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纽约(1977)
《纽约,纽约》(英语:New York, New York)是1977年的美国歌舞电影,由马田·史高西斯执导,丽莎·明尼利、罗拔·迪尼路饰演一对音乐家和恋人。故事讲述「关于一个爵士乐的色士风演奏家(罗拔·迪尼路)和一个流行歌手(丽莎·明尼利)疯狂地相爱和结婚」;然而,「色士风演奏家的怪里怪气且变化无常的个性对他们的关系造成了持续的紧张,而在他们有了孩子之后,他们的婚姻便崩溃了」,恰好他们的职业生涯在不同途径上发展。演员杰克·哈利(英语:Jack Haley)会在本片的最后一幕出现。
评分:7.9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编剧:厄尔·麦克·劳奇 / 麦迪克·马丁
主演:丽莎·明奈利 / 罗伯特·德尼罗 / 莱昂内尔·斯坦德 / 巴里·普赖默斯 / 玛丽·凯·普莱斯 / Georgie Auld / 乔治·梅莫利 / 迪克·米勒 / Murray Moston / Leonard Gaines / 克拉伦斯·克莱蒙斯 / Kathi McGinnis / Norman Palmer / Adam David Winkler / 迪米特里·洛戈塞蒂斯 / 弗兰克·西维罗 / 戴安娜·阿伯特 / Don Calfa / Bernie Kuby / Selma Archerd
类型:剧情 / 爱情 / 音乐 / 歌舞
片长:155 分钟 / USA: 163 分钟(1981 re-iss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纽约纽约
上映:1977-06-21
IMDb:tt0076451
剧情
故事开始是在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一间纽约市夜总会正在举行一场大型的庆祝活动,由汤米·多西大乐团(英语:Tommy Dorsey)演奏音乐。在那里,自私和花言巧语的色士风演奏者Jimmy Doyle(迪尼路 饰演)遇见了三流的劳军联合组织(USO)歌手Francine Evans(明尼利 饰演),她虽然寂寞,但仍然不想和Jimmy有任何关系,而Jimmy为了得到她的电话号码而一直纠缠着她。
第二天早上,他们最后共用了一辆出租车,而Francine则违背了她的意愿,陪着Jimmy去面试。在那里,他与俱乐部老板争吵。Francine在面试时开始唱经典老歌 "You Brought a New Kind of Love to Me(英语:You Brought a New Kind of Love to Me)";Jimmy用他的色士风加入演奏。俱乐部老板被打动,令Francine惊讶的是提供他们一个工作——男女表演。从那一刻起,Jimmy和Francine的关系深深地变成了痴迷和爱的混合物。但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Jimmy倾向于与他的同事争吵,以及他与怀有孩子的Francine发生越来越暴力的争执。他们之间的一个特别糟糕的争吵战导致了Francine开始分娩。Jimmy急忙送她到医院,她在医院生了一个男婴。但Jimmy并未准备当父亲,或当好丈夫,而他抛弃了自己的妻子,甚至在离开医院的时候也婉拒看他的新生儿。
几年后,在一家录音室里,Francine录制了 "But the World Goes Round",这是一首令她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娱乐人物的动人颂歌。在接下来的几年中,Jimmy和Francine都在音乐界取得成功,他成为著名的爵士音乐家和俱乐部老板,而她成为一名成功的歌手和电影女演员。
Jimmy用他的色士风录制了一首歌曲,而这首歌到达爵士乐排行榜的首位。Francine在唱了歌曲 "纽约,纽约" 后巩固了她的明星地位。她的表演受到了广泛的观众赞赏,而表演地方在几年前她和Jimmy遇见的夜总会。表演结束后,Jimmy打电话给前妻,建议他们一起吃晚饭。Francine动了心,朝着剧场后门的出口走去,但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Jimmy在人行道上等著,意识到他已经空等一场,在他写的这首歌 "纽约,纽约" 的陪伴下走上街头。
演员
- 丽莎·明尼利 饰演 Francine Evans
- 罗拔·迪尼路 饰演 Jimmy Doyle
- 莱诺·史丹德尔(英语:Lionel Stander) 饰演 Tony Harwell
- 巴里·普赖默斯(英语:Barry Primus) 饰演 Paul Wilson
- 梅莉·凯伊·普雷斯(英语:Mary Kay Place) 饰演 Bernice Bennett
- 法兰克·希维罗(英语:Frank Sivero) 饰演 Eddie DiMuzio
- 乔基·奥尔德(英语:Georgie Auld) 饰演 Frankie Harte
- George Memmoli(英语:George Memmoli) 饰演 Nicky
- 哈利·诺萨普(英语:Harry Northup) 饰演 Alabama
- 迪克·米勒 饰演 Palm Club的老板
- 克拉伦斯·克莱蒙(英语:Clarence Clemons) 饰演 Cecil Powell
- 凯西·格森(英语:Casey Kasem) 饰演 DJ aka Midnight Bird
- 亚当·温克勒(英语:Adam Winkler) 饰演 Jimmy Doyle, Jr.
