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豆(1990)

Ju DouUP:2021-07-18

《菊豆》是1990年出品的一部中国大陆电影,张艺谋、杨凤良共同担任导演。原著是作家刘恒所写的小说《伏羲伏羲》,也由刘恒本人改编成剧本,并由巩俐、李保田与李纬等人主演。

菊豆

评分:8.1 导演:张艺谋 / 杨凤良 编剧:刘恒
主演:巩俐 / 李保田 / 李纬 / 丛志军 / 金甲 / 牛星丽
类型:剧情
片长:95 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 日本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Ju Dou
上映:1990-04-21(日本)
IMDb:tt0099902

剧情

杨金山,地方染房之主人,家产尚宽,却患不育症,更是性变态。为了传继灯火,他先后买了两个姑娘,不过,两位姑娘皆遭他虐待折磨至死。杨天青是金山的侄儿,人过中年,依然独身,留在染房当长工。

一天,金山又买来一个姑娘,名叫菊豆。夜里,金山一如以往,虐待菊豆,菊豆的惨叫响彻染房,天青因而惊醒。不曾接触异性的他,对菊豆产生怜悯之心,除此之外,更有丝丝好奇。此后,天青常常偷看菊豆洗澡,愈渐迷恋菊豆。菊豆对天青,也渐生情愫。一次,金山出外办事,二人情不自禁,抱拥痴缠,发生关系,菊豆更因此怀孕。虽然菊豆不断怂恿天青杀死金山,但天青胆怯,慑于礼教,始终不敢下手。

毫不知情的金山,以为这是自己的骨肉,欢喜若狂。不久,孩子出生,命名为天白。而菊豆与天青,则继续热恋,继续痴缠。

之后,金山突然中风,下身瘫痪。也在此时,他终于知道天青,菊豆二人之奸情,更惊觉天白原来并非己出。可是,他早已垂垂老矣,又半身不遂,无能报复。他本想溺死天白,但还是孩提的天白,开口第一句说话就是喊他爹,他不忍下手。于是,他视天白为亲生儿子,天天陪他玩乐。一次,他与天白玩耍时,失足跌落染池,活活溺死。

金山离世,菊豆就是寡妇,天青于伦理不能再待在染房,只好搬出郊外,然而二人依然天天幽会。不久,村中闲话四起,甚至指天白其实是天青的骨肉。这虽是事实,但已长大的天白听在耳里,却不好受。故天白虽知天青乃生父,依然狠心逐其出染房。

天青与菊豆只好在荒废的地窖中,重温痴情,但地底氧气不足,二人昏倒。天白救出母亲,却将昏迷的生父推入染池,使其溺毙。染房夺去了菊豆的青春与尊严,好在还有天青与天白。然而天白却狠心杀父,夺走了其一生挚爱。绝望的菊豆焚烧染房,多年来的爱恨哀愁化为袅袅青烟。

演员表

  • 巩 俐 饰 菊豆
  • 李保田 饰 杨天青
  • 李 纬 饰 杨金山
  • 张 毅 饰 童年杨天白
  • 郑 建 饰 少年杨天白

获奖

这是首部被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的中国电影。

简评

张艺谋是一个很善于在电影里建构符号系统进行表意的导演,这也让他的电影看起来像一个寓言。这既是张艺谋的长处但也是他的弊端,角色人物在他的电影里变成了符号。比如天白这个孩子,在这样一个扭曲环境下长大,内心有着怎样的痛苦?但在电影里,他完全成了一个“规矩”的阴暗化身,成了导演表达主题的符号。菊豆作为绝对的受害者,但电影对她痛苦的展示也是一带而过,全靠巩俐个人色彩给这个角色加持。整体上,第五代导演对于历史的批判,都是一种智识上、理念上的批判,却没有对底层具体个人真实的、情感上的同情。所以他们的电影是高高在上、冷冰冰的。按说张艺谋来自底层,跟陈凯歌这样的大院子弟还不一样。那只能说,第五代的电影美学规训就是如此吧。

封建制度是怎么吃人的?张艺谋应该算是最能表现这个主题的艺术家。从《菊豆》到《大红灯笼高高挂》,从始至终都能感受到那种空间的逼仄,人性的压抑。也许那个年代的作家们和艺术家们也是深受“吃人说”的影响的,才会制造出大量的这类作品。生命无法承受的封建枷锁,总是能制造出那种荒诞里透出来的巨大的悲凉感。而他们的孩子,镜头下永远有圣光,每一次他的出现,就好像要把他们照死。他虽然是扭曲欲望的产物却又代表了伟光正要审判一切。一次又一次的证实他们的不堪,一次又一次的加深他们的苦难。他的两次弑父,都为这个悲剧再增添新的悲剧,只有最后的大火,焚毁一切,才能让人从窒息中解脱。故事真好,镜头好,色彩好,演技好。不愧是大师级的作品。

