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姻缘(1982)

Le beau mariageUP:2021-12-15

好姻缘

评分:7.4 导演:埃里克·侯麦 编剧:埃里克·侯麦
主演:碧翠丝·罗曼德 / 安德烈·杜索里埃 / 费奥多尔·阿特金 / 阿丽尔·朵巴丝勒 / 海盖特费格特
类型:剧情 / 喜剧 / 爱情
片长:97分钟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A Good Marriage
上映:1982-05-19(法国)
IMDb:tt0082053

好姻缘简介

萨宾(碧翠丝·罗曼德 Béatrice Romand 饰)交往过几个男人,但遗憾的是他们均是有妇之夫,这让萨宾感到十分不悦。某一天,萨宾忽然告诉她的好友克拉丽丝(阿丽尔·朵巴丝勒 Arielle Dombasle 饰)自己决定结婚,可她连个男朋友都还没有呢!在克拉丽丝的介绍下,萨宾结识了名为艾德蒙(安德烈·杜索里埃 André Dussollier 饰)的男子,艾德蒙是一名律师,年纪轻轻事业有成,萨宾认定了艾德蒙是她未来规划中的完美丈夫。
  就这样,萨宾和艾德蒙展开了周旋,她十分渴望得到艾德蒙的青睐,却又不愿意做主动的那一方。对于萨宾的亲近,艾德蒙不主动不拒绝,直到他开始以种种借口避免和萨宾通话和见面,萨宾才发现,自己一厢情愿的举动是多么的天真。

第39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埃里克·侯麦

简评

虽然取名为《好姻缘》,然而侯麦拍的其实是坏姻缘才对;自作多情的人擅长给自己制造莫须有的难堪困境;应该时常提醒自己不要总是下意识地进行自我美化;她说:“一个男人总想抱着另一个女人,而且还喜欢炫耀卖弄自己,这样的男人几乎总是可笑的。”讽刺的是,这句话也很适用于她。由此可见,情情爱爱多虚伪,男男女女多登对。

如果以整部电影来看,委实称不上好姻缘。中途一度都为女主尴尬了,毕竟看了《秋天的故事》里她扮演一个少与人相处的社恐,《克莱儿的膝盖》里她又扮演了一个早熟又懵懂的少女……到这里,她似乎成了恨嫁女,在八字没一撇的情况下,到处说她会跟律师男结婚。可是最后,在火车上的偶遇,会是下一个故事吧,说不定是一桩好姻缘呢

侯麦自己关心的电影中narrative和character的关注问题被精彩地展示了出来:不仅仅是叙事,一整个影像世界都像是在围绕着萨宾的ego打转。如果萨宾想要结婚,所有人就会被告知她要结婚了:虽然她是在冲动之下第一次说出这句话的,虽然克拉丽丝告诉她结婚不是风尚,虽然母亲担忧缺少父亲角色之后她的爱情观念…但是当她想要结婚时,爱德蒙就会在饭馆阴暗的环境里被明亮的自然光线勾勒出柔和的轮廓,或是在萨宾的房间里随着推近的镜头深入她的内心。就算是最后的disillusionment,也被开头和结尾神秘的开放式的相遇片段undermine掉了——电影好像又回到了好姻缘的主题上去。

连续看侯麦的片子会有一个副作用:自以为览尽烟火情爱——但其实之所以这个题材的作品经久不衰,很大一部分在于每一段关系都有其微妙的独立性,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但常人亲身经历深刻领悟的至多也不过几种,而侯麦却可以信手拈来一样,用几十部电影列出了“序言之前的整个目录索引”——这就非常不可思议了。/ 侯麦的片子镜头用的几乎都是中焦,在推拉摇移中扩展狭小的空间环境,给人一种清醒又不会太疏离的旁观视角,观众得以自然而然的去看戏,而不会轻易入戏——愉悦的观影体验当然享受,但引发’观后有感’也很重要。

“没有旧时代矜持的美感,也现代得不彻底——她还寄望通过“好姻缘”来捕捉一个男人供养她。独立止于言,于行则荡然无存,有的只是赤裸裸毫不掩饰的自私。也因她的不彻底,她对自己的处境没有真切的认知,就更显得愚蠢。偏偏这种不彻底的人物,在不彻底、转型未完的时代里,是彻彻底底的众数”,一针见血。

侯麦的这位女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结婚狂,无论是秋天的故事,还是这部好姻缘里,她的神经质焦躁感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不安感,容易受到旁人的影响以及对自我的过度认可还挺符合现如今部分女性的,嘴里叨叨着要结婚,却始终徘徊在多角不伦关系中,想找一段美好的恋情,四处邂逅也是无疾而终,心血来潮注定成就不了好姻缘。

第一部不那么喜欢的侯麦电影。谈不上为什么,可能是女主太作了吗,从一开始就令人心烦,就不太有好感。好姻缘不在计划中,合适的人不能可以强求,不经意间,他该出现就会出现。PS我真的觉得碧翠斯·罗曼德真的是侯麦女郎最不讨人喜欢那位了,不管是少女时候,还是现在,亦或是中年。是角色形象不讨喜吗?