- 杰克·哈利(英语:Jack Haley) 饰演 Master of Ceremonies(未挂名客串)
音乐
- "Main Title" (Theme / You Are My Lucky Star / Just You, Just Me / The Man I Love - Medley) - Ralph Burns (1:53)
- "You Brought a New Kind of Love to Me(英语:You Brought a New Kind of Love to Me)" - 丽莎·明尼利 (1:47)
- "Flip the Dip" - 乐团 (2:13)
- "V.J. Stomp" - 乐团 (1:08)
- "Opus Number One(英语:Opus No. 1)" - 乐团 (8:49)
- "Once in a While(英语:Once in a While (1937 song))" - 丽莎·明尼利 (2:17)
- "You Are My Lucky Star" - 丽莎·明尼利 (1:18)
- "Game Over" - 乐团 (2:25)
- "It's a Wonderful World" - 乐团 (2:08)
- "The Man I Love(英语:The Man I Love (song))" - 丽莎·明尼利 (3:20)
- "Hazoy" - 乐团 (2:38)
- "Just You, Just Me(英语:Just You, Just Me)" - 丽莎·明尼利 (2:29)
- "There Goes the Ball Game" - 丽莎·明尼利 (1:27)
- "蓝月" - 罗拔·迪尼路 / 梅莉·凯伊·普雷斯 (3:28)
- "Don't Be That Way" - 乐团 (0:44)
- "Happy Endings" - 丽莎·明尼利 / Larry Kert (11:39)
- "But the World Goes 'Round" - 丽莎·明尼利 (3:58)
- "纽约,纽约" - 乐团 (2:49)
- "Honeysuckle Rose(英语:Honeysuckle Rose (song))" - Diahnne Abbott (2:16)
- "Once Again Right Away" - 乐团 (2:04)
- "Bobby's Dream" - 乐团 (3:58)
- "纽约,纽约" - 丽莎·明尼利 (3:16)
- "纽约,纽约 (重复)" - 乐团 (1:13)
反响
在史高西斯制作了成功的电影《计程车司机》后,本片票房却失败。电影的预算是1400万美元,当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在票房上只获得1640万美元,其令人失望的反响使史高西斯产生抑郁和吸毒。然而,根据Peter Biskind(英语:Peter Biskind)的著作《Easy Riders, Raging Bulls(英语:Easy Riders, Raging Bulls)》所说,史高西斯对可卡因上瘾以及对即兴创作的对白完全缺乏控制是导致电影失败的主要因素。
尽管本电影的票房并不理想,其同名主题曲《纽约,纽约》却广为流传。1978年10月,法兰克·辛纳屈在无线电城音乐厅翻唱了此曲,深受听众喜爱。如今,《纽约,纽约》几乎成为纽约的代表曲。