这是第一部让我觉得张艺谋在色彩上面具备很强的大的力量。巩俐的演绎真的叫一绝。在那个年代能有相互知晓的爱情,恐怕是少之又少。中国人对炙热的爱总带着一层朦胧的窗纱,而张艺谋又将这段感情处理的更加晦涩,仿佛那些大块的染布,是他俩的遮羞布,让人不愿捅破。让人真正觉得封建时代恐怖的是挡棺这场戏。儿子高高在上的坐在上面,犹如皇帝,而他却是一场不能公之于众的感情生下的孩子。母亲却要挡棺,儿子从母亲的头上毫不费力的走过。这也象征着男权主义在当时的根深蒂固。反观,巩俐也算是在压抑的时代,努力为自己争取过自由和爱情的女子。

。深入骨髓的恐怖,必须是最恐怖的国产片之一,大晚上本来就冷呵呵的看这个可太造孽了哎。当年怎么就会完全错过这部张艺谋呢,好没见识,罪过罪过。个人觉得要胜过后面一部相同主题的大红灯笼,打光,构图,摄影,美术,色彩,符号,故事,每一个细节都非常之优秀。一个被家暴性虐女人的情欲觉醒,两个被损害与被侮辱的人的大胆反抗,封建伦理道德枷锁对人性的扭曲禁锢,结尾是血淋淋的人伦弑父惨剧,令人毛骨悚然的罪孽轮回。七七四十九道挡棺印象深刻,第一回这俩人哭灵太浮夸太可笑,第五回看到活人被棺材压住的窒息,第49回是彻骨的悲凉绝望。染布流程是那么的美,从嫩黄桃红柳绿到靛蓝雪白血红,这种美又是如此骇人。一言以蔽之,封建礼教真的会吃人,不是隐喻不是夸张不是修辞,是事实。

另类恐怖片,《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雏形。张艺谋偏爱红色,大概是看中红色作为视觉符号的多义性,既可以是天青第一次推倒菊豆时配合木桩水车所表达的性张力,也可以是天白两次弑父时汹涌渗人的残暴压力,而从人物的戏剧概念上,金、青、白最终都无法逃离这艳烈的红,菊豆最后也死在红通通的烈火中,在同一空间内对单一色彩元素的反复强调,却呈现出不同层次的情绪与韵味,属实高明。把《红高粱》的酒缸换成染缸,指向性大转弯,深宅大院本身就是染缸,不管你是什么颜色,在封建祖训的压迫之下,只能被染成另外一种颜色。本片也确立了日后张艺谋的某种拍摄逻辑:先做空间与建筑的视觉构建(批判对象),再以色彩入局(情绪导向),传递人物心境与变化,最后才是人物(故事情节),一种封闭式的写意拍法。天白不像孩子,而像是封建秩序借胎还魂后的活僵尸。

剧情是粗糙的,还狗血。本应该更加注重表达批判买妻、夫死妻不能再嫁等旧社会陋习,更至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却逐渐偏题,多描述两人感情,可是当时的整个社会环境不应该更加被描述吗?多描述感情描述就算了,很多都是通过两人见面不一会儿就要性爱了来展开的。故事狗血还有些地方不合理。菊豆把真相告诉金,不怕他告诉外人?二子似乎从可以走路时起就知道偷情?小时候好几次都撞见了,脸色难看,这么小就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尼姑卖辣椒粉是什么鬼?天白长大后更不得了,基本没说过话。为什么后面菊豆告诉天白真相后,天白既没有向菊豆问清楚真相也没有心理上发生如何变化?正常小孩会这样吗?最后两人躲进地窖偷情,天白开了天眼一般知道了,想杀天青,为什么还把他背出来在杀?不如直接让他憋死在里面。一棒子把天青打死了也很牵强,只能说编剧不太行。

没有《大红灯笼高高挂》那样的惊艳,本片试图表现的那种来自“祖上的规矩”那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暴力的传承、中国女性的困境都过于赤裸了,并没有像灯笼、深宫高墙那样丰富的视觉感受所传达的隐喻,一切都赤裸裸地发生在这个光线透不进来、声音传不出去的灼热的院落里,因此作为电影确实是不及前者的。本以为高高挂出天井的各种单色的染布会是伸向阳光的某种希望,但是纵览本片,只觉得它是为了衬托巩俐的颜色,结尾却仍是一把大火烧了干净,这究竟是一种对解决的拒斥还是一种无奈的解决方案呢?剧情不落俗套,规矩之外的自由之爱能够在黑暗中短暂地生存,然而它却始终见不得光,最终仍要被规矩逼得走投无路。深刻有余而表现不足。