侯麦这个女主真的演了好多部。的确不太有趣,翻译也有点问题,但是剧情好像还真的比较感兴趣,婚姻而非爱情,又包裹爱情博弈的外衣,道德色彩也弱。男女主初次见面尬出天际,欲言又止还眼神飘忽,是相亲的样子。中间比较有意思是女主一次关于家庭主妇的讨论,其实不完全自洽,一次是女性要让人崇拜的观点,有点意思,而且带来的是女主不想表现自己主动也合情合理。下定决心要主动的时候其实有点期待女主施展魅力,但是故事没有变成钓金龟婿失败,感觉传统这类故事都是拜金女主角,而这里变成了文艺女青年,其实性质差不多。中间男主形象也比较神秘,到底是白马王子还是渣男势利鬼,其实男主条件过优没特别展示清楚。女二像洋娃娃,性格大概是从《他其实没有那么喜欢你》那里借过来的闺蜜,喜欢瞎撺掇。

故事借鉴巴尔扎克的《苏镇舞会》,侯麦也确实做到了像巴尔扎克一样,准确捕捉一个时代的人物典型。罗曼德的角色为什么招人讨厌?因为她既不是传统女性,没有旧时代矜持的美感,也现代得不彻底——她还寄望通过“好姻缘”来捕捉一个男人供养她。独立止于言,于行则荡然无存,有的只是赤裸裸毫不掩饰的自私。也因她的不彻底,她对自己的处境没有真切的认知,就更显得愚蠢。偏偏这种不彻底的人物,在不彻底、转型未完的时代里,是彻彻底底的众数。.出演女主妹妹的,是让·雷诺阿的侄女。

呀……挺喜欢这剧情的,心中接近五分。女孩啊,当你真正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会痛苦,情绪不稳定,变得反常……其实我觉得那个律师真的人挺好的,拒绝得也挺好的虽然有些谜语人。。。可能是因为我可以理解他的思路吧ummmm 学荣格类型学着魔后有个不太好的地方就是,看的时候总会控制不住思考角色的人格类型,这不就是exfp和ixfj吗??不过,确实是思维模式和性格完全不一样了,互补不一定就是好的。结尾耐人寻味,侯麦已经在暗示有更适合女主的人出现了。

水准之下,虽然对人物的塑像和戏谑依然鞭辟入里,但可能也正是这幅画像在她的一个特征上过分明确而突出,使得围绕着人物行进的故事无法再经由偶然牵引,生发出离轨的时刻,而进入到侯麦作品中往往最有魅力的魔力时刻:那是人物性格的必然性和随机事件的偶然性相撞角逐后产生的结果,它带着这两股矛盾力量交织出的莹莹「绿光」。甚至在女主几次欲展未展的画报,和律师推迟展示的礼物中,都能感到剧作也曾一度驶到那边缘,却由女主如其笃定姻缘般的凿凿自我推开了。

中途好几次尴尬病都要犯了,但转念一想女主呈现出的价值的令人哭笑不得恰恰又体现了侯麦的细致,这让一些难堪的情节恰恰成了电影的优点。正如高赞评论所说,萨宾这个角色既没有古典美(或者内向美,这也解释了《秋天的故事》中倒没这么反感),也没有现代美(只是自顾自地滔滔不绝,有时还贬低身边人,更别提经济观点的不成熟),沉浸在幻梦,自负得可爱可叹。她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很难归纳出一个核心论调或是核心性格,没完没了的话痨隐藏了种种槽点,但似乎很难将它们指向共同的(争议性的)价值理念,这个角色随性到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却又格外真实和普遍,当然因为盲目自信导致的误会闺蜜也要背大锅。不难看出其中的反讽意味,这里的主角可能是我最不待见的侯麦女郎了。因为想刷完侯麦的主要电影,看到她和《飞行员的妻子》中的那位真有点头皮发麻。

获得奖项

  • 第39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39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Golden Phoenix —— Best Actress
    提名:金狮奖 / 主竞赛单元
  • 第4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47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8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8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César ——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Meilleur scénario original et dialog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