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1985)
《莫斯科保卫战》(俄语:Битва за Москву),是一出1985年的苏联电影;电影分为两部分,以戏剧的形式呈现1941年莫斯科战役和战前所发生的事件。该电影是苏联、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和越南的合拍片,剧本为导演尤里·奥泽罗夫所撰,在盟军战胜纳粹德国40周年、胜利日成为假期20周年和莫斯科成为英雄城市时制作。
情节
甲部:《侵略》
第一部分
纳粹德国在法国取得胜利后,希特勒决定挥兵进攻苏联,由费多尔·冯·博克元帅负责领导德意志国防军的中央集团军。伊尔莎·施特贝(英语:Ilse Stöbe)、鲁道夫·冯·舍利亚(英语:Rudolf von Scheliha)和理查·佐尔格告知苏联情报机关危险正临近,但情报机关驳回他们的警告;苏联朱可夫元帅认为军队准备不足,被德米特里·巴甫洛夫指责制造恐慌。苏联红军军官相信他们能够在被入侵时立刻反击;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起巴巴罗萨行动,成功压倒苏联。
第二部分
红军试图抵抗连串攻击,拼命地守住布列斯特要塞;苏联成功重夺叶利尼亚,但列昂纳多·格里戈里耶维奇·彼得罗夫斯基中将却在行动中阵亡。斯大林坚持保卫基辅,苏军损失惨重。
乙部:《台风》
第一部分
德军进攻莫斯科,希特勒决定给予其「台风行动」的代号;苏联间谍理查·佐尔格发现日本不会在1941年进攻苏联。德军逼近莫斯科,在波罗底诺战役(英语:Battle at Borodino Field)取得胜利,又攻破了莫扎伊斯克的防线,而斯大林在莫斯科留下。
第二部分
德军抵达莫斯科郊区,但十月革命庆典仍一如既往地举行。苏联女游击队员卓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被俘获并处决,而将军伊万·瓦西里耶维奇·潘菲洛夫的二十八名卫兵(英语:Panfilov's Twenty-Eight Guardsmen)战斗到最后一刻。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乞求朱可夫元帅允许撤退,但朱可夫元帅拒绝;当一切似乎都落败了,德军因为严冬而陷于停顿;12月6日,苏联成功通过出动空军、骑兵部队、坦克部队和雪地部队反攻,迫使德军撤退;希特勒因此责怪他手下的将领。
演员表
演员 | 饰演 | 中文配音 | 演员 | 饰演 | 中文配音 |
---|---|---|---|---|---|
雅科夫·特里波利斯基 | 约瑟夫·斯大林 | 周启勋 | 阿纳托利·尼基京 | 米哈伊尔·加里宁 | |
尼古拉·扎苏欣 | 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 | 盖文革 | 维亚切斯拉夫·伊泽颇夫 | 亚历山大·谢尔巴科夫 | 周海涛 |
弗拉基米尔·特罗申 | 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 | 王明益 | 斯捷潘·米高扬 | 阿纳斯塔斯·米高扬 | |
叶甫根尼·诺维科夫 |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什维尔尼克 | 阿齐姆·彼得 | 阿道夫·希特勒 | 李扬 | |
罗斯季斯拉夫·扬科夫斯基 | 瓦西里·斯米尔诺夫 | 米哈伊尔·乌里扬诺夫 | 格奥尔基·朱可夫元帅 | 张云明 | |
亚历山大·菲利潘科 | 德米特里·巴甫洛夫 | 盖文革 | 布鲁诺·弗罗因德利希 | 鲍里斯·沙波什尼科夫元帅 | 徐涛 |
尤里·雅科夫列夫 | 昂纳多·彼得罗夫斯基将军 | 尤奥扎斯·普德拉伊季斯 | 理查德·佐尔格 | ||
亚历山大·戈洛博罗季科 | 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将军 | 周志强 | 维塔利·罗兹斯塔尔洛伊 | 谢苗·铁木辛哥元帅 | 里坡 |
