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聂隐娘(2015)
UP:2022-06-06《刺客聂隐娘》(英语:The Assassin),是台湾导演侯孝贤执导的武侠电影作品,改编自唐代作家裴铏的传奇小说《聂隐娘》,于2012年开拍,2014年1月13日杀青。该片入选第68届戛纳影展主竞赛片,是侯孝贤第7次入围戛纳影展主竞赛单元的作品,最终获得最佳导演奖;林强则是以配乐获得戛纳影展会外赛“电影原声带奖”(Cannes Soundtrack Award)的肯定。此外,该片入围第52届金马奖11项提名,最终抱回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造型设计、最佳音效等5个奖项成为大赢家。
剧情大纲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藩镇割据。河朔三镇中的魏博藩主田季安拥兵自重,作风残暴。聂隐娘自小被道姑训练成为杀手,13年后学成,衔命返乡刺杀田季安,杀一独夫以救千百人。然而这个她受命刺杀的田季安,却是她儿时曾被许下婚约的青梅竹马表兄。
当年,嘉诚公主从京师长安嫁到魏博,在异乡度过余生,藉以使魏博军安定,不伺机作乱。她将丈夫田绪之子田季安收为养子,田季安15岁行冠礼那年,她将一对羊脂玉玦,一只送给田季安,一只给了自己的录事女官聂田氏之女隐娘,愿这对表兄妹缔结良缘。
然而洺州刺史元谊带万人投靠,藩主田绪为了让庶出的儿子田季安便于接掌节度使大位,安排田元两家联姻,以获元家奥援。10岁的聂隐娘则被嘉诚公主的双胞姊妹道姑带走,13年后被道姑送回,已成随身佩带羊角匕首的黑衣杀手。当年取代了她嫁给表兄的元谊女儿,如今则是藩主田季安之妻田元氏。
聂隐娘夜访田季安的侧室瑚姬住所,留下羊脂玉玦,田季安始知黑衣刺客竟是当年唤为“窈七”的隐娘,刻意前来留下玉玦,先了断旧情再取他性命。
聂隐娘的舅舅军将统帅田兴,直言进谏冒犯了田季安,被贬为临清镇将。隐娘的父亲聂锋身为掌管军纪的都虞侯,受命护送田兴到临清,旅途中遭黑衣人埋伏,幸获途经的磨镜少年仗义拯救,隐娘也适时赶到救出父舅。负伤的一行人随少年来到一处桃花源般的山中村落养伤,隐娘在少年脸上初次见到了仿佛不问世俗的善良笑容。
田元氏化身为佩戴面具的神秘女子精精儿,前来欲取隐娘性命。精精儿的师父空空儿,则以纸人阴术欲害瑚姬。隐娘见到田季安嗣子年幼,若杀藩主,魏博必乱,对于杀与不杀,心中已暗自做了最后的决定。她回到山中道观向师父叩别,并赴山中村落,随磨镜少年避走天涯。
角色
刺客聂隐娘人物谱系图 |
---|
田兴嘉诚公主田绪聂田氏聂锋田元氏田季安瑚姬聂隐娘磨镜少年 |
角色 | 演员 | 介绍 | 角色别名 |
聂隐娘 | 舒淇 | 本名聂窈,魏博都虞候聂锋之女,性格专注执著,敏锐寡言。10岁那年被道姑带走,训练成专杀残暴独夫的顶尖刺客,在世道混乱,局势动荡的年代,执行各种政治暗杀行动。 | 聂窈/窈娘/窈七/七娘/阿窈 |
李宸铵 | 小时候的聂隐娘。 | ||
田季安 | 张震 | 魏博节度使,15岁即继位接掌魏博。其母出身微贱,嘉诚公主蓄为养子,幼时颇循礼法,公主逝后渐显本性,转为刚愎自恣之徒,性情专断暴戾,任意杀罚、无所顾忌。 | 主公/六郎 |
田元氏 | 周韵 | 田季安正室妻子。前洺州刺史(昭义行军司马)元谊之女,元和年间随父投靠魏博阵营,在政治考量下与田家缔亲,许配给田季安。另一隐藏身份为武功高手精精儿,为巩固元家势力,暗中与其他派系抗衡。 | 主母/元谊女 |
精精儿 | 元家阵营空空儿的徒弟,武功实力可与隐娘匹敌。其真实身份为田季安元配田元氏。 | - | |
瑚姬 | 谢欣颖 | 田季安宠妾,善舞。 | 瑚儿 |
磨镜少年 | 妻夫木聪 | 意外遇到被攻击的田都头一行人,拔刀相助。 | 负镜少年 |
夏靖 | 阮经天 | 田季安贴身护卫,与田季安、聂隐娘为儿时玩伴。 | - |
嘉诚公主 | 许芳宜 | 唐代宗之女,德宗贞元元年降嫁魏博节度使田绪,收田绪庶子田季安为继子。对自幼随母亲入府的隐娘甚为疼爱,曾教导隐娘弹琴,说予青鸾舞镜的故事。 | 娘娘/公主娘娘 |
