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过去的男人(2002)

Mies vailla menneisyyttäUP:2021-07-21

《没有过去的男人》(芬兰语:Mies vailla menneisyyttä)是2002年的芬兰喜剧电影,由阿基·郭利斯马基执导,本片于第55届坎城影展获得第二大奖评审团大奖,隔年再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不过导演本人因为美军入侵伊拉克而抵制奥斯卡颁奖典礼。

没有过去的男人

评分:8.5 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 编剧:阿基·考里斯马基
主演:马库·佩尔托拉 / 卡蒂·奥廷宁 / 尤哈尼·涅梅莱 / 詹恩·海蒂恩 / Annikki Tähti / 凯雅·帕卡里南 / 萨卡里·库斯曼嫩 / Anneli Sauli / 叶琳娜·萨罗 / 欧提·马纳帕 / 埃斯科·尼卡里 / 佩尔蒂·斯维霍姆 / Matti Wuori / 艾诺·塞波 / 安蒂·赖尼 / Tähti / Marko Haavisto / Jukka Teerisaari
类型:剧情
片长:97 分钟地区:芬兰 / 法国 / 德国
语言:芬兰语
影片别名:扑头前失魂后 / The Man Without a Past
上映:2002-03-01
IMDb:tt0311519

没有过去的男人简介

这个男人M(马库·佩尔托拉 Markku Peltola饰)是一个失忆的流浪汉,没有名字,亦没有过去。因为失忆,他无法拥有合理的身份证明,无法找到住处和工作。一个精明的治安员把废弃的集装箱出租给流浪人士作为居所,收取租金,男人也住了进去。在这里,各种同样苦难却心地善良 的人们,为男人的生活投射进来一缕温暖的阳光。男人更是得到了救助站姑娘厄玛(卡蒂·奥廷宁 Kati Outinen饰)的热心帮助,两人的爱情也在苦难的日子中悄然萌芽。
  男人似乎可以重新开始生活,却意外牵涉进一桩银行劫案。警察的追查不但让男人陷入了麻烦的境地,还让他得知自己的身世,以及自己曾经拥有的家庭。男人找到自己的妻子,却不知如何在本来已经消逝的过去和眼前的现实之间做出抉择。

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阿基·考里斯马基 第5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阿基·考里斯马基 第5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大奖阿基·考里斯马基

简评

“芬兰三部曲”之二,非但没有继续深钻现实主义,反倒显出许多魔幻色彩。“没有过去”一指开篇主人公未经介绍的旅程,二指主人公遇袭失忆一事。这种故事模式后来经由《盗钥匙的方法》发扬光大(此处存疑),内在逻辑一致,即影响人生的根本因素是精神而非物质,只不过本片只有单人物单线索。这种“第二人生”的故事模式暗合“人生识字忧患始”的知识分子症结,直面死生大事,激进却不乏爽快,让人沉醉。考里斯马基赐予本片主人公极为积极乐观的结局,可谓宅心仁厚。另一面,本片所展现的芬兰相比《浮云世事》愈加萧条,但贫民们的体面作派、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又令我想起《米兰的奇迹》,这便是魔幻色彩之所在。

一部以暴力残酷开场的温情小品,失去记忆就相当于失去了一切,领着慈善救助、住着破旧集装箱的流浪汉,像睡大街的劳工、倒闭银行的小职员、破产负债的企业家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在刻画这类群体上,阿基显然借鉴了些贾木许的疏离冷清,但更多地赋予了一种轻盈、明朗、柔和的乐观主义,叙事干净利落,摄影构图简洁,色彩、配乐与画面格调都在表达着积极的理念,失去了过去就从新开始,与过往告别,拥抱新生活,恶有恶报,善有善终,即便是一只有吃人魔名字的狗,也听话又可爱,无论影片中涉及了什么社会现实,阿基讲述的始终是一个温柔的故事。