埃马努伊尔·葳拓更 | 政治委员叶菲姆·福明(英语:Yefim Fomin) | 列昂尼德·库拉金 | 马克西姆·普尔卡耶夫将军 | ||
列夫·普列格诺夫 | 德米特里·列柳申科将军 | 吴俊全 | 伊琳娜·杉里奥娃 | 卓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 | 黄璐璐 |
伊琳娜·古巴诺娃 | 卓娅之母 | 恩斯特·海泽 | 费多尔·冯·博克元帅 | 齐杰 | |
康斯坦丁·斯捷潘科夫 | 伊万·瓦西里耶维奇·潘菲洛夫将军 | 张涵予 | 根纳季·弗罗洛夫 | 季莫费·奥尔连科将军 | |
尼古拉·伊凡诺夫 | 维克多·波洛苏欣上校 | 维克多·佐祖林 | 米哈伊尔·卡图科夫(英语:Mikhail Katukov)将军 | ||
瓦西里·科尔尊 | 德米特里·里亚布舍夫将军 | 尼古拉·克留奇科 | 维亚济马一名老伯 | ||
奥列格·斯特凡 | 曼奇中尉 | 列昂尼德·耶夫季菲耶夫 | 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将军 | ||
亚历山大·沃耶沃金 | 瓦西里·柯鲁奇可夫(英语:Panfilov's Twenty-Eight Guardsmen)指导员 | 吴若甫 | 彼得·格列博夫 | 谢苗·布琼尼元帅 | |
尼古拉·沃尔科夫 | 米哈伊尔·基尔波诺斯将军 | 亚历山大·马丁诺夫 | 伊凡·科佩茨将军 | ||
鲍里斯·薛巴柯夫 | 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将军 | 瓦列里·尤尔琴科 | 尼古拉·勃别尔(英语:Nikolai Popel)政委 | 吴俊全 | |
罗穆阿尔德斯·安坎斯 | 彼得·加夫里洛夫(英语:Pyotr Gavrilov)少校 | 弗拉基米尔·库兹涅佐夫 | 尼古拉·瓦舒金斯(英语:Nikolai Vashugin)将军 | ||
鲍里斯·古阿沙可夫 | 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将军 | 格尔德·亨讷贝格 | 威廉·凯特尔元帅 | ||
尼古拉·沃尔科夫 | 米哈伊尔·基尔波诺斯将军 | 尤里·古谢夫 | 弗拉基米尔·克里莫斯基克将军 | ||
米克·米基韦尔 | 伊万·科涅夫将军 | 瓦列里·卡伦 | 霍夫汉内斯·巴格拉米扬将军 | ||
约阿希姆·托马舍夫斯基 | 君特·冯·克鲁格元帅 | 赵守凯 | 埃里克·维尔德烈 | 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 | 彭河 |
资料来源: |
制作
《莫斯科保卫战》是尤里·奥泽罗夫继系列片(英语:Film series)《解放(英语:Liberation (film series))》和迷你电视剧集《自由战士(英语:Soldiers of Freedom)》后第三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视制作。政治压力之下,奥泽罗夫不允许处理有关战争早期黑暗一页的镜头,而《自由战士》亦没有提及苏联外的战斗。盟军战胜纳粹德国40周年时,奥泽罗夫计划制作关于战争第一阶段的电影,从在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讲述到德军在莫斯科附近战败。
有异于《解放》,奥泽罗夫最负盛名的作品《莫斯科保卫战》是纯粹的历史电影,并没有虚构的人物。饰演主角的演员大多在奥泽罗夫以往的作品中出现过,最显著的例子为米哈伊尔·乌里扬诺夫,他在所有奥泽罗夫的作品也是饰演朱可夫元帅。《莫斯科保卫战》的制作涉及近六万名剧组。
操德语的演员通过德国电影股份公司与制作单位联络,而理查德·佐尔格被杀的场面是在Fafim的协助下于越南拍摄。谢尔盖·鲁坚科(英语:Sergei Rudenko (general))元帅是电影的首席军事顾问,战斗场面则有红军军人担任演员。野外战场面在捷克斯洛伐克拍摄;城镇战场面则摄于莫斯科,制作人员以炸毁莫斯科的残砖败瓦来模拟轰炸机攻击建筑物。