道姑 | 嘉信公主,与嘉诚公主双胞。安史之乱时,双胞姊妹被送至道观避难,乱平后,嘉诚返回京师,嘉信则留由道观抚养长大。嘉信经安史乱事纷扰,痛恨藩镇征伐不休,祸国殃民,其所信奉的思想是:“杀一独夫可救千百人,则杀之。”训练杀手,以暴制暴。 | 嘉信公主/道姑师父/道姑公主 | |
聂锋 | 倪大红 | 聂隐娘父,魏博掌管军纪的都虞候,冷静自持,秉性忠厚。 | 都虞候/聂虞候/聂押衙 |
聂田氏 | 咏梅 | 聂隐娘母,田季安的堂姑,官至邑仓司录事,为嘉诚公主的录事官。 | - |
田兴 | 雷镇语 | 又名田弘正。聂隐娘二舅,田季安堂叔,魏博衙前兵马使,精通兵法,对朝廷尽忠。 | 田都头 |
空空儿 | 毕安生 | 元家阵营精精儿的师父,精通法术,行动如鬼魅般来去无踪。 | - |
蒋士则 | 张少怀 | 阉人,田元氏的心腹。 | 蒋奴 |
采药老者 | 石隽 | 磨镜少年的救命恩人,南来北往采药维生,炼制紫色药丸沿途发济百姓。 | - |
聂锋母 | 梅芳 | 聂隐娘的奶奶。 | - |
田绪 | 戴立忍 | - |
风格
侯孝贤为追求绝不妥协的完美,许多拍过的精彩片段都在剪接时舍弃不用,或者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再度重拍,可能只是为了让演员在经过演出一段时间后自然呈现沧桑感。张震有一场戏的坐姿,在拍完一段时间后被侯孝贤认为不对,在整个景都已被拆掉后,又重新搭景还原重拍。张震与谢欣颖坐在床边的一场戏,也在侯孝贤已开始剪接半年后,又重新搭景重拍。黄文英透露,事实上该片已拍摄完成却被剪掉的戏份不计其数,甚至每个角色的故事线,都可以单独剪成一部完整的90分钟长片。
侯孝贤向来以追求写实著称,完整捕捉演员演出的长镜头更是招牌风格。他说:“越拍就越懒得动,就一个镜头放在那边,后来发现其实我喜欢的是那个,我不喜欢去切割,以前年轻的时候会去切割。而且我不排戏的,你setting好以后你可能一定会预计些什么,它可能不会照你的预计,它可能会出现一个什么,拍完之后自己感觉,然后再来剪接。这当然有个先天条件,就是你对这个场景、生活动线、光的调节、氛围、这应该是早上下午哪个时间,这些都要思考,然后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演员。演员找对人是非常重要的,我长年来拍片都是这样的。我的着眼还是在于某种真实,再造的真实,自然的真实。以前的武侠片那些东西就是要去硬造,你硬造还不如不造。从最早的武侠开始,最难解决的是轻功吧,武侠小说写的轻功咻咻咻,以前钢丝还要涂黑,因为没有CG,不能修,所以那些都是问题。武侠弄到真实世界的时候,就被地心引力所控制,所以你要克服这个问题。对我来讲还是写实比较重要。”
制作
侯孝贤年轻时看唐代传奇小说,就对《聂隐娘》的故事深感兴趣。在完成首部古装电影《海上花》(1998)后,对女性自主的相关题材更加热衷,就请长期合作的美术设计黄文英,开始针对《刺客聂隐娘》研究唐代相关背景,而那时李安尚未以《卧虎藏龙》(2000)掀起后来武侠电影的浪潮。但后来侯孝贤陆续投入《千禧曼波》,赴日本、法国拍片,执掌台北电影节与金马奖,还投入各种社运,加上《刺客聂隐娘》比全为内景的古装片《海上花》难度更高,所需资金更大,此案就一直延宕。2009年,侯孝贤与朱天文开始进行漫长的编剧工作,过程中并有作家阿城参与。2012年9月25日,《刺客聂隐娘》剧组在台北中影文化城举行开镜仪式,终于让这个酝酿多年的武侠大梦脚踏实地。
由于侯孝贤希望让《刺客聂隐娘》呈现更真实的风貌,因此舍弃了当前多数古装电影在中国大陆片厂搭景的做法,远赴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等地取景,只为寻找再多电脑特效也做不出的真实美景。侯孝贤常坚持前往徒步走一两个小时才能到的深山,只为寻找最不被人类现代生活所破坏的角落。虽然实际在片中剪出的画面可能极少,但对侯孝贤来说,这却能让所有工作人员与演员都透过走这一遭,进入仿佛唐代的情境,是一个“由简入繁,由繁再入简”的必要过程。片头一段道姑给聂隐娘匕首的戏份,看似在一处简单的树下取景,但那个景光从下车后就得走40分钟才能到,主角舒淇也一样得顶着头套跟着走,但在走的过程中,也就渐渐进入了聂隐娘的世界。
- 美术、服装