伟大的电影和考里斯马基!在2023年最后的一天同时看了考里斯马基的两部电影,枯叶和没有过去的男人,开心愉悦地结束了这一年。枯叶虽然是2023年的新作,但是从故事性,作品的丰富性,对底层生活的展示上及对公权力的讽刺上,这一部更胜一筹。 97分钟的电影不长不短,既能完整的表达了导演的全部意图,又能避免长时间中无效内容的枯燥。 看到四人乐队第一次在男主家听摇滚乐时用脚和手打起节拍,我开心一笑,是的,音乐让人快乐,我想起了Beatles。

资本主义的法律真他娘的好用啊,没牙说不清话的律师也能和阿sir对垒。然而即使在芬兰,我们也能看到“我只关心我能退多少税”“名字根本不重要”,被银行欺骗而冻结款项的劫匪,粗暴愚蠢的各种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可爱可敬的底层人们。批判现实,但又营造幻梦。搬进集装箱后开始种田流,“中老年人的第二次重启人生的机会”这个题材这么早就出现了啊,上次看还是好梦一日游。在教会救济处工作的女主在家的两个镜头:“everybody do the shake”和化妆很印象深。宗教音乐改革时人们相互邀请起舞。最后的筷子寿司镜头愣了一下,才想到他还是个“不会用筷子的男人”。最后警察先生的一句“我们”宣告了第二人生的胜利,某种意义上简单难度的、完成了的《城堡》。

阿基的电影里的人物总是暗含一种滑稽的愁苦,角色永远冰冷、疏离、淡漠、格格不入,格格不入之处不仅在于角色与角色之间难以沟通,连角色与影片本身也产生一种无法弥合的断裂感:连演员的表演也是机械化的、冰冷的、不含感情的。可就是这样孤独疏离的论调与一个没有过去、不知姓名的男人,串起了这个社会的穷苦与艰辛悲酸、串起滴水涌泉来来往往的互助、串起篝火围坐的歌唱与欢庆,“上帝只帮助上天堂的人,而在地球我们只有互助”。人性与生俱来的孤独仿若只有在摇滚与音乐中才可消解,歌唱者一如《光荣之路》般献上从未完结的最后一曲,这些流浪的边缘人,不谈情,只说爱。

在种完土豆的那一刻,雨淋湿他的衬衫,是的,人可以成为一颗营养不良的土豆,甚至可以留下过冬。|是的,只要想要音乐,有10000种方法引入音乐,行李箱里可以有收音机,集装箱里可以有点唱机,教会可以有爵士乐队,寿司可以会唱日语歌。|这里只有木讷淳朴的人们,这里是阿基的乌托邦,没有身份的生活自有人来保护,这份力量像是可降解垃圾袋一样柔韧而善良,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联想…|在男人渐好的生活下社会的痕迹不时显露,在箱子里冻死的男人,镜头后自尽的老板,还剩一年便可退休的银行经理,被三个恶棍欺负的集装箱居民,手卷的香烟人只会使人进监狱是玩笑话吗?他选择不抽那根雪茄。|上帝在天上掌权,但人间的我们彼此帮助,法律是工具,但知识掌握在谁的手中呢。手里的棍棒是能赶走恶霸,却也拿不回更多了。|First Aki

拿什么拯救一个身陷婚姻死局的赌鬼?没想到是一场《发条橙》式的随机性的暴力袭击(连配乐都很《发条橙》)。“请问你妈妈在家吗?”这是“无名氏”见到阔别一年多的前妻时说的第一句话。果然是个情场高手。前世的赌博,他输掉了所有的唱片,果然是个音乐发烧友。恰是这两点,让他获得重生。所以,甜言蜜语和拥有一项文艺嗜好,是一个男人的傍身伎俩,足以打动一个“修女”的芳心。看多了“烤鸡”式的面瘫表演,非但没有违和感,甚至觉得,是否存在一种无表情的天然去雕饰的平和的生活方式?社会教会了我们太多的表情,我们有时候其实需要面无表情的安宁。每天一部“烤鸡”,这是第三天。