宗法礼教最严苛的地方发生着最泯灭人性的故事。这个电影拍摄于南屏,跟宏村很近,电影里发生的人间悲剧跟当初宏村留给我的那种冤魂缠绕的压抑感太符合了。电影放大了欲望,突现了各种建筑、色彩的视觉冲击,不同于欧美电影的生活化、自然化处理,这部电影有很多戏剧化、刻意艺术化的处理,是张艺谋特色了。巩俐好厉害,她演绎了多个反抗命运的倔强女性,却各有不同,菊豆悲剧色彩最浓厚。整体而言,在呈现封闭落后环境里中国旧时代乡村的悲剧、礼教吃人方面,这部电影是很成功的,配上巩俐的演绎,甚至有点震撼。好多影评都在分析儿子的俄狄浦斯情节,我也是有点看不懂……

一如既往的娴熟的色彩的运用、摄影构图的深意,张艺谋再次电影语言方面继续探索了表现空间。和红高粱的区别,就是剧情方面就有了更多的台词,剧情也更具有戏剧性,情节跌宕起伏,主题探究中国封建的婚姻关系、对女性的摧残和对乱伦关系的批判。天白作为一个旁观者,他是这个秘密的一个见证者。童年的阴影使他沉默寡言,但是他爱他的母亲,因此在听到闲言碎语的时候会愤怒地拿起刀冲向那个人,所以会拼了命地从地窖里救出母亲,母亲是他爱的人。而导演对于菊豆与杨田青之间的乱伦关系,既一方面肯定了菊豆作为一个封建女性对于爱情的勇敢追逐和对封建婚姻的反叛;也给予这些不正当关系的一种批判眼光,以至于这段关系的结局是杨天青的死。总体来说还是具有张艺谋早期电影的许多特点,民族化的语言、追求民俗化的镜头语言在影片中还是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

很喜欢很好看,老谋子早期作品怎么这么牛。是我这个月看过最好看的电影了。画面精美,色彩浓郁,配乐阴郁,演员牛逼,连小天青无台词的演技都让我毛骨悚然。染布坊阴森森的,每一条长布都像吊死过人。送葬队伍,街头说闲话的村民,杨家大会,拍的太有代表性太有年代感了。七七四十九次追棺到底是哪里的习俗?阴惨惨的好恐怖。哎!懦弱的天青,你们俩如此相爱还是抵不过一个男人的懦弱。人物刻画太好了,每个人有善有恶。杨老爷性虐待罪该万死,可他在那个年代也养活了天青。他本想弄死天白却因一句爹泪流满面。哎!三个人一个孩子之间的互相折磨,看的难受。优秀啊

总是看到有人说是因果报应,可我觉得不如说成部分情节相呼应。报应吗?老头子对菊豆虐待、不当人看,对天青说是养大的可却不如说成是从小给口饭吃养的免费劳动力。菊豆在那个时代也算是个很有女性意识的了,而天青总是瞻前顾后的,像是既要还要。天白是有些可怜,也有些阴森,天青如果早听菊豆的我想也许就不会这样了。封建愚昧的思想与时代总是在不停荼毒着所有人。‖,菊豆是很久之前就感兴趣的张导的电影,一直拖到现在才看完,染布掉落在巩俐脸上时那一镜头实在是太美了,不得不说张艺谋你好狠的心!这么年轻漂亮的巩俐总是在早期演这么惨兮兮的角色!菊豆中后期黑衣服时总让我有些联想到归来,也不得不说巩俐这些年长相是真没怎么变。

非常叫人惊讶,张艺谋真正问世没几年,将将在稍有瑕疵的红高粱之后不久,他带着巩俐和巩俐在上一部的相似角色身上积累的经验,合作了这部几乎无可指摘的佳作。红高粱的巩俐话少,形象单薄,可在这里,巩俐真的能够表现出与其表演经历不相称的成熟,对感情的拿捏,对表演的控制,都已经相当到位了。巩俐是个天才的演员。张艺谋爱唱,追求氛围感,又对民族的传统的爱不释手。旧中国的东西原本只留存在书里,现在则活在荧幕上,向世界展示。这可能就是电影人的责任感,他们身上肩负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另外提一句,张艺谋的选角是从最开始就老辣,无怪乎后来出现谋女郎这一名词。菊豆里的天白真是神了,我从来没有觉得过不靠表演,一个演员会与角色如此的契合,好像他就是他似的。那个小演员也真是离谱,长得就跟个傻逼一样,剃了光头更像了,不就是天白么?

获得奖项

  • 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最佳国际影片
  • 第43届戛纳电影节
    第43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42届戛纳电影节
    第42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