在开镜前这段为期多年的酝酿期间内,黄文英持续阅读大量相关史料,并赴各地勘景。许多当时曾受唐代文化影响的国度,都留下她造访的足迹。其中日本奈良的正仓院,尤其是保留遣唐使所带回的唐代文物最重要的据点。此外乌兹别克也是保留唐代生活余风与遗迹的重要代表国家。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所收集的全球各国图文历史书籍资料,则是黄文英研究的另一宝库。侯孝贤说:“唐朝真是很奇怪的一个年代,我每次看资料都好想有时光隧道回去看一下。非常开放,长安城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各种外国人都有,你很难想像。女人的位子很高,后来还出了武则天。”
- 建筑、取景
该片实际拍摄地点包括:湖北武当山、大九湖湿地、利川市、随州银杏谷、内蒙古、涿州影视城和山西平遥,台湾的宜兰大同乡九寮溪、栖兰山和中影文化城,以及日本的京都和姬路等地。剧组车队阵容庞大,常多达一百多辆车,厨师团队买菜必须整辆卡车装满,且常需在偏远村落向当地居民借厨房做菜,仿佛随团自备总铺师。为了让台湾电影能累积相关经验,侯孝贤和美术设计黄文英到宜兰订了大批原木,在中影片厂仿造唐代建筑搭出片中主景,因此所有内景戏份都在台湾拍摄。大量的摄影灯光器材和庞大的4K后期,也都在台湾由台湾工作人员完成,参与后期工作的公司包括了中影、传翼、声色盒子、现代冲印、赏霖。
研究唐代建筑和日本建筑、2018年文章指,该片建筑形象的“大唐风貌”,“乍看之下只有很少的违和感,却经不起细细的推敲”。该片的建筑替代与陈凯歌执导、2016年拍摄的电影《妖猫传》类似,是近年来、唐朝背景电影作品常见的文化替代现象,即以倭代唐。
发行
在第68届戛纳影展国籍最初被误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台湾引发相当大的争议。谈到国籍,侯孝贤超然地说:“我的电影只有一个国籍,就是电影王国。”68岁的侯孝贤用台语说:“我是台湾人,但不是拿大陆的钱就表示没志气,不拿就有志气!电影想要做大就要跟他们合作,不要被绑死了。”因为大陆市场大:“和大陆合作不是‘不得不’,而是‘一定要’。”
原本从开拍一直到参加戛纳影展,片名都叫做《聂隐娘》,却在上映之际改名为《刺客聂隐娘》。侯孝贤透露,当他宣布要开拍《聂隐娘》后,中国大陆就有人抢先登记了这个片名,导致他在中国大陆无法使用《聂隐娘》这个片名,而成为《刺客聂隐娘》,台湾也跟着改名。不过他认为片名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叫什么都可以。
票房
上映首日台湾票房为新台币600万元;首周末票房近新台币2,000万元;最终票房为新台币3,800万元。
中国于8月27日上映后,无惧遭改票券“偷票房”事件影响,仍然开出6,140万人民币(约合新台币3亿1,000万元)的票房佳绩,成为当年度中国最卖座的艺术片。
日本和北美地区也分别获得3,100万日圆(约合新台币851万元)和61万3,556美元(约合新台币2,029万元)的票房成绩。
香港则是累计3周开出逾137万港元 (约合新台币585万元)的票房。韩国于2016年2月4日上映,累计3周票房成绩逾9万美元(约合新台币304万元)。
评价
《刺客聂隐娘》在戛纳影展首映后,媒体普遍称赞其画面优美,但台词晦涩。侯孝贤为此对该片大篇幅类似文言文的对白澄清:“那不是文言文啦!”并解释“文言文”的起源,在于以前写字得在龟壳、竹片上,须用最简洁的文字注记,以帮助快速掌握意思,但是讲话不见得会这样说话,“大家都搞错了,《聂隐娘》只是讲话模仿那个时代的话,比较简洁、用字比较古代而已。”并举台语的“失礼”为例子,其实就很古雅,只是我们说习惯了不觉得了。而在电影刊物《综艺》与《好莱坞报道》等评论中,都认为《刺客聂隐娘》可说是侯孝贤最美的一部电影。
中华民国国家发展委员会副主委黄万翔惋惜《刺客聂隐娘》没有把周边的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在一起,像是电影片场作为能永久使用,或者是作为文创园区,可用创投的概念来经营周边加值效益。对此,侯孝贤于该片电影成就获总统马英九颁赠二等景星勋章后,随即在文化部举办庆功记者会上公开回应。他表示自己都搞不清楚“文创”这个词,不仅是因为“文化就在日常生活中”,且台湾早有很好的文化,“台湾味”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所以“根本没有‘文创产业’这个词,这是错的!从头到尾都是错的!”不需要特别创造一个“文创”这个词,“那是骗人的!”