上次看《薄雾之光》想到伯格曼和小津安二郎,这次看《没有过去的男人》。伯格曼的面部特写、小津安二郎的正面拍摄、、法斯宾德的台词表演方式,,但又是高度自我风格化的。阿基的电影关注底层人物,在冰冷残酷的现实里流露的温情仿佛冬日暖阳,小人物互相帮助的善良是上帝之光,抒情的画内音乐不知道是不是芬兰的流行音乐。,实在是实至名归,她似乎完全与角色融为一体,毫无表演痕迹。阿基的电影又让我想起贾樟柯,同样是拍底层人物,同样是比较固定的女主角,、赵涛这类女演员如此抱有好感,也许是因为她们实在太像在我记忆的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女人的样子。

第一部考里斯马基,好喜欢这种不动声色的幽默。用失常的方式(演员的僵硬反应)和考究的色彩构图建筑童话感,讲的其实是老套的失忆情节,但有趣的地方在于,失忆从充当情节拐点的工具变成了主题,失忆前的生活既不是过分甜蜜的也不是过分悲惨的,失忆的人是庸常的,失忆发生的一刻相应也是随机的草率的,没有过去的男人在流浪汉营地中凭空搭起一个乌托邦,集装箱里的约会和篝火前的摇滚演出太动人了。既有对底层别出心意的刻画,也有关于身份寻找和如何被定义的问题的思考,但最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幽默感,“我们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哪怕到了神智不清的那天。”

2021杭州芬兰电影大师展,。阿基考里斯马基太棒了!冷酷的社会和国家机器,温暖的流浪汉群体和公益组织,他最后找回了过去但那是不堪的过往,虽然以前住着大房子,他最终还是认为家是在那个破旧的集装箱里,电影最后和心爱的埃玛一起携手同行,向着新的未来出发。电影里有多处细节可以看出阿基对马蒂佩龙帕的想念,试衣间墙上挂着出现在《天堂孤影》的耶稣画像,和银行劫匪(演员Esco Nikkari出演过阿基之前电影,和马蒂佩龙帕搭档多次)相遇的酒吧墙上挂着1995年去世的马蒂佩龙帕(一直出演阿基之前电影的男演员)的画像,令人会心一笑后忍不住悲伤,英年早逝太可惜了

冷色调的画面,遥远的不通语言的冷淡刻板的异世界芬兰,些许荒诞的情节和对话,几乎故意作假的表演,一个有关于突然丧失记忆失去身份的男人浪漫的故事。火车,男人被打,医院宣告死亡,男人复生流落河边被收留,病好找房子吃慈善餐,清理拖地洒扫集装箱作家,和女人的约会,服装店打工,风吹落叶下班时候的甜蜜的等待,焊装求职,银行开户遭遇抢劫,金库抽烟,警局念着条款的警察和对法律倒背如流的讲话漏风的律师的对峙,乐队风格的变化,拜访后来发现是前妻的女人,复仇,社团音乐会和爱人的重聚,生活的正式的开始,或是影片的开头即使开始?

#400th:冷峻与悲悯并存,现实又带着温暖,看四部阿基便已大致熟悉了他的视觉与叙事风格,剩下的便是沉浸到阿基的语境当中享受整个故事。这部更像是一个寓言,以没有身份的人的视角出发,展现现代社会人们习以为常的不合理与被异化之处,加上阿基独有的冷幽默、对底层人民的关怀与摇滚乐,最终呈现为如此独特的现实主义作品。观看阿基的电影是一种别处没有的体验,讽刺与温情,反思与无奈,满足与不舍并存。另外,阿基大概对日本文化情有独钟。这部是在列车上喝请酒吃寿司听日本音乐,在《希望的另一面》里则干脆开了一家日料店。奇异的文化碰撞感。

获得奖项

  • 第28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28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César —— Best European Union Film (Meilleur film de l`Union Européenne)
  • 第6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第6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5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第5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获奖:FIPRESCI Film of the Year
  • 第55届戛纳电影节
    第55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委会大奖 / 最佳女演员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54届戛纳电影节
    第54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委会大奖 / 最佳女演员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15届欧洲电影奖
    第15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Audience Award —— Best European Director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演员 / 最佳男演员 / 最佳编剧 / 最佳摄影
  • 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最佳国际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