《莫斯科保卫战》在莫斯科电影节首映。电影配乐由亚历山德拉·巴赫慕托娃创作;主题曲《你是我的希望,你是我的快乐》由巴赫慕托娃及尼科莱·多布朗拉沃夫(英语:Nikolai Dobronravov)合撰,并由列夫·瓦列里扬诺维奇·列先科演唱。
评价
尤里·奥泽罗夫因执导《莫斯科保卫战》而在1986年举行于阿拉木图的全苏电影节(英语:All-Union Film Festival)赢得大奖,又取得亚历山大·多夫任科金奖。
俄罗斯影评人亚历山大·费奥多罗夫指电影是「奥泽罗夫的典型大规模战争片」,把斯大林描绘成英明的领袖、朱可夫元帅描绘成杰出的将领,又认为涉及坦克、飞机和大砲的战斗场景使人印象深刻。
- 尤里·奥泽洛夫 Yuri Ozerov导演
- 米哈伊尔·乌里扬诺夫 Mikhail Ulyanov演员
- 亚历山大·戈洛博罗德科 Aleksandr Goloborodko演员
- 布鲁诺·弗雷因德利赫 Bruno Frejndlikh演员
- 米克·米基维尔 Mikk Mikiver演员
- 斯瓦托普卢克·马加什 Svatopluk Matyás演员
简评
6/10。轰炸机夷平一座座民房,兵力与武器严重不如德军的全体人民奋起抗战,森林稠密的东欧平原延绵出钢铁洪流和无数壕沟里探出头的大炮,在莫斯科广阔的街道上逼退敌人,法国伪军和妇女围攻的挑唆份子仅省略,斯大林同志迁移列宁墓、红场阅兵,把战争画卷写成伟人对历史的决定性作用、人格升华的场域。
经典苏联战争电影,启发了《大决战》三部曲的电影之一,主要展现了宏观层面,高级统帅决策对于战争的影响,兼顾对基层官兵和人民的描写。这部电影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还经典在独特而富于魅力的配音,八一厂的译制工作完全称得上是对艺术的二次创作。和拍摄于它之前的《解放》五部曲属于必看的二战题材电影。
各方间谍刺探,苏联得知巴巴罗萨计划却无法确定具体时间。1941年6月22日德国闪击苏联,北方集团军经波罗的海三国攻向列宁格勒,南方集团军经乌克兰攻向高加索,中央集团军经白俄罗斯攻向莫斯科。布列斯特要塞战斗至最后一人。斯大林根据前线乐观电报下令反突击,数个机械化军团在杜布诺损失殆尽,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沦陷。7月苏联通过固守和反击配合在斯摩棱斯克地区迟滞德军攻势。9月德军南北夹击夺取乌克兰首府基辅,后集合兵力进攻莫斯科。德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大胜。崔可夫临危受命接管西方面军,动员民兵、调动远东和中亚部队层层狙击。莫斯科开始疏散市民转移工厂,构建城防体系。11月受阅部队穿过红场开赴前线,粉碎德军的秋季攻势。12月苏军全线反击,中线反击百里解围莫斯科,但南线克里米亚半岛登陆、北线解围列宁格勒均告失败。
灿烂人生之后的第二部八星电影,非常值得。基本上每十五分钟的段落就有一部电影的量可以挖,神圣的战争那段和后面西伯利亚军队的群像看的我嚎啕大哭,基本六秒一个哭点。嗷嗷叫唤后来的苏联配不上他们的人民。神圣的战争循环播放出不去了,真的,当时的毛国人牛逼,朱可夫牛逼,毛国电影牛逼QAQ
场面确实宏大,因此逼真惨烈,政治色彩不值一提,身为最终胜利国的我们毕竟从小看这种格调的二战影片熏陶大的,多看一部也不觉得突兀,只是荡气回肠,仿佛串联起教科书内容,语文课本里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事迹,历史课本里一幕幕经典战役,也只有那时的苏联才能拍成,空前绝后。近期和以前看太多二战题材影片,个人觉得,还真就德意志参拍的最好看,最不出戏,最没有偏颇的奇怪立场。这部近6小时莫斯科保卫战从头到尾值得推荐,苏德的那些事儿当然不能以看电影的内容为准,但是非常好的一场知识普及。那些经典台词,经典人名,这下全记着了。战死的将军。卓娅。坦克大战。11月7日红场阅兵前日击落的34架敌机和当日25架。雪地保卫战。抗命的德军前线。等等。看起来仿佛两个有钱国家用装备火拼…同一时间里我们艰苦抗日战争。都过去了。珍惜和平