台湾电影评论家张士达认为侯孝贤在片中将聂隐娘设定为亚斯伯格症候群,并以好莱坞电影《神鬼认证》中的杰森·包恩做为参考,却将聂隐娘置入了与过往武侠片截然不同的江湖。侯孝贤表示:“对我来讲那不是江湖,那是现实,唐朝的一个现实。那篇唐代传奇《聂隐娘》短短的,内容跟我的不太一样,她被带走后的训练过程都写得很神,几岁可以空中刺飞鸟,那有些是不可能的。我只需要她这个从魏博被带去训练的背景。我另外看了很多资料,就把‘青鸾舞镜’的典故放进去。青鸾就是青色的孔雀,以前罽宾国王得一鸾,三年不鸣,夫人曰:‘尝闻鸾见类则鸣,何不悬镜以照之。’它见影悲鸣,终宵舞镜而绝。多孤寂啊。就一个晚上都在跳舞,看着镜子自己留恋,看着自己的同类,所以整个精神其实是这个,这个并不是在原著《聂隐娘》里面的。我很喜欢这个青鸾舞镜,我就把它化为她,很孤寂的一个人。”
奖项
颁奖典礼 | 奖项 | 受奖者 | 阶段/结果 |
---|---|---|---|
第68届戛纳影展 | 最佳导演 | 侯孝贤 | 获奖 |
戛纳原声带奖 | 林强 | 获奖 | |
第52届金马奖 | 最佳剧情片 | 《刺客聂隐娘》 | 获奖 |
最佳导演 | 侯孝贤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李屏宾 | 获奖 | |
最佳音效 | 杜笃之、朱仕宜、吴书瑶 | 获奖 | |
最佳造型设计 | 黄文英 | 获奖 | |
最佳美术设计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舒淇 | 提名 | |
最佳改编剧本 | 锺阿城、朱天文、谢海盟 | 提名 | |
最佳动作设计 | 刘明哲 | 提名 |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林强(林志峰) | 提名 | |
最佳剪辑 | 廖庆松 | 提名 | |
亚太电影大奖 | 最佳剧情片 | 《刺客聂隐娘》 | 提名 |
最佳导演 | 侯孝贤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李屏宾 | 获奖 | |
线上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刺客聂隐娘》 | 获奖 |
佛罗里达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刺客聂隐娘》 | 获奖 |
棕榈泉国际电影节 | 最佳外语片 | 《刺客聂隐娘》 | 获奖 |
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刺客聂隐娘》 | 第二名 |
东南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刺客聂隐娘》 | 第二名 |
堪萨斯市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刺客聂隐娘》 | 提名 |
第14届华盛顿特区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刺客聂隐娘》 | 提名 |
第6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 最佳外语片 | 《刺客聂隐娘》 | 提名 |
第20届卫星奖 | 最佳外语片 | 《刺客聂隐娘》 | 提名 |
最佳服装设计 | 黄文英 | 获奖 | |
第13届国际影迷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刺客聂隐娘》 | 获奖 |
最佳摄影 | 李屏宾 | 获奖 | |
最佳美术指导 | 黄文英 | 获奖 | |
