需要强求所有观众都一定能接受她的观念,但本身也应该尊重这样一种女性视角下的女性观。而作为导演的森田芳光,则在这个女性色彩浓郁的故事基础上,赋予了电影一种奇妙的黑色幽默感,从而让电影产生了一种反身自嘲的韵味,好几段戏都拍得妙不可言。但从我个人而言,依然觉得本片不如《饮食男女》和《海街日记》。四个姐妹情感状态与性格的设计,功能性过于明显,不够举重若轻,在风格化与生活流之间,没有做好平衡。还不如森田芳光用更加风格化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
女人,宛如阿修罗。看似懦弱隐忍的母亲,其实也有着自己的方式去化解这种灾难,男人们平时纵横捭阖,但是也逃不过迟暮无力的痛苦。日本女性好像都很能忍,姐妹之间也各种争斗嫉妒,但又是这种女性和手足之间的容纳理解,让人心生动容,每个人性格各异,烦恼各有不同,但都一样朝阳生长,互给养分。四姐妹的电影,让人情不自禁和细雪对比。
开宗明义揭示何谓"阿修罗",其实也是很自然地让观众有些期待,在影片叙事里寻找类似阿修罗定义的角色。直到问题出现,然后刺破中产阶级家庭的伪善,多少人处理过这样的命题,这样开场真的再通俗不过了。但是别忘了,绝对的通俗,需要绝对的功力。森田芳光让演员用夸张而富有喜剧感的方式表演,剖析了传统家族关系的种种矛盾,又通过自己不凡的叙事能力,藉由平稳简单的情节,让探讨人性的深沉目标,若无其事地植根于浅显易懂的叙事之中
尘间的海街呀!非常棒的故事结构。父亲老来不尊,一家人却各怀心思。老大自己就是反例,老二忍辱负重因为老公一样嫌疑,老三木讷却傻人有傻福,老四标新立异却撑不住哪福报。母亲是隐忍的最有大智慧的,但又怎样呢?悴然倒地先走一步。但森田芳光讲故事的节奏实在让人难受,虽然为逝者讳。姐妹们表演也过于用力,除了老大。
小津式?沟口式?都不是。标准三星半电影。森田芳光此部成,并不在于其影像,而在于原著文本。神话寓言。女人宛如阿修罗,四姐妹与母亲身上流动的血液成为纽带。五人境遇的相似是作者性表达对于传统观念的一次撞击,野心很大。祈祷的手势,和服下与现代性服装下女性的体态对比更多还是对阿修罗的“补光”。是借神抨击男权的开始,可惜,结尾并没有让人看到过程的延续,而是安于宿命。
里面的每个女人都美到让人晕倒,而且还各有韵味。但实在无法苟同电影里的这种价值观,当二姐夫训斥二姐打她爸时我还以为二姐也会给姐夫来一巴,是我高看你们日本主妇的容忍度了。虽然有时代因素,但结尾女人隐忍一生到被气死也能叫“也并非完全没有反抗”啊,宛如阿修罗何尝不是一种自欺欺人(看到原作是向田邦子 怪不得 我从父亲的道歉信里就感觉完全get不到向田邦子对父亲的无限包容
80年代的日本女人根本没办法挣脱婚姻,只能用机巧的方法留住枕边的男人。但男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二姐夫在众姐妹谴责出轨的老父亲时为他开脱,“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家庭,在外面找点乐趣,又有什么错”。不管是背叛还是遭到背叛,好像男人和女人都不曾想象过离婚这个字眼。森田芳光经常把一场戏的最后一个镜头凝固在一个静物上,来表现冲突或激情的戛然而止。还有那些不断穿插进来的美好食物,几个人若是还能围在一起吃饭,就说明他们还是一家人。
比起海街日记,这种撕破婚姻和生活真相的故事更吸引我。结合今天的吃瓜内容来看更显得有趣了,管不住下半身的男人,隐忍被写进dna里的女人,反倒是看上去最循规蹈矩的老三被动的接受了告白还走入了相对幸福的婚姻。遇见男人之后,女人才成了阿修罗。四个女人戏非常非常多,家庭戏精彩至极!这就是昭和时代吧,场景真美,镜头很静很有味道。绝对胶片拍的,质感出来了。
两代人的夫妻关系对照,无可避免的男女关系苦恼的轮回,类似海街日记(或者说海街是致敬了这部)。笔触细碎,表演略显用力,通篇视点都只在关注不同家庭成员的男女关系上,而缺少对社会背景或个人人生其他维度的关照,使得格局与余味都少了很多。落脚点还是落在 "女人真不容易真包容 为维系家庭牺牲好大" 实在显得单薄机械了一点。
恭子和恵里超水平发挥,影片情节走向合理,角色各有特点始终如一,这对于最后的大爆发很有作用。甚至还有佳乃姐坐镇,太美。影片最高潮的部分是黑木瞳对父親的坦白,这段非常喜欢,一是二姐对母亲的共情,而是演员自身演技的发挥,不聒噪也不缺乏感情,黑木瞳姐姐本来就是一个生活和演戏分得很开的人,不得不钦佩她对角色塑造的用心。而最最最重要的,是向田邦子的故事脚本,看似克制,收敛,却把最真实的悲剧展现出来,可以说是收放自如,早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