客观的反映了那一年发生在莫斯科的战争。没有夹带私货。对于苏联领导层犯过的错误也表现出来,没有贬低德国军人,这不是抗德神剧。感叹苏联国力之强盛,工业体系之强大,不止有莫斯科保卫战的大势,还有为了保卫家园而牺牲的小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们应该庆幸在二战期间 我们没有遇见德军或者苏军。我们应该庆幸二战时苏军是我们的盟友。
很经典的一部战争电影。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宏大的战争场面,还有就是这个版本的经典配音。一些经典故事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如希特勒的战争讲话,朱可夫的战争部署,艺术团战争过程中用电话为前线将士唱歌鼓舞士气,女英雄卓雅被绞死将整部电影推向高潮。人物演技和形象也非常符合历史,是一部非常棒的历史电影。
快六个小时的史诗大作,讲述了那段七八个月的艰难岁月。五月份的欧洲,空气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人们的目光都汇聚到德国与苏联的国境线,德国的飞机时不时掠过边境挑衅,摩拳擦掌的意思不言而明。一份名为巴巴罗萨行动的计划诞生了。依托高精尖的机械化部队,德国的闪电战取得过辉煌成就,这次对苏联故技重施,斩获了巨大战果,苏联红军只能节节后退,被俘虏的战士不知多少。苏联宽广的地域提供了多层纵深,闪电战已经失效,糟糕的路况,漫长的补给线也让战线的推进变得困难,苏联战士们虽然送的多,但反击也很激烈,别看德国嚣张,实际上已经黔驴技穷了,他们只能望着克里姆林宫哀叹而不可再前进一步,只能眼睁睁看着红场阅兵的战士们展开大反击。这部电影场面宏大,飞机大炮都是真实的,但是近身战斗很夸张,刺刀都没扎进去,人就死了,可能怕误伤吧。
1、苏联领导人伟光正。但是拍得确实精彩,抛开不合史实的部分,还是相当厉害的。2、还出现了著名间谍佐尔格。他连六月二十二日这个时间都电报给了莫斯科。3、看了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译制版。说实话,配得实在生硬。我又换回原声了。4、现在俄乌战事正酣,看这部真是感慨良多。5、德国驻莫斯科大使冯舒伦伯格。6、这一部名字虽然叫莫斯科保卫战,实际是从头说起,所以这一部加上导演的那个解放五部曲,基本就是苏军二战简史。7、所以导演认为苏德战争一开打苏军进行的就是莫斯科保卫战。8、佐尔格被誉为苏联侦察兵英雄。最后一个情报是日本年内不会进攻苏联。9、卓娅,舒拉。小时候的记忆复活了。红场阅兵。
看过很多次,很经典的前苏联史诗级二战电影。可惜的是,估计以后很难再拍出如此写实的、堪称纪录片的影片了。朝鲜战争后,麦克阿瑟曾说过,谁要是和中国陆军打仗,那他就是头脑有病。可以再加上一条,谁要是向莫斯科进攻、威胁俄国人,那他也是头脑有病,不信的话问问德国人,问问他们的爷爷
苏俄出产的优秀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跟它的疆域一样广袤无垠,就说这部巨型战争片,前后近6小时,全面反映了莫斯科保卫战的历史。所有人,上至领袖,下至士兵都成了这部影片的棋子,任何人在这场大战里都显得微不足道,只让人记得飞沙走石,房倒屋塌,民生多艰。在网上找到的资源全是国配,还是看碟好,希特勒出来了调成德语,斯大林出来了调成俄语,看到外国人说普通话,真的无法适应。
①除了场面宏大,几乎一无是处②巴甫洛夫是卫国战争初期失败的背锅侠③德籍苏联间谍佐尔格提供了重要的远东情报,但也为此招致杀身之祸④朱可夫有一颗军人的坚毅之心,有才华,有魄力,在关键时刻完成了关键任务⑤上下两集共336分钟,属于超长宣传片,但此类宣传难抵人心,本片上映五年之后,苏联即宣告灭亡