第89届(日语:キネマ旬報#第89回(2015年度))电影旬报十佳奖 | 十佳外语片 | 《刺客聂隐娘》 | 获奖 |
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两岸华语电影 | 《刺客聂隐娘》 | 获奖 |
第10届亚洲电影大奖 | 最佳电影 | 《刺客聂隐娘》 | 获奖 |
最佳导演 | 侯孝贤 | 获奖 | |
最佳女主角 | 舒淇 | 获奖 | |
最佳女配角 | 周韵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李屏宾 | 获奖 | |
最佳美术指导 | 黄文英 | 获奖 | |
最佳原创音乐 | 林强 | 获奖 | |
最佳音响 | 杜笃之、朱仕宜、吴书瑶 | 获奖 | |
《青年电影手册》2015年度华语十佳颁奖典礼 | 年度华语十佳影片 | 《刺客聂隐娘》 | 获奖 |
第7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 | 年度编剧 | 锺阿城 | 获奖 |
年度港台导演 | 侯孝贤 | 获奖 | |
台湾影评人协会 | 21世纪20大国片 第二名 | 《刺客聂隐娘》侯孝贤 | 获奖 |
获得奖项
- 第68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导演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21届评论家选择奖
提名:最佳外语电影 - 第35届香港金像奖
获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 - 第7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奖
获奖:年度编剧 / 年度港台导演
提名:年度影片 / 年度女演员 - 第16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获奖:最佳电影 / 最佳导演
提名:最佳女配角 - 第10届亚洲电影大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美术指导 / 最佳原创音乐 / 最佳音响效果
提名:最佳造型设计 - 第20届金卫星奖
获奖:电影部门-最佳服装设计 - 第9届亚太电影大奖
获奖: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第67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导演 / Cannes Soundtrack Award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剧情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 最佳造型设计 / 最佳音效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美术设计 / 最佳动作设计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最佳剪辑 - 第19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非英语片
提名:最佳摄影 - 第6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侯孝贤 Hsiao-hsien Hou导演
- 舒淇 Qi Shu饰 聂隐娘
- 张震 Chen Chang饰 田季安
- 周韵 Yun Zhou饰 田元氏 / 精精儿
- 妻夫木聪 Satoshi Tsumabuki饰 磨镜少年
- 阮经天 Ethan Juan饰 夏靖
简评