获得奖项
- 第3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Sound Track / 最佳服装 - 第35届金球奖
提名:Best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Comedy or Musical / 最佳音乐/喜剧电影 / 最佳音乐/喜剧类男主角1 / 最佳电影歌曲
简评
结构可粗略分成情节剧和歌舞表演两部分,而前者占去更多的篇幅比例让这部标签“歌舞”类型的电影变得离题(哪怕结尾一小部分的戏中戏中戏式歌舞表演确实吸睛,但能够清晰辨别出这种戏剧性延宕的狡猾手段);演员表演和电影结构也成正比,情节剧部分被德尼罗牢牢掌控,而歌舞部分明奈利才真正散发光彩(她在前半部分明明显得那么木讷)。
老电影总是有种迷人的气质。我们在看《苦菜花》的年代,老马丁已经拍出了《纽约,纽约》。女主丽莎·明奈利的表演很好,超出预期。罗伯特·德尼罗的演技更不用说。只是他的黑帮片看多了,他一生气,我就感觉他要把什么人干掉。我很好奇罗伯特·德尼罗真的会吹萨克斯吗?如果不会,为了出演这部电影要花多大力气去学习,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所有吹奏的镜头完全看不出破绽。最后没有happy ending。真好。
吉米和弗朗辛不可妥协、相互“藐视”的仕途断送了经典文本必然和解的信仰,但《纽约,纽约》可以不需要这样快乐的结局,嫉妒、争吵、斗殴,分手照样也有爱的闪光(再次反证了我对《婚姻故事》厌之入骨)。这样,影片本身对于传统好莱坞歌舞片的颠覆就传达出老马“改良主义”的野心,没有任何一个干净的解决,没有《一个明星的诞生(1954)》你死我活此消彼长的结构与制衡,而最后一组放手离开的镜头又将浪漫的神话彻底逐出,但仍然感动。
如果lalaland五星 始祖必须五星吧。私喜欢lalaland是因为感情更单纯吧,更接近现代人,且歌舞的分布还是蛮均衡的。这部美术和音乐都不错(也只能承认不是很能欣赏七十年代的歌舞)但是唯一歌舞全分布在最后让人有点疲劳,可是人物性格塑造的太棒了,德尼罗简直是个神经质的典型代表了,简直就是愤青迷之热血冲动,不过这部结尾也真是让人觉得两人分别成熟了不少。还是很不错的一部,毕竟近五十年前还有这样的片子
属于那种绕梁三日的电影,余味悠长。两人因才华而相知相惜相爱,也因为才华不兼容而相悖相离,最终是一段让人惋惜的爱情,但其中美好是观众一路跟随而来的,在女主唱纽约纽约的时候,情感部分升华了,也正因为升华了,所以不再适合延续了,因为显然故事已经画上了句号。电影深深植入的还有对纽约这座城市的深刻眷恋,不管在音乐、场景、妆造等,都淋漓体现了那个年代的摩登纽约风情。非常喜欢电影后半段从happy ending开始的百老汇秀以及一系列歌舞,女主的表演才华确实光芒万丈,挪不开眼。这才是电影啊,扎实地表演、动人的情感、优美的音乐、回味无穷的结局~这么一看,爱乐就不那么经典了,看着像抄作业的小学生了。