侯孝贤第一部,镜头之美,至矣尽矣,自不必说。全片的故事与拍摄手法均在诠释隐这一字,用隐娘的视角带出田氏权争是隐,用廖廖对白交代人物前史是隐,师徒一剑分道扬镳是假隐与真隐的割席......一头一尾,韵味极佳,可谓用最凝简之法刻画出了隐娘内心最复杂的纠葛——人伦情理、旧事之恸,也许还有对青鸾舞绝的哀思。中段大量篇幅交代田元权争之事,虽是隐娘不杀田季安之冠冕托辞,却也冲抵了显然更为重要的人伦情理,加之侯导刻意隐去大量文本细节,至少从观感上是有所不足的。至于所谓文白掺杂,未必是甚大缺点,却难免败好感。本片自然不是典型武侠,却也未离侠之妙谛。
太太太好看了,之前因为是刺客,又听说没什么武打,就一直没看。结果今天看了,简直太美了。果然不能听信标签。 整个电影实在太美了,非常的舒展。情节的展开很自然,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样,没有为节奏而节奏的那种戏剧感。舒淇非常不一样的舒淇,周韵好有气度啊。里面的风,各种风,运用的好棒啊。还有蝉鸣、瀑布声、鸟鸣、云、雾、烛光,运用的太好了。营造了一种真实。尤其跟我窗外时不时传来的鸟叫声。音乐,尤其是片尾的音乐太好了。整个人进入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但很喜欢。这讲的原来是唐朝的一个女孩子怎么找到了自己行事的自由。儿时的经历打下内心价值判断基础,同时被带走那些年练就的实力很重要。否则也只能是思想自由,实力不自由,不是死就是被按头行事。
真的给我整不会了,现在电影要是想显得“高级”全都得这么拍吗?剧情剪得跟稀饭一样碎。群演的表情木讷,眼神呆滞,表演十分业余完全不过关,就这…导演是怎么给过的?有群演的戏看着就像电影学院大学生的期末作业一样。电影有多“高级”我不一定能看懂,但是表演有多尴尬我是能感觉得出来的。零星的动作戏也跟闹着玩似的。舒淇在这部片里的台词我看总共都没有一页纸,全程到一个地方看会儿眼装模作样打几下,再到另一个地方看会儿眼打几下……就这还是得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和金马奖的电影??!!好吧,装13还是留给你们吧,我还是去看烂片吧
大量广角镜+固定镜+超长镜,将中唐壮美体现淋漓尽致,如唐代壁画被勾勒出来一般,又处处体现唐诗意境之美。极具质感的收音和恰到好处的话外音(如战鼓的结合),在宁静祥和的表象中酝酿出危机四伏之氛围,唐王朝此时濒临瓦解的危险,这也是这次暗啥故事的大背景,在国大义和亲情之间重重矛盾冲突,进而聂隐娘做出了选择。在本片中,朝廷和魏博双方都以国家大义为名舍弃了女儿,而她们的孤苦伶仃谁能识?徒留下一句“当初不应该背弃你”的忏悔空余恨。缺点是,剧本有点过于文学化,如村民讲话也不该文邹邹。取景地从宜兰热带雨林—恩施—白桦林这样的地理跨度跟河北毫不相干,虽然摄影加分但也让人出戏。
看完一遍后懂了五分之二,又看了几处犯迷糊的地方懂了五分之三,以后重看希望懂五分之四。但这丝毫不妨碍我心中对于这位“亚洲电影大师”的敬仰崇拜,侯孝贤长镜头下却包含着东方美学“天人合一”的意境美,有着中国山水画风般的空镜,小船泛舟般的幽静自然。开头的黑白片段干净利索的交代了聂隐娘的“剑道已成,道成未坚”。用侯孝贤式的风格思考将中国古代武侠柔情故事拍摄出来,尽量还原历史真实,鸟啼蝉鸣的自然声效夹杂着嘶嘶作响的风声噪音,多处采用古代文言对话形式,有一处以聂隐娘的视角拍摄张震二人的对话,镜头前层层泛红纱幕被风轻轻吹动,这不氛围感立马出来了!此外,侯孝贤还利用镜像来制造影像的特殊魅力,两位公主均为一人扮演,还有最后陪伴聂隐娘远走的那个磨镜人。聂隐娘是孤独的,她始终处于一种三角关系中“一个人没有同类”
感觉侯孝贤导演没拿准感觉,从演员到对白都不太对。张震没有演出独裁者深藏内心的猜忌和恐慌,只有傲慢,带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舒淇饰演的聂隐娘呢,面如冷霜,少言寡语,确有冷血刺客的范儿,但除此之外就别无他物了。两次失败刺杀中应有的彷徨与动摇,舒淇都没有表现出来。另外还有许多登场角色没表现力,让人记不住。至于对白,用普通话讲半文半白的台词,总让人出戏。我在想,如果用方言会不会好一点?虽然时代久远,无从把握古人的口音,但使用发言总比上个世纪才出现的普通话准确一点。而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则有国画质感,他拍聂田氏扶琴,让我想到簪花仕女图,是那种静态的美。而白杨木林,枯草荒原,带雨烟云下依稀可见的远山,则让我联想到林枫眠,很粗砺,有种朴拙的美。
把故事藏在风光里的文艺片。节奏慢慢地推进,台词不多,后期bgm也少,基本上纯是现场收声的环境音,有种沉浸式的感觉。剧情的进展很明显,细品也很有意思,意外地很合我的口味。隐娘隐去时的bgm很好。作为一个不太感冒文艺片的人,本身是因为要完成作业来看的,但是很惊喜看了这部,看完是一种很特殊很有意趣的体会,感觉像是蒙着纱讲故事,隔着这面纱却依旧可以看清晰角色的剧情发展,寥寥数笔写出来的角色也很有活力。看似平淡的剧情进展却在寡言的台词里埋下了许多剧情发展的细节,看得有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太平广记:聂隐娘被一道姑带走,成为一名侠女,和磨镜子的男人跨越了阶级,结为夫妻,行侠仗义。对于垃圾主公弃之如敝履,后来,虽提醒主公的儿子避祸,但避是避不了的。道姑和聂各自的道,聂看到要刺杀的人和孩子玩的很开心,不忍下手,但道姑说,再遇此类,先杀其子。一篇短文,写出了女侠气,也有一些超脱的想法。电影里给道姑安排的身份必是一个公主。魏博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低头抬头都是自家亲戚,也穿插着青梅竹马之爱,主公感觉还没有主母出彩。最喜欢咏梅,好有味道呀。电影感觉在看纪录片,我是感觉有些无聊,大概是我没看懂。而且好多地方倭风太重了,部分人物的衣服,建筑有一种小家子气,压抑感,还有音乐。但是我很喜欢最后一段音乐。原著的侠气流转在影片中,青鸾舞镜,让我很想念嫁过来的公主,主母、聂隐娘和道姑也是青鸾舞剑吧
确实是分段看完的,因为太遵循自然主义了,眼神会慢慢空泛。虽然有大段大段的空境,虽然情节人物关系台词语言等都被严重弱化,着重突出形式、画外感,但是这样的处理也保留了原片大量古代传奇诗意余味。里面所有情节的弱化都突出了角色和故事的隐忍,所有的画面都给人一种感官上美和悲的体验。藩镇割据的动荡和侠义悲命中的氛围很感染人。所有的笔触都形成了诗意的体现。我可以打五星,因为看侯孝贤的电影并不需要津津有味,它可以是一部不通人情的好电影,即使远离观众,也可以是一部高高在上的好电影。2019-11-24已看 补录
当成晚唐观光记录片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风景取得非常赞,服化很有侯孝贤至《海上花》以来那种非常“贵”的质感,构图一流,运镜也非常流畅,动不动拍个羊啊,拍个整理衣服啊,反正就是让你觉得真实,现场收声层次分明让人声临其境,不过这个节奏讲真让我去电影院1倍速看我也得疯,全程2倍速毫不违和,连他们说话我都不聚德快。结合舒淇和张震现实的故事来说,自闭少女聂隐娘明明伸手都可以把自己师傅撂倒,却还是迟迟不忍杀掉自己的心上人,现实虚拟结合来看,颇有几分意境,但是这半文半白有些人普通话这么标准有些又台湾腔很重,又把我从大型晚唐风景观光MV里扯出来。
侯孝贤,欣赏不了,长镜头空镜头太多,拖沓,故事密度特别低,使人昏昏欲睡,要想看下去必须快进,106分钟的电影我一个小时就看完了。。。导演编剧都是不懂装懂,把台词搞得不伦不类,其实半文半白也可以,毕竟古人说话就是有所古意,但也掺着白话,可是本片的文言台词却实在太不像话了,但凡不是文盲都听得出来古人不会这样说。另外除了几个主演其他演员都太low了,音乐小调化很倭风,服饰极其塑料。最后附加一点,我根本没看懂剧情,一般这种电影再看一遍都能看得很透彻,但它恶心到我不想再多看一秒。
古韵悠然,山水写意。楼阁暗影下,飘动的薄纱间,一双漆黑的眸子暗自观察,刀光剑影,杀机四伏,凡出手,招招狠绝,一击致命,是隐在黑暗中的刺客,然剑术已成,道心未坚,她看着他,他意气风发野心勃勃,有妻有妾儿满堂,他的腰间仍佩戴着那枚玦,回忆他们小时候的过往时也似有温情,但为了爱妾的安危他竟提剑想向,不曾犹疑,她终是红了眼,转身离开,也不再犹疑。所以终究是青鸾独舞吗?青山绿水间,幸好有一磨镜少年愿陪她仗剑走天涯。(除了咏梅、倪大红和“田兴”老师,好多演员的台词太出戏啦,台湾腔不太适合咱唐朝吧⊙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