斯科塞斯拍摄的这部“复古”好莱坞大制片厂时代的歌舞电影,实质上是致敬更是一种反叛,它是新时代的号角,虽然吹响的还是过去的歌谣,德尼罗饰演的小号手可能是难以让观众共情的一个讨厌鬼,但斯科塞斯的目的也就在于此,他要创作这样的一个角色来和七十年代告别,观众们看似经过精心排练的场景实际上是斯科塞斯向卡萨维茨学习的即兴创作的成果,而电影后段的大场面的歌舞片段又很像是明奈利的手法,此时正在经历婚姻变故的斯科塞斯想要讲述的也是曾经的激情如何转瞬即逝,爱人如何变为陌生人的故事,在事业与爱情之中如果出现婚姻,我们如何平衡?成功难道就是孤独的附属品吗?他们在此时还能否回到过去呢?斯科塞斯在这部电影中也发现了摄影机移动和音乐的的关系,摄影机能在音符的指挥下运动,而正如他所说,没有《纽约纽约》就不会有《愤怒的公牛》
,La La Land 8分。虽然挺长但全程未快进,有点爆笑,有点伤感。Liza Minnelli演的棒极了,万万没有想到。十几分钟的剧中剧也蛮好看的。情节看到后面真令人唏嘘不已,但又极为真实,而且感觉马丁拍loser简直神了。德尼罗是继出租车司机和喜剧之王后再次演了个厚脸皮家伙,这回脸皮厚到不忍直视,实属十三点自私鬼渣男奇葩行列-马丁你给德尼罗的角色为什么总是那么臭不要脸呢
好爱,两人cp感太强了,女主略带顿感地倔强,德尼罗痞帅疯狂(和小李子一个路数)。聚会,疯狂,爱恨交织,最后两人默契转身。happy ending一直回响耳边。虽然情节有几处略突兀,不太顺畅,但一部史诗歌舞片,音乐舞美选角都无可挑剔,热闹盛会场面的灵活调度老马丁依旧大师级别,高下立见。爵士乐下的那个年代,喧嚣又热烈。以小见大,捕捉狂欢年代。补:开头月光下动情舞蹈的情侣—战争阴霾褪去后欢腾的社会氛围很是动人
前四十分钟真难熬,罗伯特德尼罗在开场的癫狂举动就像出租车司机、喜剧之王里的反社会主义者,女主角为何能接受这样的对象,这个逻辑让人觉得很难理解。但当两人在一起的事实被接受之后,后续剧情就变好看了。游走乐团的兴衰(像站台),一对高才华爱侣的相爱相杀(像La La Land),情节跨度虽大但情绪一直保持,最后半小时的歌舞段落十分精彩,有种回顾全片,影射一生的梦幻感。结尾收得太残酷,人人心碎,但很马丁。
也不是很典型的歌舞片,大部分都是女声爵士乐,开场夜总会那一段戏还是挺厉害的。后面比较流水账但两位演员很优秀地撑了起来,然鹅并没有什么火花就很要命了。最后一段看了猛拍脑门:这不是爱乐之城吗?整部片下来觉得丽莎扮演的女主在战后从乐队现场到录制唱片最后成为电影明星这一条线其实和社会背景结合一下不知道会不会更有趣味
《纽约,纽约》一个逗号隔开两个纽约,灯红酒绿的繁华世界,与一个淡淡忧愁的爱恋故事隔岸相对。穿着夏威夷衫的躁动不安的萨克斯乐手和穿着军装的优雅歌星初遇之时,一个纽约的风情画卷就此打开,关于音乐,关于金钱,关于浪漫。还有比爵士乐更富有情调的音乐吗?还有比纽约更加纸醉金迷的城市吗?还有比雪夜因为看了你的情歌歌词就拉到民事局办结婚登记更浪漫的吗?但是,还有比结尾空旷纽约小巷的模样更为忧伤的景象吗?他与她的生活交错,最后在一个违约的故事结束,他大概是默默走向了逗号之后的那另一个纽约吧。
因为歌曲New York,New York来看的这部电影,抱着期待来看,结果却有点失望,以如此浪漫的城市为背景,却讲了一个这么俗的故事,从一开始吉米这种死缠烂打式追求就知道这电影里的爱情情节会有多糟糕,多下头。电影的一些镜头是可以看出爱乐之城从这部电影里借鉴了一些,但我还是更爱爱乐之城,因为爱乐之城才是真正展示了爵士乐的浪漫魅力。音乐满分,电影5分,歌好,人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